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高棄瑕錄用之時也,若令善惡異流,貴汝潁月旦之評,誠可以厲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 | 再加上現在帝王基業剛剛奠定,將要一統天下,這是漢高祖不避瑕疵錄用人才的時代,如果能使善惡涇渭分明,崇尚汝潁名士許邵、許靖兄弟月初品評人物的做法,果真可以整肅風俗、倡導教化,但恐怕不容易施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宜遠模仲尼之汎愛,中則郭泰之弘濟,近有益於大道也。 | 應當遠則效法孔子泛愛天下,中則學習郭泰救濟他人,近則想到有益於帝王大業建立之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豔不能行,卒以致敗。 | 暨豔沒有按照他的建議施行,終於招致敗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嘉禾元年,公車徵瑁,拜議郎、選曹尚書。 | 嘉禾元年,朝廷公車徵召陸瑁,以他為議郎、選曹尚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權忿公孫淵之巧詐反覆,欲親征之,瑁上疏諫曰: 臣聞聖王之御遠夷,羈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謂之荒服,言慌惚無常,不可保也。 | 孫權不滿公孫淵反覆欺詐,想要親自前往征討,陸瑁上疏勸諫說: 為臣聽說聖明的君主控制遠方的外族,只是籠絡保持良好關係而已,不求長期佔有這些地方。所以古人劃分國土,稱這種地方為 荒服 ,是說這些地方恍惚無償,不能保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淵東夷小丑,屏在海隅,雖託人面,與禽獸無異。 | 現在公孫淵不過是東夷小丑,遠在海角,雖然有人的面孔,實際與禽獸無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國家所為不愛貨寶遠以加之者,非嘉其德義也,誠欲誘納愚弄,以規其馬耳。 | 國家之所以不吝惜財寶遙遠地封賞他們,不是用以嘉獎他們的道德道義,不過是想招誘安撫擺弄他們,以便謀取他們的馬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淵之驕黠,恃遠負命,此乃荒貊常態,豈足深怪? | 公孫淵驕矜狡猾,自恃地處偏遠而違背王命,這是荒蠻之人常有的,哪裡值得過分驚怪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漢諸帝亦嘗銳意以事外夷,馳使散貨,充滿西域,雖時有恭從,然其使人見害,財貨並沒,不可勝數。 | 過去漢朝各位皇帝也曾努力地安撫和少數民族,派遣使節散發財物,中原的物品遍佈西域,雖說他們有時也恭敬順從,但他們殺害使者、侵吞財物之事,數不勝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越巨海,身踐其土,群臣愚議,竊謂不安。 | 現在陛下不忍下這份強烈的怨憤,想渡過大海,親自踏上那塊土地,朝臣商議,私下都認為心中不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者? | 為什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北寇與國,壤地連接,苟有間隙,應機而至。 | 北方的敵寇和我國土地邊境接壤,若有可乘之機,便會趁機攻打過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所以越海求馬,曲意於淵者,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棄本追末,捐近治遠,忿以改規,激以動眾,斯乃猾虜所願聞,非大吳之至計也。 | 我國之所以越海求馬,違心地對待公孫淵,是為了緩解眼前的緊急情況,消除心腹禍患,若轉而棄本求末,捨近求遠,因為怨憤而更改計劃,激怒而出動大軍,這正是狡猾的敵人所樂意聽到的消息,不我大吳的良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兵家之術,以功役相疲,勞逸相待,得失之間,所覺輒多。 | 又有兵家的策略,是以奔波使敵人疲弊,在安逸之下等待敵軍,得失之間,頭腦清醒者獲得的機會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沓渚去淵,道里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使強者進取,次當守船,又次運糧,行人雖多,難得悉用;加以單步負糧,經遠深入,賊地多馬,邀截無常。 | 況且沓渚至公孫淵處,路還很遠,現在到達敵方岸邊,大軍要分成三份,一是派強大的主力部隊攻取,其二派部分將士守衛船隻,三是用一些部隊運輸糧草,出征大軍即使很多,但很難全部動用。再加上徒步背運糧食,經過遠地而深入敵人腹地,而敵方多馬,無法判定會何時攔截我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淵狙詐,與北未絕,動眾之日,唇齒相濟。 | 如果公孫淵用計欺詐,與北邊魏國關係並未斷絕,我方行軍之時,他們就會唇齒相依互相救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實孑然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或難卒滅。 | 如果他確實單獨與我方對抗而沒有憑藉,他又會因為畏懼而撤軍遠離,恐怕就難以一下子殲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天誅稽於朔野,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慮也。 | 假如陛下征伐兵卒被滯積於北方的土地上,而山間盜賊又乘隙興起,恐怕這就不是絕對安全的長遠思慮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未許。 | 孫權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瑁重上疏曰: 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誅暴亂,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奸雄已除,天下無事,從容廟堂之上,以餘議議之耳。 | 陸瑁又上書說: 戰爭之事,是前人用以剷除暴亂、威震四方的,然而這種戰爭都是在奸雄已被誅討,天下安定,君王安然地處於廟堂之上,在談論中瞭解天下之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於中夏鼎沸,九域槃互之時,率須深根固本,愛力惜費,務自休養,以待鄰敵之闕,未有正於此時,舍近治遠,以疲軍旅者也。 | 至於中原混亂,九州交戰之時,大概都需要鞏固根本加厚根基,愛護民力珍惜財物,努力使自己國家的休養生息,以待鄰國敵人的衰敗,沒有正處於現在這個時期,反而捨近求遠,治理遠地,而使自己軍隊疲憊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尉佗叛逆,僣號稱帝,於時天下乂安,百姓殷阜,帶甲之數,糧食之積,可謂多矣,然漢文猶以遠征不易,重興師旅,告喻而已。 | 過去尉佗反叛,僭稱帝號,當時天下平穩,百姓富足,將士的數額,糧食的儲備,可說很多了。但漢文帝依然認為征討邊遠之地不容易,雖說也大興軍事,但只是明喻尉佗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兇桀未殄,疆埸猶警,雖蚩尤、鬼方之亂,故當以緩急差之,未宜以淵為先。 | 現在兇頑敵人還沒殲滅,邊境依舊傳遞警報,即使是蚩尤、鬼方那樣的叛亂,也得根據情況緩急而區別對待,不應將公孫淵做為首要問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願陛下抑威住計,暫寧六師,潛神嘿規,以為後圖,天下幸甚。 | 希望陛下抑制威怒運用良計,暫且穩定大軍,潛心思慮長遠規劃,以做日後圖謀,這樣天下人就是大幸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再覽瑁書,嘉其詞理端切,遂不行。 | 孫權再次細看陸瑁的上書,讚賞他言詞有理端正懇切,就沒有出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瑁同郡聞人敏見待國邑,優於宗脩,惟瑁以為不然,後果如其言。 | 起初,陸瑁同郡人聞人敏在京都被優待,超過了宗脩,只有陸瑁不以為然,後來果然與他所說的一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赤烏二年,瑁卒。 | 赤烏二年,陸瑁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喜亦涉文籍,好人倫,孫皓時為選曹尚書。 | 他的兒子陸喜也涉獵文章典籍,喜好品評人物,孫皓當時是選曹尚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粲字孔休,吳郡烏程人也。 | 吾粲,字孔休,吳郡烏程縣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河為縣長,粲為小吏,河深奇之。 | 孫河做烏程縣縣長時,吾粲是小吏,孫河認為他有奇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河後為將軍,得自選長吏,表粲為曲阿丞,遷為長史,治有名跡。 | 孫河後來做將軍,可以自己選拔地方官吏,便上表請任吾粲為曲阿縣縣丞,又升為長史,治理有聲名政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起孤微,與同郡陸遜、卜靜等比肩齊聲矣。 | 吾粲雖然出身低微,但和同郡人陸遜、卜靜等人聲名相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權為車騎將軍,召為主簿,出為山陰令,還為參軍校尉。 | 孫權做車騎將軍時,徵召吾粲為主簿,出外擔任山陰縣縣令,入朝為參軍校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武元年,與呂範、賀齊等俱以舟師拒魏將曹休於洞口。 | 黃武元年,吾粲與呂範、賀齊等人一同率領水軍在洞口抵禦魏國將領曹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值天大風,諸船綆紲斷絕,漂沒著岸,為魏軍所獲,或覆沒沈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緣號呼,他吏士恐船傾沒,皆以戈矛撞擊不受。 | 適逢天颳大風,船隻的纜繩都扯斷,有的漂到岸邊,被魏軍取得,有的傾覆沉沒,那些還留存的大船,落水倖存的士兵攀附著船舷大聲呼救,船上的官兵都怕人多使船翻倒,都用戈矛刺擊水中士兵,不讓他們上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粲與黃淵獨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為船重必敗,粲曰: 船敗,當俱死耳! | 只有吾粲與黃淵讓船上的人將落水者拉上船,身邊人認為船隻超載定會傾覆,吾粲說: 船隻出事,我們就一起去死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窮,奈何棄之。 | 人家陷入絕境,怎能拋棄他們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粲、淵所活者百餘人。 | 吾粲與黃淵救活了一百多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還,遷會稽太守,召處士謝譚為功曹,譚以疾不詣,粲教曰: 夫應龍以屈伸為神,鳳皇以嘉鳴為貴,何必隱形於天外,潛鱗於重淵者哉? | 回師後,吾粲升任會稽太守,徵召隱士謝譚擔任功曹,謝譚稱病不到任,吾粲勸導說: 應龍因為能屈能伸被視作神明,鳳凰因為善於鳴叫而顯得珍貴,何必要在天邊隱藏自己,在深淵中潛伏鱗甲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粲募合人眾,拜昭義中郎將,與呂岱討平山越,入為屯騎校尉、少府,遷太子太傅。 | 吾粲招募了許多人馬,被任為昭義中郎將,與呂岱一起征討平定山越,入朝擔任屯騎校尉、少府,升至太子太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遭二宮之變,抗言執正,明嫡庶之分,欲使魯王霸出駐夏口,遣楊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數以消息語陸遜,遜時駐武昌,連表諫爭。 | 遇上兩宮事變時,他仗義執言,明析嫡庶之分,想讓魯王孫霸出京守衛夏口,派楊竺出外不讓他留在京都,又多次將消息傳給陸遜,陸遜當時駐守武昌,接連數次上表勸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由此為霸、竺等所譖害,下獄誅。 | 因此吾粲遭到孫霸、楊竺等人的詆譭構陷,被下獄處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朱據字子範,吳郡吳人也。 | 朱據,字子範,吳郡吳縣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有姿貌膂力,又能論難。 | 他姿容出眾氣力過人,又善於論辯詰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武初,徵拜五官郎中,補侍御史。 | 黃武初年,他被徵召任命為五官郎中,補任侍御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選曹尚書暨豔,疾貪汙在位,欲沙汰之。 | 當時選曹尚書暨豔,厭惡在職的貪贓枉法官員,想要篩除這些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據以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過,棄瑕取用,舉清厲濁,足以沮勸,若一時貶黜,懼有後咎。 | 朱據認為天下未定,應以功補過,棄用有汙點之人,表彰清白之人以激勵汙濁者,足以阻止勸誡他們,如果一時間全都貶黜,恐怕會有後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豔不聽,卒敗。 | 暨豔不採納,最後敗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諮嗟將率,發憤嘆息,追思呂蒙、張溫,以為據才兼文武,可以繼之,自是拜建義校尉,領兵屯湖孰。 | 孫權感嘆將帥的才幹,以致憤怒嘆息,心中追思呂蒙和張溫,又認為朱據文武兼備,可以繼任呂蒙、張溫的事業,從此任命朱據為建義校尉,領兵守衛湖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龍元年,權遷都建業,徵據尚公主,拜左將軍,封雲陽侯。 | 黃龍元年,孫權遷都建業,徵召朱據並將公主嫁給他,任命朱據為左將軍,封為雲陽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 朱據性情謙卑,禮賢下士,看輕財物,樂於施捨,俸祿賞賜雖然豐厚但常不夠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嘉禾中,始鑄大錢,一當五百。 | 嘉禾年間,朝廷開始鑄造大錢,一大錢可當五百枚小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據部曲應受三萬緡,工王遂詐而受之,典校呂壹疑據實取,考問主者,死於杖下,據哀其無辜,厚棺斂之。 | 後來朱據的部隊應當派發兵餉三萬緡,工匠王遂作假貪下這批軍餉,典校呂壹懷疑是朱據貪汙了,便拷問主管兵餉之人,主管死於杖刑之下,朱據哀感此人無辜被殺,就用上好的棺木殮葬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壹又表據吏為據隱,故厚其殯。 | 呂壹又上表說朱據的部下為朱據隱瞞事情真相,故此朱據厚葬此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數責問據,據無以自明,藉草待罪。 | 孫權數次責問朱據,朱據無法自己澄清,躺在草墊上等待罪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數月,典軍吏劉助覺,言王遂所取,權大感寤,曰: 朱據見枉,況吏民乎? | 幾個月後,典軍吏劉助發覺事情的真相,上報說是王遂貪汙了軍餉,孫權非常感慨並醒悟過來,說: 朱據尚且被冤枉,更何況是官員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窮治壹罪,賞助百萬。 | 於是徹底地追查呂壹的罪責,獎勵劉助一百萬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赤烏九年,遷驃騎將軍。 | 赤烏九年,朱據升任驃騎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遭二宮構爭,據擁護太子,言則懇至,義形於色,守之以死,遂左遷新都郡丞。 | 遭遇兩宮爭鬥事件,朱據擁護太子,言辭懇切周到,言辭神色正義,誓死捍衛太子地位,就被降職為新都郡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未到,中書令孫弘譖潤據,因權寢疾,弘為昭書追賜死,時年五十七。 | 還沒到治所,中書令孫弘詆譭他,並乘著孫權重病在床,孫弘偽造詔書追賜朱據自盡,當時朱據五十七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亮時,二子熊、損各復領兵,為全公主所譖,皆死。 | 孫亮時期,朱據的兩個兒子朱熊、朱損又都開始率兵,被全公主構陷,都被處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永安中,追錄前功,以熊子宣襲爵雲陽侯,尚公主。 | 永安年間,朝廷追敘朱據生前功績,讓朱熊的兒子朱宣繼承雲陽侯爵位,娶公主為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皓時,宣至驃騎將軍。 | 孫皓時期,朱宣官至驃騎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評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 | 評曰:虞翻向古人一般狂妄率直,在末世中難免一難,但是孫權不能容下他,是沒有寬廣的胸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陸績之於揚玄,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夫人歟! | 陸績對於揚玄,就像仲尼對於左丘明,老子對於嚴周;以瑚璉的才幹,卻只守衛南越,不也是賊人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溫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備,用致艱患。 | 張溫才幹出眾,是傑出俊傑,但不具備智謀防備,才導致艱難禍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駱統抗明大義,辭切理至,值權方閉不開。 | 駱統深明大義,言辭懇切,情理兼備,適逢孫權閉塞不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陸瑁篤義規諫,君子有稱焉。 | 陸瑁篤定忠義,進言規勸,君子都稱讚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粲、朱據遭罹屯蹇,以正喪身,悲夫! | 吾粲、朱據遭逢禍患,導致身死,悲嘆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葛恪字元遜,瑾長子也。 | 諸葛恪傳,諸葛恪,字元遜,諸葛瑾的長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知名。 | 他年少時就有才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弱冠拜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侍太子登講論道藝,併為賓友。 | 二十歲被任命為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人侍奉太子孫登講授道藝,並與他們交為朋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從中庶子轉為左輔都尉。 | 從中庶子轉為左輔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父瑾面長似驢。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 | 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臉長似驢,孫權大會朝臣時,讓人牽一頭驢進殿,用長標籤貼在驢臉上,在標籤上題寫 諸葛子瑜 幾個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跪曰: 乞請竺益兩字。 | 諸葛恪跪下說: 懇請讓我用筆加上兩個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因聽與筆。 | 孫權同意並給了他一支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績其下曰: 之驢。 舉座歡笑,乃以驢賜恪。 | 諸葛恪在標籤上續寫了 之驢 二字,在座的人都歡笑起來,於是孫權將驢給了諸葛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他日復見,權問恪曰: 卿父與叔父孰賢? 對曰: 臣父為優。 權問其故。 | 又有一天見到諸葛恪,孫權問他說: 你的叔父和你父親哪個強些? 諸葛恪回答說: 我父親強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對曰: 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為優。 權又大噱。 | 孫權問其原因,諸葛恪回答說: 我的父親知道該為什麼人做事,叔父卻不知道,所以我父親要強些。 孫權又歡笑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命恪行酒,至張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 此非養老之禮也。 | 他叫諸葛恪給大家依次敬酒,斟到張昭面前,張昭已有點醉意,不肯再飲,對諸葛恪說: 這不是敬老的禮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曰: 卿其能令張公辭屈,乃當飲之耳。 | 孫權說: 你能叫張公理屈辭窮,那麼他就不得不飲這杯酒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難昭曰: 昔師尚父九十,秉旄仗鉞,猶未告老也。 | 於是諸葛恪反詰張昭說: 從前太師姜尚九十歲,還執旗持鉞,仍未告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軍旅之事,將軍在後,酒食之事,將軍在先,何謂不養老也? 昭卒無辭,遂為盡爵。 | 如今領兵作戰的事,將軍您在後,飲酒吃飯的事,將軍您在前,怎能說這不是敬老呢? 張昭終於無話可說,於是飲乾杯中的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蜀好,群臣並會,權謂使曰: 此諸葛恪雅使至騎乘,還告丞相,為致好馬。 | 後來蜀國的使者來到吳國,群臣都來會見,孫權對蜀使說: 這個諸葛恪向來喜歡騎馬,您回去告訴您們丞相,為他送一匹好馬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因下謝,權曰: 馬未至面謝何也? | 諸葛恪便馬上跪拜致謝,孫權說: 馬還沒有送來謝什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對曰: 夫蜀者陛下之外廄,今有恩詔,馬必至也,安敢不謝? | 諸葛恪答說: 蜀國是陛下的外面馬廄,今天有此恩詔,馬是一定會送來的,我豈敢不謝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之才捷,皆此類也。 | 諸葛恪的才思,都如上面相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甚異之,欲試以事,令守節度。 | 孫權覺得他很不尋常,打算安排具體政事考察他,命他代理節度一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節度掌軍糧谷,文書繁猥,非其好也。 | 節度職任是掌管軍隊糧草,公文繁雜,不是他所喜歡做的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禽盡,屢自求乞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萬。 | 諸葛恪考慮到丹楊郡山道險阻,百姓大多果敢強勁,雖說以前曾發兵剿擊,但只得到一些邊緣縣份的平民,其餘的人皆因居住在深山遠林之中,不能全部抓獲,故多次自己懇求任丹楊地方主政人員去招降引誘那些人出山,三年可以得到兵卒四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眾議鹹以 丹楊地勢險阻,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鄰接,周旋數千裡,山谷萬重,其幽邃民人,未嘗人城邑,對長吏,皆仗兵野逸,白首於林莽。 | 大家都認為丹楊地勢險阻,與吳郡、會稽、新都、鄱陽四郡為鄰相連,綿亙數千裡,山谷上萬重,其中居住僻遠深山老林裡的人,從未進過城市,沒有見過官長,他們都身帶兵器在山野活動,一生生活在深山之中,一直到白頭至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逋亡宿惡,鹹共逃竄。 | 那些逃犯慣匪,都糾合逃竄其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山出銅鐵,自鑄甲兵。 | 山中生產銅、鐵,他們自制兵器鎧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猨狖之騰木也。 | 其地習俗愛好武功熟知打仗,崇尚武力勇氣,他們登山越險,穿越荊棘叢林,就如魚遊深淵,猿猴在樹林中攀援跳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觀間隙,出為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 | 他們不時窺伺可乘之機,出山而為寇盜,每每迫使官府出兵征討,尋找他們的藏身巢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羈也 。皆以為難。 | 他們作戰時蜂湧而至,敗仗時如鳥獸而竄逃。自前代以來,一直不能控制他們,都認為治服他們實在很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父瑾聞之,亦以事終不逮,嘆曰: 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 | 諸葛恪父親諸葛瑾聽說這種情況,也認為這種事情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嘆氣說: 恪兒不能使我們家庭興旺,將使我們遭滅族之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恪盛陳其必捷。 | 諸葛恪極力陳述他一定能獲得其事成功的理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拜恪撫趙將軍,領丹楊太守,授棨戟武騎三百。 | 孫權任命諸葛恪為撫越將軍,兼丹楊太守,授予他執瞈戟的儀仗騎兵三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拜畢,命恪備威儀,作鼓吹,導引歸家,時年三十二。 | 授官儀式完畢,命令諸葛恪佈置好儀仗隊,擂鼓吹號,列隊開道回家,當時他三十二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