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恪到府,乃移書四部屬城長空。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其從化平民,悉令屯居。
諸葛恪上任到郡府,就致書鄰近四郡所屬地方的主管官長們,要求他們各自保守好自己轄區的疆界,建立和整頓軍隊,那些接受歸服教化的平民,全都讓他們安定居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分內諸將,羅兵幽阻,但繕藩籬,不與交鋒,候其谷稼將熟,輒縱兵芟刈,使無遺種。
於是分兵部署將領,分別守住險要地段,只修繕好防禦工事,不與山越人交鋒,等待莊稼將要成熟時,便開出部隊收割,連種子也不給留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舊谷既盡,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無所入,於是山民飢窮,漸出降首。
舊糧已被吃盡,新糧又不能收,平民也已定居,一點糧食也不能進山,於是山越人飢餓窮困,逐漸出山投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乃復敕下曰: 山民去惡從化,皆當撫慰,徙出外縣,不得嫌疑,有所執拘。
諸葛恪又告諭下屬說: 山越百姓去掉惡習接受教化,都應當安撫慰問,遷到外縣定居,不得嫌棄懷疑,對他們不得執留拘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臼陽長鬍伉得降民周遺,遺舊惡民,困迫暫出,內圖叛逆,伉縛送言府。
臼陽縣縣長鬍伉得到降民周遺,周遺從前是惡刁之人,因困迫暫時出山投降,內心卻圖謀叛亂,胡伉將他綁送到郡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以伉違教,遂斬以徇,以狀表上。
諸葛恪認為胡伉違背自己的教諭,於是將他斬首示眾,並將此事寫上奏章上報朝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民聞伉坐執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於是老幼相攜而出,歲期,人數皆如本規。
山民們聽說胡伉因捉人犯罪被殺,知道官府只是想要他們出山而已,於是他們扶老攜幼相繼出山,滿一年後,所得到的人數全如諸葛恪原先預計的那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自領萬人,餘分給諸將。
諸葛恪自己督領一萬人,其餘三萬分發給各位將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嘉其功,遣尚書僕射薛綜勞軍。
孫權嘉賞諸葛恪的功勞,派尚書僕射薛綜前往慰勞軍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綜先移恪等曰: 山越恃阻,不賓歷世,緩則首鼠,急則狼顧。
薛綜先致書諸葛恪等人說: 山越部族倚仗險要地勢,不肯歸服已有幾代人,放鬆他們則擾亂不止,逼急他們則狼狽而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皇帝赫然,命將西征,神策內授,武師外震。
皇上震怒,命令將軍西往進討,朝內授以神奇計謀,軍隊威風震動四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兵不染鍔,甲不沾汗。
兵器不染血跡,鎧甲不沾汗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元惡既梟,種黨歸義,盪滌山藪,獻戎十萬。
元兇受刑梟首,黨徒歸服道義,掃蕩滌除深山寇穴,進獻俘虜補充軍隊十萬之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野無遺寇,邑罔殘奸。
山野沒有留下一個匪寇,城邑再無殘餘奸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既掃兇慝,又充軍用。
既掃除兇寇,又充實兵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藜莜稂莠,化為善草。魑魅魍魎,更成虎土。
雜草稗莠,都化變為有益的草禾;魑魅魍魎,轉變成猛虎般勇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實國家威靈之所加,亦信無帥臨履之所致也。
雖說實為朝廷威德施加於他們所致,也肯定為元帥親自督率指揮所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詩》美執訊,《易》嘉折首,周之方、召,漢之衛、霍,豈足以談?
雖說《詩經》讚美俘獲敵人只審訊禍首,《易經》嘉賞處置降敵只殺掉罪魁,周朝的方叔、召伯虎,漢朝的衛青、霍去病,豈能同將軍的功勞相提並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功軼古人,勳超前世。
您的功績超越古人,勳勞蓋過前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主上歡然,遙用嘆息。
主上歡欣喜悅,遙遠地讚歎您的功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感《四牡》之遺典,思飲至之舊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稿賜,以旌茂功,以慰劬勞 拜恪威北將軍,封都鄉侯。
他有感於《四牡》表述的慰勞勝利歸來的遺典,思慕凱旋祭告祖廟慶賀的禮制,故此派遣尚書檯近侍官員,迎接犒賞將軍全軍將士,以表彰您的大功,慰問辛勞的將士。 諸葛恪被授任為威北將軍。封都鄉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乞率眾佃廬江皖口,因輕兵襲舒,掩得其民而還。
他懇求率領部眾在廬江、皖口一帶駐紮並耕種農田,藉此用輕兵襲擊舒縣,驅使那裡的百姓隨他返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復遠遣斥候,觀相徑要,欲圖壽春,權以為不可。
又派遣偵察人員前往遠處,察看道路和險要之地,企圖奪取壽春,孫權認為不可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赤烏中,魏司馬宣王謀欲攻恪。權方發兵應之,望氣者以為不利,於是徒恪屯於柴桑。
赤烏年間,魏國司馬懿謀劃打算攻打諸葛恪,孫權正準備出兵應戰,觀星象氣數的人認為出兵不利,於是孫權讓諸葛恪將軍隊轉移到柴桑駐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與丞相陸遜書曰: 楊敬叔傳述清論,以為方今人物凋盡,守德業者不能復幾,宜相左右。更為輔車,上熙國事,下相珍惜。
諸葛恪寫信給丞相陸遜說: 楊敬叔傳述清高的理論,認為當今的人才所剩無幾,堅守道德和事業的人已經沒有幾人,應當相互配合,互相依存,對上興隆國家大事,在下互相珍重愛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疾世俗好相謗毀,使已成之器,中有損累。
又嫉恨世俗之人互相毀謗,使已有所成就的人才,中途受到壓抑損傷;將受進用的人才,情緒不樂思想不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將進之徒,意不歡笑,聞此喟然,誠獨擊節。
我聽到這些喟然長嘆,實在讓人私下拍節激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愚以為君子不求備於一人,自孔氏門徒大數三幹,其見者七十二人。至於子張、子路、子貢等七十之徒,亞聖之德,然猶各有所短,師闢由喭,賜不受命,豈況下此而無所闕?
我認為君子對一個人不應求全責備,即使孔子門徒大約三千,其中特別突出的也只七十二人,至於子張、子路、子貢等七十餘人,有亞聖之德,然而猶各有其所短,顓孫師偏激、仲由魯莽、端木賜不安分守己,更何況他們之下者就沒有不足之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仲尼不以數予之不備而引以為友,不以人所短棄其所長也。
況且孔子不因這幾位有缺點而不把他們當作朋友,不因人所短而棄其所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加以當今取士,宜寬於往古,何者?
加之當今選拔人才,應比古人要寬,為什麼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務從橫,而善人單少,國家職司,常苦不充。
現在社會形勢變化複雜,德才兼備者少,國家各部門官員,常常苦於無合適者擔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苟令性不邪惡,志在陳力,便可獎就,騁其所任。
如果他本性不奸邪,志在奉獻才力,便可獎拔任用,讓他在職任上儘量發揮自己才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於小小宜適,私行不足,皆宜闊略,不足縷責。 且士誠不可纖論苛克,苛克則彼賢聖猶將不全,況其出入者邪?
紅潮網如果在大體上適合稱職,個人私生活有不足之處,都應當寬容,不應當事事計較責備。況且對有才能的人實在不能在一些細小事情上苛刻要求,苛刻則聖賢也將難為全人,何況與他們相差甚遠的常人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曰以道望人則難,以人望人則易,賢愚可知。
故此說用道德條文來看人則難,用人比人來看人則易,這樣是賢是愚就可知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漢末以來,中國土大夫如許子將輩,所以更相謗訕,或至為禍,原其本起。非為大仇,惟坐克己不能盡如禮,而責人專以正義。
自漢末以來,中原士大夫如許子將之類,之所以不斷互相毀謗譏議,有時甚至引起禍端,究其原因,並非為了什麼深仇,只不過因為自己本身不能用禮教標準相約束,反而專以公正道義指責別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己不如禮,則人不服。責人以正義,則人不堪。
自己不遵從禮制,別人就不服;以公正道義不公正地指責別人,則別人就不會接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內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責,則不得不相怨。
內心不佩服對方的行為,又不願忍受對方的責備,則不會不產生相互怨忿。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相怨一生,則小人得容其間。
相互怨忿一產生,則小人就會乘機在中間鑽空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得容其間,則三至之言,浸潤之譖,紛錯交至。雖使至明至親者處之,猶難以自定。況已為隙,且未能明者乎?
小人鑽了空子,則多道轉傳的謠言,日積月累的譖毀,紛亂交雜一起到來,即使讓非常瞭解非常親近的人聽到這些話,也難於辨真定假,何況已有隔閡,且本就不明事理的人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故張、陳至於血刃,蕭、朱不終其好,本由於此而已。
所以張耳、陳餘到了操刀互相殘殺的地步,蕭育、朱博友好不能堅持到頭,其原因就在這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不捨小過,纖微相責,久乃至於家戶為怨,一國無復全行之士也。 恪知遜以此嫌己,故遂廣其理而贊其旨也。
不放過別人的過失,在細微的事情上相互指責,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家家戶戶互相埋怨,整個國家也不會有德行操守完善無缺的人才了。 諸葛恪知道陸遜聽了讒言而猜疑自己,故此多方闡述這個道理而盛讚它的深刻旨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遜卒,恪遷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代遜領荊州事。
適逢陸遜去世,諸葛恪被升任為大將軍,假節,駐守武昌,接替陸遜兼任荊州刺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久之,權不豫,而太子少,乃徵恪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領少傅。
過了較長時間,孫權生了病,而太子年少,於是徵召諸葛恪以大將軍身份兼任太子太傅,令中書令孫弘兼任太子少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屬以後事。
孫權病危時,召見諸葛恪、孫弘及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託付他們以後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翌日,權薨。
次日,孫權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弘素與恪不平,懼為恪所治,秘權死問,欲矯詔除恪。
孫弘一向與諸葛恪不和,害怕被壓抑懲治,便封鎖了孫權去世的消息,企圖假傳皇帝詔書除掉諸葛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峻以告恪,恪請弘諮事,於坐中誅之,乃發喪制服。
孫峻將這些情況告知諸葛恪,諸葛恪請孫弘商議事情,在座席上將孫弘殺死,於是穿起喪服發佈孫權去世的消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與弟公安督融書曰: 今月十六日乙未,大行皇帝委棄萬國,群下大小,莫不傷悼。
諸葛恪給弟弟公安督諸葛融寫信說: 本月十六日乙未,已故皇帝舍離萬邦,全國臣民,莫不悲傷哀悼。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吾父子兄弟,井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隸,是以悲慟,肝心圮裂。
至於我們父子兄弟,都受過他賜予的特殊恩典,不同於一般的下屬,故此悲慟異常,心肝碎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皇太子以丁酉踐酋號,哀喜交併,不知所措。
皇太子於丁酉日繼位登基,我悲哀和喜悅交錯,不知所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吾身受顧命,輔相幼主,竊自揆度;才非博陸而受姬公負圖之托,懼忝丞相輔漢之效;恐損先帝委付之明,是以憂慚惶惶,所慮萬端。
我身受臨終遺命,輔佐幼主,私下考慮,自己才力不及博陸侯霍光,而受周公輔佐成王的託付,擔心不能取得霍光輔助漢昭帝的成就,恐怕有損先帝委以重任的英明,故而憂慮慚愧,惶惶不安,思慮萬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民惡其上,動見瞻觀,何時易哉?
況且百姓厭惡統治者,一有動靜就受到他們的注視,何時才能改變這種情況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以頑鈍之姿,處保傅之位,艱多智寡,任重謀淺,誰為唇齒?
現在我以愚笨的資質,處於保傅的高位,艱難繁多而謀智不足,任務沉重而謀略短淺,誰能與我相互幫助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近漢之世,燕、蓋交遘,有上官之變,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
近代漢朝,燕王與蓋長公主互相勾結,於是上官桀等人謀亂,現在我處境與其時差不多,怎敢安逸猶豫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弟所在,與賊犬牙相錯,當於今時整頓軍具,率厲將士,警備過常,念出萬死,無顧一生,以報朝廷,無忝爾先。
又你所駐守的地方,與敵寇地界犬牙交錯,現在應當整頓軍用器械,激勵將士,警戒防備要比平時更要加強,考慮到不辭萬死,不顧自己生命,以報效朝廷,不辱沒我們的先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諸將備守各有境界,猶恐賊虜聞諱,恣睢寇竊。
另外諸將防守各自的地界,尤應擔心賊寇聽到皇帝逝去的消息,放肆入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邊邑諸曹,已別下約敕,所部督將,不得妄委所戍,徑來奔赴。
邊境各級官署,已經另下約束文書,所屬各部帶兵將官,不得任意放棄自己防守軍務,徑直趕回奔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懷愴但不忍之心,公義奪私,伯禽服戎,若苟違戾,非徒小故。
雖說都懷有悲痛難已的心情,但公義奪私情,伯禽喪服未除即率軍出征,如果違犯,就絕非小錯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親正疏,古人明戒也。
以親近的人作榜樣以便糾察他人,這是古人的明確告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更拜太傅。
諸葛恪被改授為太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罷視聽,息校官,原逋責,除關稅,事崇恩澤,眾莫不悅。
於是取消密置視聽之事,裁除軍政冗員,免除拖欠的賦稅,取消貨運關稅,各項政事都顧及到給百姓以恩惠利益,國人無不歡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每出入,百姓延頸思見其狀。
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頸相望,都想看看他的形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權黃龍元年遷都建業。二年築東興堤遏湖水。
當初,孫權在黃龍元年遷都建業,黃龍二年修築東興堤以攔擋巢湖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徵淮南,敗,以內船,由是廢不復修。
後來征伐淮南,反被湖內敵兵船隻打敗,於是堤廢再不修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以建興元年十月會眾於東興,更作大堤,左右結山俠築兩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
諸葛恪於建興元年十月,在東興徵集民眾,再築大堤,左右兩端連結山嶺各築城一座,每城留守一千人,派全端、留略分別守衛兩城,他自己親率大軍返歸建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以吳軍入其疆土,恥於受侮,命大將胡遵、諸葛誕等率眾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堤遏。
魏國以吳軍進入自己疆界,恥於受辱,命令大將胡遵、諸葛誕等率兵七萬,打算圍攻那兩座城堡,企圖毀壞阻遏湖水的大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興軍四萬,晨夜赴救。
諸葛恪發兵四萬,日夜兼程趕往援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遵等敕其諸軍作浮橋度,陳於堤上,分兵攻兩城。
胡遵等命令各部造浮橋渡湖,將部隊安置堤上,分兵進攻兩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城築建在高險之處,倉促難於攻拔。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遣將軍留贊、呂據、唐諮、丁奉為前部。
諸葛恪派將軍留贊、呂據、唐諮、丁奉為先頭部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天寒雪,魏諸將會飲,見贊等兵少,而解置鎧甲,不持矛戟。
當時天寒下雪,魏軍眾將領聚會飲酒,見留贊等人兵少,於是解放鎧甲,不操矛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但兜鍪刀楯,倮身緣遏,大笑之,不即嚴兵。
只是帶著頭盔拿著刀與盾牌,解除戎裝在堤岸嬉鬧,並且大聲歡笑,不嚴整軍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兵得上,便鼓譟亂斫。
留贊等部隊一上岸就鼓譟吶喊,拼命亂砍亂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軍驚擾散走,爭渡浮橋,橋壞絕,自投於水,更相蹈藉。
魏軍受到驚擾四散逃走,爭著搶渡浮橋,橋壞繩斷,紛紛跌入水中,又自相踐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樂安太守恆嘉等同時並沒,死者數萬。
樂安太守桓嘉等同時淹死,魏兵死者數萬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叛將韓綜為魏前軍督,亦斬之。
過去叛變投魏的將領韓綜為魏軍前軍督,也被斬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獲車乘牛馬驢騾各數千,資器山積,振旅而歸。
繳獲魏軍車輛牛馬驢騾各數千,物資軍器堆積如山,吳軍整頓隊伍凱旋而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進封恪陽都侯,加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賜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布各萬匹。
朝廷晉封諸葛恪為陽都侯,加授荊州、揚州州牧,督率朝內外諸項軍事,賜黃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絲帛、棉布各一萬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遂有輕敵之心,以十二月戰克,明年春,復欲出軍。
諸葛恪於是產生輕敵的思想,剛在十二月戰勝敵人,第二年春上,便又打算出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大臣以為數出罷勞,同辭諫恪,恪不聽。
諸位大臣認為多次出征將士勞困,一齊勸說諸葛恪,諸葛恪不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中散大夫蔣延或以固爭,扶出。
中散大夫蔣延堅決爭辯,被強挾出殿。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恪乃著論諭眾意曰: 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王者不務兼併天下而欲垂祚後世,古今未之有也。
諸葛恪於是撰寫文章曉諭眾人說: 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地上難容兩個皇帝,做皇帝者不致力於兼併天下而只想把帝位傳給後世,古今都未曾有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戰國之時,諸候自恃兵強地廣,互有救援,謂此足以傳世,人莫能危。
從前戰國時期,諸侯各自依恃兵強地廣,互有救援,認為這樣可以將政權傳與後世,他人不能危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凡敵國欲相吞,即仇雦欲相除也,有仇而長之,禍不在己,則在後人,不可不為遠慮也。
由是放鬆自己佔據天下的情懷,害怕勞苦,致使秦國日益強大,終於將他們吞併,這都是史實。近代劉景升擁有荊州,兵眾十萬,財糧如山,但他不及時趁曹操力量尚很微弱時,與他盡力競爭,而坐觀曹操強大起來,吞滅諸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伍子胥曰: 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夫差自恃強大,聞此邈然,是以誅子胥而無備越之心,至於臨敗悔之,豈有及乎?
北方全部平定之後,曹操即親率三十萬大軍殺向荊州,當時雖說有智謀之人,但卻不能再為其籌劃良計。於是劉景升的兒子,反縛雙臂請求投降,成為囚虜。舉凡敵對國家都想互相吞併,就像有仇的雙方都想互相除掉對方一樣。有仇敵而任其強大,禍患不在自己,則殃及後人,不可不作長遠的考慮。過去伍子胥說: 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國就成為戰敗後的泥沼! 夫差自恃強大,聽說此話不屑一顧。於是誅殺伍子胥而無防備越國的思想,以至於臨到敗亡時才悔恨,難道這還來得及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越小於吳,尚為吳禍,況其強大者邪?
越國小於吳國,尚為吳國之禍患,何況那些強大的國家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秦但得關西耳,尚以併吞六國,今賊皆得秦、趙、韓、魏、燕齊九州之地,地悉戎馬之鄉,士林之藪。
過去秦國僅有函谷關以西地盤,尚能以此併吞六國,如今賊寇全部佔有秦、趙、韓、魏、燕、齊六國九州之地,其地都是出產軍馬、產生人才的地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數倍;以吳與蜀比古穴國,不能半之。
如今用魏國比較古代秦國,土地多出幾倍,以吳國、蜀國比較古代六國,不足六國的一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所以能敵之,但以操時兵眾於今適盡,而後生者未悉長大,正是賊衰少未盛之時。
然而今日所以能夠抵抗魏國,是因為曹操手上的兵員,到現在已損耗殆盡,而後來出生的人還未長成,正是敵人衰弱兵少尚未強盛之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加司馬懿先誅王淩,續自隕斃,其子幼弱,而專彼大任,雖有智計之士,未得施用。
加之司馬懿先誅殺王凌,接著自己斃命,他的兒子還小,而獨掌大權,雖有智謀之士,但得不到重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當今伐之,是其厄會。
當下去征伐魏國,正值它遭厄運之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聖人急於趨時,誠謂今日。
聖人迫切地抓緊時機,說的即是今日天下形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順眾人之情,懷偷安之計,以為長江之險可以傳世;不論魏之終始,而以今日遂輕其後。此吾所以長嘆息者也。
如果順從眾人的想法,懷著偷安的打算,以為長江天險可以世代把持,不考慮魏國的前後變化,而以今日的狀況輕視它以後的發展,這正是我深為長嘆的緣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本以來,務在產育,今者賊民歲月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
自古以來,以增長人口為急務,現在賊國之民年年月月在繁育增長,只是年齡還小,尚不能役用而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復十數年後,其眾必倍於今,而國家勁兵之地,皆已空盡,唯有此見眾可以定事。
如果再過十年後,魏國的人口一定比今天增長一倍,而我們國家強兵駐守的地方,卻都告空虛,惟有現在的軍隊眾多,可以作出大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復十數年,略當損半,而見子弟數不足言。
如果不早早用兵,徒然呆坐使他們逐漸衰老,再過十多年,大略要減少一半人力,而現今子弟人數到那時也不值得一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賊眾一倍,而我兵損半,雖復使伊、管圖之,未可如何。
如果賊方兵力增加一倍,而我方兵力減損一半,雖再有伊尹、管仲來籌劃大事,也不可能有什麼辦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不達遠慮者,必以此言為迂。
如今不通曉長遠計謀的人,一定會認為我的話過於迂闊不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禍難未至而豫憂慮,此固眾人之所迂也。
禍患沒有到來而預先憂慮,這本是眾人所認作迂闊的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於難至,然後頓顙,雖有智者,又不能圖。
等到患難臨頭,然後屈膝叩首,即使有智謀的人,又不能想出辦法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