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於是黜度,不用其計。 | 於是罷免了鄭度,沒有用他的計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軍圍雒城,正箋與璋曰: 正受性無術,盟好違損,懼左右不明本末,必並歸咎,蒙恥沒身,辱及執事,是以損身於外,不敢反命。 | 等到劉備的軍隊圍攻雒城,法正又寫信給劉璋說: 法正我缺乏才幹,現在您與左將軍的結盟受到了損害,我擔心您身邊的人不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一定會把過錯都歸結在我身上,使我終身蒙受恥辱,連帶著你也有惡名。所以我在外流落,不敢回去覆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恐聖聽穢惡其聲,故中間不有箋敬,顧念宿遇,瞻望悢々。 | 又擔心您會厭惡我的言語聲音,所以在這期間也沒有寫信表達敬意,回想起您過去對我的恩遇,我常常心中悲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惟前後披露腹心,自從始初以至於終,實不藏情,有所不盡,但愚闇策薄,精誠不感,以致於此耳。 | 但是我還是想要把心中所想完全的表達出來,從事情的開展到最終,我沒有隱藏任何事情,如果有言不盡意的地方,只是我愚笨拙劣,誠意沒有感化到您,才造成現在的局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國事已危,禍害在速,雖捐放於外,言足憎尤,猶貪極所懷,以盡餘忠。 | 現在國家情況危急,禍害臨頭,我雖然流落在外,我說的話也引起您的厭惡,但還是把心中所想都告訴您,以表達自己的忠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將軍本心,正之所知也,實為區區不欲失左將軍之意,而卒至於是者,左右不達英雄從事之道,謂可違信黷誓,而以意氣相致,日月相遷,趨求順耳悅目,隨阿遂指,不圖遠慮為國深計故也。 | 將軍您的本心,法正我是知道的,只是我謹慎小心,不願意得罪將軍,但最終還是到了這地步。您身邊的人不明白英雄處世的道理,認為可以違背信誓盟約,意氣用事,他們長期以來只追求順耳悅目,阿諛奉承,沒有想著深謀遠慮為國家著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事變既成,又不量強弱之勢,以為左將軍縣遠之眾,糧谷無儲,欲得以多擊少,曠日相持。 | 現在事情已經發生,又不能正確估計雙方的強弱形勢,認為左將軍孤軍而去,糧食沒有儲備,想要以多擊少長久相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從關至此,所歷輒破,離宮別屯,日自零落。 | 而您從白水關到這裡,所過的郡縣都被攻破,將軍您的行宮營寨,漸漸的冷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雒下雖有萬兵,皆壞陳之卒,破軍之將,若欲爭一旦之戰,則兵將勢力,實不相當。 | 雒城雖然有上萬兵馬,但都是戰敗的將士,如果想要爭奪一夕的勝利,那兵將的勢力,確實是不能抵抗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各欲遠期計糧者,今此營守已固,穀米已積,而明將軍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敵對遂多,所供遠曠。愚意計之,謂必先竭,將不復以持久也。 | 如果想要依靠長久對峙,來消耗左將軍的糧草,也行不通,因為左將軍的營地已經固守,糧食已經儲備,而將軍您的地盤日益減少,百姓日益困頓,敵對勢力越來越多,以我的愚見來看,一定是將軍您先衰竭,就不能長久對峙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空爾相守,猶不相堪,今張益德數萬之眾,已定巴東,入犍為界,分平資中、德陽,三道並侵,將何以御之? | 照目前兩邊的情況相持,將軍是難以維持的,現在張翼德率領數萬兵馬,已經平定了巴東,又進入犍為地界,並分兵平定了資中、德陽,三路兵馬一同前進,將軍如何抵擋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本為明將軍計者,必謂此軍縣遠無糧,饋運不及,兵少無繼。 | 原來為將軍出謀劃策的人,一定說左將軍是孤軍而來,缺乏糧食,運輸也來不及,並且兵少沒有後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荊州道通,眾數十倍,加孫車騎遣弟及李異、甘寧等為其後繼。 | 現在荊州進入蜀地的道路已經打通,左將軍的軍隊是原來的幾十倍,再加上東吳的孫權將軍已經派了他的弟弟和李邑、甘寧等人率軍作為劉備的後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爭客主之勢,以土地相勝者,今此全有巴東,廣漢、犍為,過半已定,巴西一郡,復非明將軍之有也。 | 如果比較主客雙方的形勢變化,您想憑藉土地地盤來取勝的話,現在對方已經佔有了巴東、廣漢和犍為大半的土地,巴西這個郡也不再是將軍所有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計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壞;三分亡二,吏民疲睏,思為亂者十戶而八;若敵遠則百姓不能堪役,敵近則一旦易主矣。 | 計算起來益州所仰賴的只有蜀郡,而蜀郡也被破壞。益州土地已經喪失了三分之二,官吏百姓疲憊困頓,想要作亂的十之八九。如果敵軍離的遠,那百姓忍受不了長久的勞役,如果敵軍進逼,那他們就會反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廣漢諸縣,是明比也。 | 廣漢各郡縣就是明確的例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魚復與關頭實為益州福禍之門,今二門悉開,堅城皆下,諸軍並破,兵將俱盡,而敵家數道並進,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勢,昭然可見。 | 此外,魚復縣跟白水關,實在是決定益州禍福成敗的門戶,現在兩門都被打開,堅固的城池都被攻破,各路軍隊都被擊敗,將士已經損失殆盡,而敵軍幾路並進,已深入益州腹地。而您困守成都、雒城,生死存亡的局勢已經很明朗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斯乃大略,其外較耳,其餘屈曲,難以辭極也。 | 這只是大致的情況,比較顯而易見,其他比較曲折隱蔽的因素,就難以用言語一一表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正下愚,猶知此事不可覆成,況明將軍左右明智用謀之士,豈當不見此數哉? | 以法正我這種愚笨的人,尚且知道這件事不能成功,更何況將軍身邊有明智的出謀劃策的謀士呢,難道不明白事情的定數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慮遠圖,莫肯盡心獻良計耳。 | 他們只是旦夕之間,懷著僥倖,乞求榮升,獻媚邀寵,沒有長久的謀劃,所以不肯盡心盡力獻上計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事窮勢迫,將各索生,求濟門戶,展轉反覆,與今計異,不為明將軍盡死難也。 | 如果事情危急,形勢窘迫,他們就會各自求生,保全自家門戶,輾轉反側,做出跟現在不同的打算,而不是為將軍您盡忠竭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尊門猶當受其憂。 | 並且您的家人還會受到其中的憂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正雖獲不忠之謗,然心自謂不負聖德,顧惟分義,實竊痛心。 | 我法正雖然已經蒙受了不忠不義的誹謗,但是心中認為不應該辜負聖德,顧念我們之間的君臣之誼,實在為將軍感到痛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左將軍從本舉來,舊心依依,實無薄意。 | 左將軍為了國家的利益舉兵率軍而來,對您的舊情仍在,並沒有敵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愚以為可圖變化,以保尊門。 | 我認為可以依據形勢的變化,以保全自己的家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十九年,進圍成都,璋蜀郡太守許靖將逾城降,事覺,不果。 | 建安十九年,劉備率軍圍困成都,劉璋的蜀郡太守許靖想要越城投降,但事情敗露沒有成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誅靖。 | 劉璋因為益州即將攻陷,所以沒有誅殺許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說曰: 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 | 劉璋投降後,劉備因為這件事而沒有任用許靖,法正勸說劉備: 天下有很多空有虛名而沒有真才實幹的人,許靖就是這種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今主公始創大業,天下之人不可戶說,靖之浮稱,播流四海,若其不禮,天下之人以是謂主公為賤賢也。 | 但現在主公您開創基業,天下之人又不能挨家挨戶地說明許靖的虛名,而許靖的名聲已經流揚四海,如果對他不能禮待,天下之人就會認為是主公輕視賢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宜加敬重,以眩遠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 現在應該對他加以敬重禮待,以明示天下,您是在效仿古代燕昭王后代郭槐的做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於是乃厚待靖。 | 於是劉備就厚待許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 任命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在外統領都城及京郊地區,在內則作為劉備的謀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 | 法正心胸狹隘,一飯之德,睚眥之怨,沒有不回報的,擅自處死了幾個毀謗過他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謂諸葛亮曰: 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 有人對諸葛亮說: 法正在蜀郡橫行霸道,將軍應該稟告主公,抑制他作威作福的行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亮答曰: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 諸葛亮回答說: 主公在公安時,害怕北面曹操強盛,又擔心東面孫權進逼,身邊又擔憂孫夫人生變故。當時的情況,是進退兩難。法孝直成為主公的輔佐之後,讓主公展翅騰飛,不再受人壓制,如今怎麼能禁止法正,不由自主的意氣用事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孫權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凜凜;亮又知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 | 當初,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為妻,孫權的妹妹才思敏捷,性情剛烈,有她諸位兄長的風姿,她的身邊總是有一百多名侍婢,都拿著刀具。劉備每次進入她的房間,心中都惶恐不安。諸葛亮又知道劉備非常信賴誠信法證,所以才這麼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二十二年,正說先主曰: 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偪故耳。 |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勸說劉備: 曹操一戰就攻破了張魯,平定了漢中,卻沒有趁機進攻巴蜀,而留下夏侯淵、張郃鎮守漢中,自己率軍北還,這不是他的智謀不行,實力不夠,一定是內部有憂患,逼迫他這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 | 現在分析夏侯淵,張頜的策略,並沒有勝過我國的將帥,如果我們率軍前往征討,一定能攻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 攻克之日,在那裡廣為屯田,儲備糧食,尋找時機,趁機出兵,上可以消滅敵寇,輔佐王室,中可以慢慢侵吞雍州、涼州,開拓疆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作為割據一方的長久之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 這大概是上天賜予的時機,機不可失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正亦從行。 | 劉備贊同他的計策,就率領將領們率兵進入漢中,法正也隨同前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二十四年,先主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 |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從陽平南渡沔水,沿著山勢逐步向前推進,在定軍、興勢兩山安營紮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淵將兵來爭其地。 | 夏侯淵率兵前來爭奪地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正曰: 可擊矣。 | 法正說: 可以進攻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 劉備就命黃忠向山下擊鼓吶喊,出兵進攻,大獲全勝,並將夏侯淵等人斬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曹公西征,聞正之策,曰: 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 曹操正率軍西征,得知法正的計策,說: 我原本知道劉玄德不能想出這樣的計策,一定是別人教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 劉備被擁立為漢中王,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年卒,時年四十五。 | 第二年,法正去世,時年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 | 先主為法正之死痛哭流涕幾天,追封諡號為翼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賜子邈爵關內侯,官至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 他的兒子,法邈被賜爵為關內侯,做官到奉車都尉,漢陽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 | 諸葛亮跟法正,雖然喜好不同,但都能以大義為重,互相取長補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亮每奇正智術。 | 諸葛亮經常為法正的智謀感到驚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 | 劉備稱帝之後,想要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血恨,大臣們都勸諫阻止,但劉備都沒有聽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 | 章武二年,劉備大軍戰敗,返回白帝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亮嘆曰: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 諸葛亮嘆息說: 法正如果還在,就能勸主上,讓他不進攻東吳,即使進兵,也不會遭到如此慘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評曰: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 | 評曰:龐統注重人倫道德,經學思謀,在當時的荊楚之地,都稱讚他是高傑才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 | 法正能預見成敗,有奇謀妙算,但不以德行著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 比較魏朝的大臣,龐統大概是荀彧的仲叔,而法正大概是程、郭的儔儷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杜微字國輔,梓潼涪人也。 | 杜微,字國輔,梓潼郡涪縣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受學於廣漢任安。劉璋闢為從事,以疾去官。 | 年少時曾跟隨廣漢人任安學習,劉璋徵召他擔任從事,他因病而離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先主定蜀,微常稱聾,閉門不出。 | 等到劉備平定蜀地,杜微經常假裝耳聾,在家中不出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迎皆妙簡舊德,以秦宓為別駕,五梁為功曹,微為主簿。 | 建興二年,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選拔迎接和任職為官都是有名望的故舊,任命秦宓為別駕,王梁為功曹,杜微為主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微固辭,轝而致之。 | 杜威堅決推辭,最後用車子將他拉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既致,亮引見微,微自陳謝。高以微不聞人語,於坐上與書曰: 服聞德行,飢渴歷時,清濁異流,無緣諮覯。 | 到了官府後,諸葛亮召見杜微,杜微自己陳述謝罪,諸葛亮因為杜微聽不到人說話,就在坐上給他寫字說: 我佩服地得知您的品行,渴望見到你已經很久了,只是因清流和濁流不同,所以無緣相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元泰、李伯仁、王文儀、楊季休、丁君幹、李永南兄弟、文仲寶等,每嘆高志,未見如舊。 | 王元泰,李伯仁,王文儀,楊季休,丁君幹,李永南兄弟,文仲寶等人經常感嘆您的高潔志向,只是一直未能相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猥以空虛,統領貴州,德薄任重,慘慘憂慮。 | 我學識淺陋,管理益州,德行淺薄而責任深重,心中憂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朝廷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愛德下士。 | 君主現在十八歲,天資仁慧聰明,愛惜德行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下之人思慕漢室,欲與君因天順民,輔此明主,以隆季興之功,著勳於竹帛也。 | 天下之士都想要復興漢室,我想和您一起順應天意民心,輔佐這樣的明主,以創建漢室的功業,名垂青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謂賢愚不相為謀,故自割絕,守勞而已,不圖自屈也。 | 有話說賢能和愚陋之人不能共事,所以您隔離了政治,守著勤勞之身,不圖屈身於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微自乞老病求歸,亮又與書答曰: 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 杜微自稱年老多病,請求歸鄉,諸葛亮又給他寫信說: 曹丕篡位弒君,自立為帝,是像土做的龍、草扎的狗那樣空有其名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欲與群賢因其邪偽,以正道滅之。 | 我打算和各位賢德之人伸張正義,用正道來誅殺這樣的逆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怪君未有相誨,便欲求還於山野。丕又大興勞役,以向吳、楚。 | 而你沒有對我有指示教誨,就請求返回山林,曹丕又大力征發勞役,準備向吳、楚進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因丕多務,且以閉境勤農,育養民物,並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後伐之,可使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 | 現在趁著曹丕境內多事,所以打算守住邊境,致力農耕,讓百姓休養生息,積蓄財物,同時修繕兵器,整頓軍隊,等待他受到挫折之時,然後聲討他,這樣就能使得兵不出戰,百姓不勞苦而天下平定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但當以德輔時耳,不責君軍事,何為汲汲欲求去乎! | 您只需以自己的德行來輔佐朝廷,不需要您負責軍務之事,何必要急忙請求離去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敬微如此。拜為諫議大夫,以從其志。 | 諸葛亮如此敬重杜微,後來任命杜微為諫議大夫,以順從他的志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梁者,字德山,犍為南安人也,以儒學節操稱。 | 王梁,字德山,犍為郡南安人,以崇尚儒學,節操高雅著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從議郎遷諫議大夫、五官中郎將。 | 他從議郎職位升任為諫議大夫、五官中郎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周群字仲直,巴西閬中人也。 | 周群,字仲直,巴西郡閬中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父舒,字叔布,少學術於廣漢楊厚,名亞董扶、任安。 | 他的父親周舒,字叔布,年少時曾向廣漢人楊厚求學,名望僅次於董扶、任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數被徵,終不詣。 | 周舒多次被徵召,但都沒有赴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人有問: 春秋讖曰代漢者當塗高,此何謂也? | 當時有人問他: 《春秋讖》中說 代漢者,當塗高 ,這是什麼意思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舒曰: 當塗高者,魏也。 | 周舒說: 當塗高者,就是魏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鄉黨學者私傳其語。 | 鄉中的學者私下傳播這些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群少受學於舒,專心候業。 | 周群年少時就跟周舒學習,專心於占卜之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庭中作小樓,家富多奴,常令奴更直於樓上視天災,才見一氣,即白群,群自上樓觀之,不避晨夜。 | 他在亭中建造了一座小樓,家中富裕,有很多奴僕,他經常讓奴僕輪流在樓上觀看天色變化,一發現雲氣,立即報告周群,周群就親自上樓觀看,無論早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凡有氣候,無不見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 所以凡是有氣候變化,周群都能觀看到,所以他的預言大多很準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州牧劉璋,闢以為師友從事。 | 州牧劉璋徵召周群為師友從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定蜀,署儒林校尉。 | 劉備平定蜀地後,請他代理儒林校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欲與曹公爭漢中,問群,群對曰: 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 | 劉備想要跟曹操爭奪漢中,用這事問周群,周群回答說: 能得到那裡的土地,但得不到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出偏軍,必不利,當戒慎之! | 如果分兵出征,一定不順利,應當謹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州後部司馬蜀郡張裕亦曉占候,而天才過群,諫先主曰: 不可爭漢中,軍必不利。 | 當時州後部司馬,蜀郡人張裕也通曉占卜之術,而他的天資超過周群,向劉備進諫說: 不能爭奪漢中之地,出軍一定不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竟不用裕言,果得地而不得民也。 | 劉備最後沒有采納張裕的話,果然得到了漢中土地,但沒有得到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沒不還,悉如群言。 | 派將軍吳蘭、雷銅等人進軍武都,全都覆沒,沒有返回,一切像周群所說的那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舉群茂才。 | 於是周群被舉薦為茂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裕又私語人曰: 歲在庚子,天下當易代,劉氏祚盡矣。 | 張裕又私下對人說: 到了庚子之年,天下就會改朝換代,劉氏的國運將盡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後,寅卯之間當失之。 | 主公得到益州,九年之後,在壬寅、癸卯之間會失去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密白其言。 | 有人講這話報告給劉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先主與劉璋會涪時,裕為璋從事,侍坐。 | 當初劉備跟劉璋在涪縣會見時,張裕是劉璋的同事,也侍坐在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人饒須,先主嘲之曰: 昔吾居涿縣,特多毛姓,東西南北皆諸毛也,涿令稱曰 諸毛繞涿居乎 ! | 這個人鬍鬚很多,劉備開玩笑說: 過去我住在涿縣時,那裡有很多姓毛的人,東南西北都是毛,涿縣縣令就說 很多毛圍繞著涿縣居住啊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裕即答曰: 昔有作上黨潞長,遷為涿令者,去官還家,時人與書,欲署潞則失涿,欲署涿則失潞,乃署曰 潞涿君 。 | 張裕隨即回答說: 過去有個人在上黨郡做潞縣縣長,升任為涿縣縣令,辭官回家後,有人給他寫信,說想要署名潞長,就失去了涿縣縣令的稱呼,想要署名涿縣縣令,就失去了潞長之稱,所以署名為 潞涿君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