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吾子以高朗之才,珪璋之質,兼覽博闚,留心道術,無遠不致,無幽不悉;挺身取命,幹茲奧秘,躊躇紫闥,喉舌是執,九考不移,有入無出,究古今之真偽,計時務之得失。 | 你以高超的才幹,美好的品質,博聞強識,留心道術,鑽研深厚,無幽不顯,捨身取義,掌管機密,出入宮廷,是國家的喉舌,朝中為官曆經九考,而職位沒有轉移,只有升任沒有貶職,探究古往今來的真偽,考察政治的得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時獻一策,偶進一言,釋彼官責,慰此素飧,固未能輸竭忠款,盡瀝胸肝,排方入直,惠彼黎元,俾吾徒草鄙並有聞焉也。 | 雖然是偶爾盡獻一策,偶然勸諫一言,儘自己的職責,已慰問自己的俸祿,但沒有能竭盡忠誠,披肝瀝膽,盡忠職守,惠及百姓,能讓我們普通百姓也能得知您的名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盍亦綏衡緩轡,回軌易塗,輿安駕肆,思馬斯徂,審厲揭以投濟,要夷庚之赫憮,播秋蘭以芳世,副吾徒之披圖,不亦盛與! | 為何不放慢車速,調轉車頭,使您的馬車安然前行,縱馬前往,要判定水的深淺再決定渡河的辦法,要尋找大道前行,播種芳草使人間芳香,協助我輩,大展宏圖不也是盛世嗎? 我得知後感嘆說: 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餘聞而嘆曰: 嗚呼,有若云乎邪! | 竟有這樣的說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人心不同,實若其面,子雖光麗,既美且豔,管闚筐舉,守厥所見,未可以言八紘之形埒,信萬事之精練也。 | 人心不同,就像他們的臉一樣,看起來雖然光華亮麗,既美又豔,但管窺蠡測,見解保守,不可以和你討論宏大的事情,說明萬事萬物的道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人率爾,抑而揚衡曰: 是何言與! | 這個人很輕率,抬頭揚眉說: 這話怎麼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何言與! | 這話怎麼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餘應之曰: 虞帝以面從為戒,孔聖以悅己為尤,若子之言,良我所思,將為吾子論而釋之。 | 我回答說: 虞舜將當面贊同自己的話視為警戒,孔子認為取悅自己的人很厭惡,像你所說的,實在是我所想的,我現在就你提出的問題闡釋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在鴻荒,矇昧肇初,三皇應籙,五帝承符,爰暨夏、商,前典攸書。姬衰道缺,霸者翼扶,嬴氏慘虐,吞嚼八區,於是從橫雲起,狙詐如星,奇邪蜂動,智故萌生;或飾真以讎偽,或挾邪以幹榮,或詭道以要上,或鬻技以自矜;背正崇邪,棄直就佞,忠無定分,義無常經。 | 過去在遠古洪荒時代,百姓矇昧,三皇接受上天的授命,五帝承接上天的祥瑞,等到了夏商時期,遵循前人的典章制度,周朝衰微,禮崩樂壞,諸侯爭霸,嬴氏慘怛,兼併天下,於是風起雲湧,四處奸詐,邪惡橫行,有人偽裝對敵人的仇恨,有人用不正當手段來謀取榮名,有人用玩弄權術來要挾主上,有人用奇淫技巧誇耀自己,背棄正道,崇尚奸邪,背離正直親近奸邪,忠誠沒有定數,道義沒有常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鞅法窮而慝作,斯義敗而奸成,呂門大而宗滅,韓辯立而身刑。 | 所以商鞅立法卻效果不大,奸邪橫生,李斯制定法制失效而四處奸邪,呂不韋勢力顯赫,最終宗族覆滅,韓非子理論實際卻自身受刑,是為什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何故哉?利回其心,寵耀其目,赫赫龍章,鑠鑠車服,媮幸苟得,如反如仄,淫邪荒迷,恣睢自極,和鸞未調而身在轅側,庭寧未踐而棟折榱覆。 | 利益使人心動,榮耀使人閉目,耀眼奪目的龍紋印章,雍容華貴的車馬服飾,苟且獲得就高興得輾轉反側,沉迷淫邪,肆意妄為,但車鈴還未響動而自己身死車下,院門還未進就樑柱傾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收其精,地縮其澤,人吊其躬,鬼芟其額。初升高岡,終隕幽壑,朝含榮潤,夕為枯魄。 | 上天收回精華,大地奪其福澤,人前來弔喪,鬼來砍下首級,剛剛升到高崗,最終殞身幽谷,早上尚且容光煥發,傍晚就成為枯死之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以賢人君子,深圖遠慮,畏彼咎戾,超然高舉,寧曳尾於塗中,穢濁世之休譽。 | 所以賢人君子深謀遠慮,畏懼過錯戾氣,超然脫俗,安貧樂道,像泥路上拖著尾巴的烏龜,不要做事的好名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彼豈輕主慢民,而忽於時務哉? | 這樣的人難道是輕視主上怠慢百姓,而不理睬事務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蓋易著行止之戒,詩有靖恭之嘆,乃神之聽之而道使之然也。 | 《易經》記載,人們對行動的預測警戒,《詩經》也記有恭敬安定的感嘆,這都是上天的指令而使自然規律如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我大漢,應天順民,政治之隆,皓若陽春,俯憲坤典,仰式乾文,播皇澤以熙世,揚茂化之醲醇,君臣履度,各守厥真;下垂詢納之弘,下有匡救之責,士無虛華之寵,民有一行之跡,粲乎亹亹,尚此忠益。 | 自從大漢建朝以來,順應天意民心,政治昌隆,像像陽春三月,俯察地理,仰觀天文,傳播皇室恩澤惠及百姓,推行德治教化,使風俗淳正,君臣履行職責,各守其位,上位有接受納諫的寬廣胸懷,臣下又扶危濟困的盡職之心,官吏沒有虛華不實的榮寵,百姓有自己品行的蹤跡,勤勉道德修養,崇尚道德忠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而道有隆窳,物有興廢,有聲有寂,有光有翳。朱陽否於素秋,玄陰抑於孟春,羲和逝而望舒系,運氣匿而耀靈陳。衝、質不永,桓、靈墜敗,英雄雲布,豪傑蓋世,家挾殊議,人懷異計,故從橫者欻披其胸,狙詐者暫吐其舌也。 | 但事理髮展有勝有衰,萬物生長有興有廢,有聲響就有寂滅,有光輝就有陰暗,繁盛的春天被肅殺的秋天取代,嚴寒的冬季被美好的春天壓抑,太陽消逝而月亮升起,月光暗淡而陽光燦爛,衝帝、質帝短壽不永,桓帝、靈帝朝綱敗壞,於是英雄雲集,豪傑四起,家家戶戶有不同議論,心中都懷著不同想法,所以合縱連橫的說客突然展露胸懷,詐奸猾的人暫時撥弄唇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天綱已綴,德樹西鄰,丕顯祖之宏規,縻好爵於士人,興五教以訓俗,豐九德以濟民,肅明祀以礿祭,幾皇道以輔真。 | 現在天綱廢弛,德政在西土建立,光大祖先宏偉的威儀,賜予官吏爵位,推行五教以訓導風俗,修養九德以救濟百姓,四時的祭祀井然有序,盡心輔佐使政治實現王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跱者未一,偽者未分,聖人垂戒,蓋均無貪;故君臣協美於朝,黎庶欣戴於野,動若重規,靜若疊矩。 | 雖然分裂的天下還未統一,偽劣的君主還沒有分辨出來,但聖人有所訓誡,均平合理則天下無貧,如果君臣上下在朝中協調和美,那黎民百姓則在社會歡欣擁戴,動則重視法度,靜則循規蹈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濟濟偉彥,元凱之倫也,有過必知,顏子之仁也,侃侃庶政,冉、季之治也,鷹楊鷙騰,伊、望之事也;總群俊之上略,含薛氏之三計,敷張、陳之秘策,故力征以勤世,援華英而不遑,豈暇脩枯籜於榛穢哉! | 英俊壯美,是偉人的氣度,有過必改,是顏回的仁德,政事有條不紊,冉有、子路曾這樣治理國家,鷹飛隼擊,伊尹、呂尚也曾如此創建事業。彙集群賢智慧,聽取薛公計劃,運用張良、陳平的秘籍,努力的為國事操勞,招攬賢才都來不及,哪有閒暇能去修整雜亂汙穢地方的枯竹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吾不才,在朝累紀,託身所天,心焉是恃。 | 但我沒有什麼才幹,在朝中多年,獻身朝廷都靠自己的忠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樂滄海之廣深,嘆嵩嶽之高跱,聞仲尼之贊商,感鄉校之益己,彼平仲之和羹,亦進可而替否;故蒙冒瞽說,時有攸獻,譬遒人之有采於市閭,遊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 | 喜好大海的寬闊,讚歎高山的高俊,聽說孔子讚揚子夏,感受到鄉校對自己的益處,平仲善於調和羹湯,也可以增加美味而去掉不好氣味,所以我冒昧昏庸的話,有時也有被採納的地方,就像人們在市井中也可以考察政治得失,孩童在市井間的吟詠也能為國家增加福壽祥瑞,盡力規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其合也,則以闇協明,進應靈符;如其違也,自我常分,退守己愚。 | 如果符合情況,是自己的昏聵可以協調聖明的君上,進而得以靈驗,如果沒有被接受,那這是自己的義務,也要退守自己的愚見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進退任數,不矯不誣,循性樂天,夫何恨諸? | 進退順隨天理,不矯飾不欺詐,順心而為樂天知命,還有什麼遺憾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其所以既入不出,有而若無者也。 | 這就是我為什麼入朝為官幾十年,沒有被廢黜,有權位好像沒有的原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狹屈氏之常醒,濁漁父之必醉,溷柳季之卑辱,褊夷叔之高懟。合不以得,違不以失,得不克詘,失不慘悸;不樂前以顧軒,不就後以慮輊,不鬻譽以幹澤,不辭愆以忌絀。何責之釋? | 狹隘的屈原認為自己常醒,而醉態的漁父卻在世上隨波逐流,柳下惠自甘屈辱的打算,伯夷叔齊的高傲怨恨,諫言被接受不認為是自有所得,不被接受也不認為是過失,有所獲得沒有立刻停止,有所失去也沒有悲傷,不以自己的喜好、厭惡而評估前後,不沽名釣譽與獲取利益,不推脫過失而擔心被貶黜,有什麼責備需要解釋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飧之恤?何方之排? | 有什麼賞賜覺得可惜呢,有什麼方法可以排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直之入? | 有什麼道路可以進諫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九考不移,固其所執也。 | 長久沒有轉移官位,只是因為我所堅守的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方今朝士山積,髦俊成群,猶鱗介之潛乎巨海,毛羽之集乎鄧林,遊禽逝不為之鮮,浮魴臻不為之殷。 | 現在朝中賢才很多,英傑成群,像小魚潛游在大海中,像小鳥集中在鄧林中,飛鳥離去不顯得少,游魚過來也不會更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陽靈幽於唐葉,陰精應於商時,陽盱請而洪災息,桑林禱而甘澤滋。 | 況且太陽在唐虞時代有所幽暗,月亮在殷商時代有過應驗,大禹在陽盱向上天求助,得以平息洪水,成康在桑林向上天禱告而雨水滋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行止有道,啟塞有期。 | 言行舉止合乎規律,開閉之間自有時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我師遺訓,不怨不尤,委命恭己,我又何辭? | 我先師的遺訓,要不埋怨不怨恨,聽天由命,我又有什麼可說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辭窮路單,將反初節,綜墳典之流芳,尋孔氏之遺藝,綴微辭以存道,憲先軌而投制,韙叔肸之優遊,美疏氏之遐逝,收止足以言歸,汎皓然以容裔,欣環堵以恬娛,免咎悔於斯世,顧茲心之未泰,懼末塗之泥滯,仍求激而增憤,肆中懷以告誓。 | 話說完則路窮盡,我得以返回初衷,整理前人的三墳五典,流芳萬世,尋找孔子的思想精華,用精微的言辭來保存道義,以先人為模範制定法度,讚賞叔肸的悠然自得,羨慕疏廣的功成身退,停住仕途的腳步返回田園,在湖上泛舟以安度晚年,身處陋室而自得其樂,遠離塵囂可以避免災禍,只是我的心還沒有安定,擔心晚年的道路不穩,所以要激勵自己發憤圖強,袒露心胸,請求爵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九方考精於至貴,秦牙沈思於殊形;薛燭察寶以飛譽,瓠梁託弦以流聲;齊隸拊髀以濟文,楚客潛寇以保荊;雍門援琴而挾說,韓哀秉轡而馳名;盧敖翱翔乎玄闕,若士竦身於雲清。餘實不能齊技於數子,故乃靜然守已而自寧。 | 古代九方堙馬的內在精華,秦牙擅長觀察馬的外表體型,薛燭善於品鑑寶劍而揚名,瓠梁善於高歌而聞名,齊國食客學雞鳴救助田文,楚國食客憑偷盜之術保全衛國邊境,雍門周鼓琴闡釋真理,韓哀善於駕馬而天下馳名,盧敖翱翔於玄闕,像是人飛昇入雲,我不具備這些人的所長,所以僅靠這些來默然靜守求得自我安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景耀六年,後主從譙周之計,遣使請降於鄧艾,其書,正所造也。 | 景耀六年,後主劉禪聽從譙周的計策,派使者向鄧艾投降,降書是郤正所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年正月,鍾會作亂成都,後主東遷洛陽,時擾攘倉卒,蜀之大臣無翼從者,惟正及殿中督汝南張通,舍妻子單身隨侍。 | 第二年正月,鍾會在成都作亂,後主東遷洛陽,當時倉促混亂,蜀國的大臣沒有跟隨後主的,只有郤正和殿中的汝南人張通,捨棄自己的妻子孩子隻身陪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主賴正相導宜適,舉動無闕,乃慨然嘆息,恨知正之晚。 | 後主依靠郤正的指導而適宜處理事情,言行舉止沒有什麼過失,就喟然嘆息,悔恨太晚瞭解郤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論嘉之。 | 當時人們的議論都很讚賞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賜爵關內侯。 | 郤正被賜封爵位為關內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泰始中,除安陽令,遷巴西太守。 | 泰始年間,擔任安陽令,升任為巴西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泰始八年詔曰: 正昔在成都,顛沛守義,不違忠節,及見受用,盡心幹事,有治理之績,其以正為巴西太守。 | 泰始八年,皇帝下詔說: 郤正過去在成都時,顛沛流離,但堅守道義,沒有違背忠誠節操,等到被重用,很有政績,所以任命他為巴西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咸寧四年卒。凡所著述詩論賦之屬,垂百篇。 | 郤正在咸寧四年去世,留下的著述詩歌、論贊、詞賦等將近一百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評曰:杜微脩身隱靜,不役當世,庶幾夷、皓之。周群佔天有徵,杜瓊沈默慎密,諸生之純也。 | 評曰:杜微修身養性,不在朝為官,幾乎是夷、皓之類的人,周群占卜上天的徵兆,杜瓊沉默謹慎,是諸生中純正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許、孟、來、李,博涉多聞,尹默精於左氏,雖不以德業為稱,信皆一時之學士。 | 許慈,孟光、來敏、李譔博學多聞,尹默精通左氏春秋,雖然不以德行著稱,但實在都是一時的學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譙周詞理淵通,為世碩儒,有董、揚之規,郤正文辭燦爛,有張、蔡之風,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 | 譙周文辭淵博,是當時的大儒,有董、揚之人的規勸。卻正文辭燦爛,有張、蔡的風範,再加上他的言行舉止,是君子可取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二子處晉事少,在蜀事多,故著於篇。 | 這兩人處在晉朝時事情較少,在蜀地時事情多,所以記錄在這一篇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 | 董和字幼宰,是南郡枝江人,祖輩原本是巴郡江州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為牛鞞、江原長、成都令。 | 漢朝末年,董和率領家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任命他為牛鞸縣、江原縣縣長、成都縣縣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土富實,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 | 蜀地殷實富足,當地的風俗崇尚奢侈,經商的人家穿的如同王侯,飲食非常奢華,遇到婚禮喪葬之事,都傾盡家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僣,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 | 董和親自以節儉為表率,穿著樸素,飲食節儉,防止自己的行為有逾越身份的地方,處處以符合禮制為行為準則,於是當地的風俗都有良好的轉變,大家都心存畏懼而不敢違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和為巴東屬國都尉。 | 但縣中的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厲法度,勸說劉璋將東河調任為巴東屬國的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吏民老弱相攜乞留和者數千人,璋聽留二年,還遷益州太守,其清約如前。 | 當地的官吏老弱百姓互相扶持著請求留下的有數千人,劉璋允許他留任兩年,然後升任為益州太守,他還是像過去一樣清簡節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 | 他與少數民族交流時,總是竭誠相待,所以南方少數民族非常愛戴和信賴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為歡交。 | 劉備平定蜀地後,徵召董和擔任掌軍中郎將,跟軍師將軍諸葛亮一同主管左將軍大司馬府中的事宜,出謀劃策,結交下深厚的交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又曰: 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於幼宰,每言則盡,後從事於偉度,數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 其追思和如此。 | 自從董和任官享受俸祿以來,對外治理邊疆少數民族,對內平衡國家大事,二十多年,臨終之時家中沒有值得一石糧食的財產。諸葛亮後來擔任丞相,告誡群臣說: 參與國家政事應該集思廣益,如果計較很小的事情,就會難以互相溝通,曠日持久,就會帶來損失。能夠互相溝通消息而調和折中,就如同丟棄破鞋而獲得珠玉寶石,但人心苦於不能除盡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處理這些事情不糊塗,再加上董幼宰在朝中參政七年,遇到不周到的事情,哪怕往返十次都前來相告,如果大家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樣殷勤懇切,為國盡忠,那我的過錯就會少很多了。 又說: 過去我和崔州平結交時,經常聽到他的得失評論,後來跟徐元直交往,總是受到他的啟發教誨,之前跟董幼宰共同處理政事,他總是言則盡意,後來與胡偉度共事,經常聽到他有勸諫之言,我雖然天資鄙陋執拗,不能完全採納他們的意見,但和這四個人始終保持友好相處,這也證明他們不懷疑直言的好處啊。 諸葛亮就是像這樣深切的追思董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也。 | 劉巴字子初,是零陵郡烝陽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知名,荊州牧劉表連闢,及舉茂才,皆不就。 | 年少時就很知名,荊州牧劉表接連徵召他,再等到他被推舉為茂才,他都沒有就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表卒,曹公徵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巴北詣曹公。曹公闢為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 | 劉表去世後,曹操征討荊州,劉備逃奔到江南,荊、楚之地的士人都像雲一樣追隨劉備,而劉巴往北拜謁曹操,曹操徵召他為掾吏,讓他招納長沙、零陵、桂陽之地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為恨。 | 正值劉備佔有了這三個郡,劉巴不能返回覆命,就遠赴交趾郡,劉備心中非常怨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巴復從交阯至蜀。 | 劉巴又從交趾郡到了蜀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 | 不久,劉備平定益州,劉巴前去負罪道歉,劉備沒有責怪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諸葛孔明數稱薦之,先主闢為左將軍西曹掾。 | 而諸葛孔明多次稱讚舉薦他,劉備就徵召他擔任左將軍西曹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巴為尚書,後代法正為尚書令。 |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被推舉為漢中王,劉巴擔任尚書,後來代替法正擔任尚書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躬履清儉,不治產業,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 他行為清廉節儉,沒有置辦產業,又自認為不是一開始就歸附劉備的,心中害怕受到猜疑,就恭敬寡言,退朝之後也不私下結交大臣,不是公事就不加以評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稱尊號,昭告於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 | 劉備稱帝之後,向皇天上帝后土和神衹昭告,凡事文書詔令,都是劉巴所撰寫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章武二年卒。卒後,魏尚書僕射陳群與丞相諸葛亮書,問巴消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 劉巴在章武二年去世,去世後,魏朝的尚書僕射陳群給丞相諸葛亮寫信,問到劉巴的消息,稱呼他是劉君的子初,對劉巴非常敬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 | 馬良字季場,是襄陽郡宜城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為之諺曰: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 | 家中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名,鄉里有流傳他們的俗語: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馬良的眉中有白毛,所以用白梅稱呼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領荊州,闢為從事。 | 劉備兼領荊州牧時,徵召他擔任從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後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 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 等到劉備進入蜀地,諸葛亮也隨後前往,馬良留守荊州,給諸葛亮寫信說: 得知雒城已經攻克,這是上天的福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見矣。 | 尊兄您順應天時,把握時機,輔佐光大國家事業,智慧的光芒已經顯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 | 能靈活地運用思維,智慧地審查,明確地判斷,應該在此時挑選人才,符合時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閒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絃之至,牙、曠之調也。 | 如果能高瞻遠矚,仁德達於上天,使世人都能聆聽,使世人服於道義。用高妙的音律糾正鄭、衛的淫聲,有利於各項事務,不互相侵擾,這是管絃演奏的極致,是俞伯牙和師曠的協調,雖然我不是鍾子期,但又怎麼能不擊節叫好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非鍾期,敢不擊節! 先主闢良為左將軍掾。 | 劉備徵召馬良為左將軍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遣使吳,良謂亮曰: 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幸為良介於孫將軍。 亮曰: 君試自為文。 良即為草曰: 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勳。 | 後來,馬良奉命出使吳國,馬良對諸葛亮說: 現在我奉國命協調兩國關係,希望您能為我介紹孫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 權敬待之。 | 諸葛亮說: 您嘗試著自己寫文書。 馬良就起草文書說: 本國國君派屬官馬良前來溝通交好,以發揚光大昆吾、豕韋的功業。來人是吉士,曾經擔任荊楚之地的縣令,很少有造次的舉動,但有周全的美德,希望能屈尊接納,以使他完成使命。 孫權後來非常恭敬的接待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稱尊號,以良為侍中。 | 劉備登基即位後,任命馬良為侍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 | 等到東征吳國,劉備派馬良進入武陵郡,招攬五溪之地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首領都接受印信封號,聽從馬良的指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 | 適逢劉備在夷陵戰敗,馬良也遇害身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 | 劉備就任命馬良的兒子馬秉為騎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雋太守。 | 馬良的弟弟馬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擔任綿竹、成都縣令、越雋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 他才能氣量超過常人,喜好談論軍中大事,丞相諸葛亮對他非常器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臨薨謂亮曰: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 劉備臨去世時,對諸葛亮說: 馬謖言過其實,不能大用,您要好好觀察。 諸葛亮依然不在意這些話,任命馬謖為參軍,每次召見馬謖談論,經常從白天持續到夜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於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 | 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出兵祁山,當時有老將魏延、吳壹等人,商議的人都認為應該讓他們作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意,提拔馬謖,讓他統帥大軍在前開鋒,與魏朝將領張郃在街亭交戰,馬謖被張郃攻破,士兵離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 | 諸葛亮進兵沒有據守之地,就率軍返回漢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 馬謖被收押下獄,被處死刑,諸葛亮為他流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良死時年三十六,謖年三十九。 | 馬良去世時年僅三十六歲,馬謖去世時三十九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震字孝起,南陽人也。 | 陳震,字孝起,南陽郡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領荊州牧,闢為從事,部諸郡,隨先主入蜀。 | 劉備兼任冀州牧時,徵召他擔任從事,管理各郡,後來跟隨劉備進入蜀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既定,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為汶山太守,轉在犍為。 | 蜀地平定後,他被任命為蜀郡北部都尉,因姓名改換,改為汶山太守,後來轉任為犍為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興三年,入拜尚書,遷尚書令,奉命使吳。 | 建興七年,孫權登基稱帝,劉備任命陳震為衛尉,前往東吳祝賀孫權登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七年,孫權稱尊號,以震為衛尉,賀權踐阼,諸葛亮與兄瑾書曰: 孝起忠純之性,老而益篤,及其贊述東西,歡樂和合,有可貴者。 震入吳界,移關候曰: 東之與西,驛使往來,冠蓋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東尊應保聖祚,告燎受符,剖判土宇,天下響應,各有所歸。 | 諸葛亮給兄長諸葛瑾寫信說: 孝起性情忠厚純正,老而堅定,他能有助於兩國關係的和諧融洽,是非常可貴的。 陳震進入東吳國界,在給吳國守關官員的文書上說: 吳蜀兩國,使者往來,冠蓋相望,兩相結盟交好。尊敬的國主應保住國運,禱告上天接受符命,開疆拓土,天下響應,各有歸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此時也,以同心討賊,則何寇不滅哉! |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同心協力征討國賊,那什麼樣的敵寇不能消滅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西朝君臣,引領欣賴。 | 我蜀國的君臣,引領仰望,欣慰有所依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震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敘好,踐界踴躍,入則如歸。 | 陳震不才,得以充當使節,奉命延續兩國友好關係,踏上貴國邊界就十分雀躍,就如同回到家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獻子適魯,犯其山諱,春秋譏之。 | 獻子前往魯國,觸犯人家忌諱,《春秋》中譏諷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望必啟告,使行人睦焉。 | 如果有不周到之處,希望您務必提醒,以使我能適應貴國風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即日張旍誥眾,各自約誓。 | 現在我要張開外交大臣的旌節昭告眾人,各自盟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順流漂疾,國典異制,懼或有違,幸必斟誨,示其所宜。 震到武昌,孫權與震升壇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屬吳,並、涼、冀、兗屬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關為界。 | 順流而下,乘船快行,各國典章制度有所不同,我擔心有所違背,希望能多加教導,指示我應如何做。 陳震到了武昌,孫權與陳震升壇歃血盟誓,劃分兩國勢力範圍,劃徐州、豫州、青州、幽州四州土地歸屬東吳,幷州、涼州、冀州、廣州歸屬蜀國,其中的四州共同所轄土地,則以函谷關為界平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