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震還,封城陽亭侯。 | 陳震返回後,劉備封他為城陽亭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九年,都護李平坐誣罔廢;諸葛亮與長史蔣琬、侍中董允書曰: 孝起前臨至吳,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 | 建興九年,都戶李平因誣告諸葛亮被廢為平民,諸葛亮給長史蔣琬、侍中董允寫信說: 孝起之前臨出發到吳國時,曾告訴我李平的心中有奸詐,他的同鄉之人都認為不可親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以為鱗甲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 | 我認為有奸詐之意的,只需不去觸犯罷了,想不到他還有蘇秦、張儀那樣出其不意之時,這事應該讓孝起知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可使孝起知之。 十三年,震卒。子濟嗣。 | 建興十三年,陳震去世,他的兒子陳濟繼承爵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董允字休昭,掌軍中郎將和之子也。 | 董允字休昭,是掌軍中郎將董和的兒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立太子,允以選為舍人,徙洗馬。 | 劉備冊立太子,董允被選拔為舍人,升任為洗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主襲位,遷黃門侍郎。 | 後主劉禪繼承皇位,董允升任黃門侍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丞相亮將北征,住漢中,慮後主富於春秋,朱紫難別,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宮省之事。 | 丞相諸葛亮將要北征,住在漢中,心中憂慮後主劉禪年輕,不能辨別是非好壞,又因為董允持心公正,想要讓他擔任宮中輔佐之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上疏曰: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至於斟酌規益,進盡忠言,則其任也。 | 諸葛亮上書說: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的,至於斟酌損益,勸諫忠正之言就是他們的職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我認為宮中的事無論大小,都能諮詢他們,一定能彌補缺漏,有所助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無興德之言,則戮允等以彰其慢。 亮尋請禕為參軍,允遷為侍中,領虎賁中郎將,統宿衛親兵。 | 如果沒有修養德行的言論,那就斬殺董允等人,以表示他們的怠慢。 諸葛亮不久就請任命費禕為參軍,升任董允為侍中,兼任虎賁中郎將,統領宿衛親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攸之性素和順,備員而已。 | 郭攸之的性格向來和順,只是後備官員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獻納之任,允皆專之矣。 | 向皇帝進言的責任,就是董允的專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允處事為防制,甚盡匡救之理。 | 董允為人處世,防患於未然,能竭盡匡扶正氣的事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 | 後主劉禪經常想要採選美女充實後宮,董允認為古代的天子后妃之人不過十二人,現在妃嬪已經具備,不應該再增加,始終堅持沒有聽從命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主益嚴憚之。 | 後主劉禪也對他更加敬重忌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尚書令蔣琬領益州刺史,上疏以讓費禕及允,又表 允內侍歷年,翼贊王室,宜賜爵土以褒勳勞。 允固辭不受。 | 尚書令蔣琬兼任益州刺史,上書想要讓位給費禕和董允,又上表說: 董允在宮內任職多年,輔佐王室,應該賞賜爵位封土,以褒獎他的功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主漸長大,愛宦人黃皓。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 | 董允堅決推辭沒有接受,後主劉禪漸漸長成,寵愛宦官黃皓,黃皓就阿諛獻媚,想要攀登高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 | 董允經常對上正色批評皇帝過失,對下多次責備黃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 | 黃皓畏懼董允,不敢惹是生非,在董允在世之時,黃皓的官職也不過是黃門丞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允嘗與尚書令費禕、中典軍胡濟等共期遊宴,嚴駕已辦,而郎中襄陽董恢詣允脩敬。 | 董允曾經和尚書令費禕、中典軍胡濟等人共同相約遊樂宴飲,車馬已經備好,而郎中襄陽人董恢前來向董允請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恢年少官微,見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許,曰: 本所以出者,欲與同好遊談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闊積,舍此之談,就彼之宴,非所謂也。 乃命解驂,禕等罷駕不行。 | 董恢年少,官職低微,看到董允即將出門,猶豫片刻就起身求去,董允沒有答應,說: 本來我之所以外出,是想要跟喜好相同的人遊樂交談,現在您已屈尊來訪,正要展開深談闊論,放棄這裡的談話,到那邊去宴飲,那就不像話了。 就下令解開車馬,費禕等人也停車不出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守正下士,凡此類也。 | 董允堅守正道,禮賢下士,大概都是這樣的事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延熙六年,加輔國將軍。 | 延熙六年,董允加封輔國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七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副貳。 | 七年,以侍中身份兼任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做副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九年,卒。 | 延熙九年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相表裡,皓始預政事。 | 陳衹接替董允擔任侍中,與黃皓相互勾結,黃浩就開始干預政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祗死後,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 | 陳衹去世後,黃皓從黃門令升任為中常侍、奉車都尉,玩弄權術,建立威勢,最終導致國家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人無不追思允。 | 蜀地百姓沒有不追思董允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鄧艾至蜀,聞皓奸險,收閉,將殺之,而皓厚賂艾左右,得免。 | 等到鄧艾到了蜀地,得知黃皓的奸險狡詐,將他收押,將要處死,而黃皓重金賄賂鄧艾左右侍從,得以免於一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祗字奉宗,汝南人,許靖兄之外孫也。 | 陳衹字奉宗,汝南人,是許靖兄長的外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孤,長於靖家。 | 年少時父親就去世,在許靖家中長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弱冠知名,稍遷至選曹郎,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數術,費禕甚異之,故超繼允內侍。 | 長到二十歲時就已經出名,漸漸升至選曹郎,他矜持嚴厲,很有威嚴,擅長多種技藝,懂得旁門左道,費禕對他感到驚異,所以越級提拔讓他接替董允擔任內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呂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 | 呂乂去世後,陳衹又以侍中身份兼任尚書令,加官鎮軍將軍,大將軍姜維雖然官職在陳衹之上,但經常在外統軍,很少參與朝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祗上承主指,下接閹豎,深見信愛,權重於維。 | 陳衹對上逢迎皇上所好,對下結交宦官奸臣,深受皇帝信賴寵幸,權勢超過姜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景耀元年卒,後主痛惜,發言流涕,乃下詔曰: 祗統職一紀,柔嘉惟則,幹肅有章,和義利物,庶績允明。 | 他在景耀元年去世後,後主劉禪非常悲痛,一提到他就流淚,就下詔說: 陳衹在他的官位上,以柔和溫順為準則,處理事務很有條理,和氣忠義,有利於各項事務,所以政績非常鮮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命不融遠,朕用悼焉。夫存有令問,則亡加美諡,諡曰忠侯。 賜子粲爵關內侯,拔次子裕為黃門侍郎。 | 但天不假年,朕非常悲痛,如果能紀念或和他進行交流,那就是在他去世後加以美好的諡號,諡號為 忠侯 。 於是賞賜陳衹的兒子陳粲爵位為關內侯,提拔陳衹的次子陳裕為黃門侍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祗之有寵,後主追怨允日深,謂為自輕,由祗媚茲一人,皓構間浸潤故耳。 | 自從陳衹得到寵幸,後主劉禪對董允的怨念越加深厚,說董允輕視他人,這都是陳衹阿諛媚上,黃皓挑撥離間,使後主漸漸形成這樣的想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允孫宏,晉巴西太守。 | 董允的孫子董宏,在晉代擔任巴西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呂乂字季陽,南陽人也。 | 呂乂,字季楊,是南陽郡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父常,送故將劉焉入蜀,值王路隔塞,遂不得還。 | 他的父親呂常,送原先的將軍劉焉進入蜀地,因正值官路堵塞,所以不能返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乂少孤,好讀書鼓琴。 | 呂乂從小父親就去世了,喜好讀書彈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先主定益州,置鹽府校尉,較鹽鐵之利,後校尉王連請乂及南陽杜祺、南鄉劉幹等併為典曹都尉。 | 當初劉備平定益州,設置鹽府校尉,管理鹽鐵的財政收益,後來校尉王連請呂乂和南陽人杜褀、南鄉人劉幹等人共同擔任典曹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乂遷新都、綿竹令,乃心隱恤,百姓稱之,為一州諸城之首。 | 呂乂又升遷為新都、綿竹的縣令,他心懷仁厚,體恤百姓,百姓都稱讚他,屬於本州各縣城的首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巴西太守。 | 後來升任為巴西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丞相諸葛亮連年出軍,調發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詣亮,慰喻檢制,無逃竄者。 | 丞相諸葛亮連年出征,徵調各州郡的糧草士兵,大多地方都不能按時上交,呂乂招募五千士兵送到諸葛亮處,他對這些人進行慰問,講明道理,並加以監管約束,這些人中沒有逃跑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徙為漢中太守,兼領督農,供繼軍糧。 | 後來調任為漢中太守,兼任父農,負責供應軍需糧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亮卒,累遷廣漢、蜀郡太守。 | 諸葛亮去世後,呂乂又多次升遷為廣漢、蜀郡太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郡一都之會,戶口眾多,又亮卒之後,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 | 蜀郡是都城之地,人數眾多,又在諸葛亮死後,士兵有很多逃亡的,又有冒領士兵領軍餉的,奸詐之事層出不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乂到官,為之防禁,開喻勸導,數年之中,漏脫自出者萬餘口。 | 呂乂到任之後進行防範禁止,對士兵們勸導寬慰,幾年之間,那些脫了軍籍自願出來的有一萬多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入為尚書,代董允為尚書令,眾事無留,門無停賓。 | 後來呂乂入朝擔任尚書,接替董允擔任尚書令,眾多公事都不存留,門前沒有停留的賓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乂歷職內外,治身儉約,謙靖少言,為政簡而不煩,號為清能;然持法刻深,好用文俗吏,故居大官,名聲損於郡縣。 | 呂乂先後在朝廷內外任職,修身養性,勤儉節約,恭敬謙卑沉默少言,處理政事簡約而不繁瑣,所以眾人稱讚他清明能幹。但他用法嚴酷,喜好任用文官俗吏,所以雖然身居高位,各縣對他的評價並不是太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延熙十四年卒。 | 呂乂在延熙十四年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辰,景耀中為成都令。 | 他的兒子呂辰在景耀年間擔任成都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辰弟雅,謁者。 | 呂辰的弟弟呂雅,專任謁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雅清厲有文才,著格論十五篇。 | 呂雅清正威嚴,很有文采,就著寫了《格論》十五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杜祺歷郡守監軍大將軍司馬,劉幹官至巴西太守,皆與乂親善,亦有當時之稱,而儉素守法,不及於乂。 | 杜褀曾擔任過郡守、將軍、大將軍司馬,劉幹做官到巴西太守,都和呂乂有交情,在當時也很有名聲,而在節儉樸素,遵紀守法上比不上呂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評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劉巴履清尚之節,馬良貞實,稱為令士,陳震忠恪,老而益篤,董允匡主,義形於色,皆蜀臣之良矣。 | 評曰:董和親身力行節儉,劉巴行為清正有風範,馬良忠貞篤實,在當時都稱為美好的士人,陳震忠正恪守,老而堅定,董允匡扶君主,講求正義,他們都是蜀國的良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呂乂臨郡則垂稱,處朝則被損,亦黃、薛之流亞矣。 | 呂乂在郡上任官被稱讚,在朝中任職卻名聲受損,也是僅次於黃、薛等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 | 蔣琬,字公琰,零陵郡湘鄉縣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 | 二十歲時跟表弟泉陵人劉敏一同出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琬以州書佐隨先主入蜀,除廣都長。 | 蔣琬以州中書佐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擔任廣都縣縣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嘗因遊觀奄至廣都,見琬眾事不理,時又沈醉,先主大怒,將加罪戮。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曰: 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脩飾為先,願主公重加察之。 | 劉備曾經在外出遊玩時,突然來到廣都縣,看到蔣琬對各項事務都沒有理睬,當時又喝得大醉,劉備很生氣,就要將他問罪斬殺,軍師將軍諸葛亮請求說: 蔣琬有社稷之才,他的才幹不只是管理一個百里的小縣城,他的政策以安民為本,不以做表面文章為先,希望主公能好好加以考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倉卒但免官而已。 | 劉備向來敬重諸葛亮,就沒有給他治罪,只是在倉促間罷免他的官職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琬見推之後,夜夢有一牛頭在門前,流血滂沱,意甚惡之,呼問占夢趙直。直曰: 夫見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 公 字之象,君位必當至公,大吉之徵也。 | 蔣琬被免官之後,在夜裡夢到有一頭牛在門前,血流如注,蔣琬心中很厭惡,就叫來占夢的趙直問其中的緣由,趙直說: 見血是指事情分明,牛角和鼻子是公的意思,您的官位一定會到三公,這是大吉的徵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頃之,為什邡令。 | 不久他就擔任了什邡縣縣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為漢中王,琬入為尚書郎。 |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蔣琬入朝擔任尚書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建興元年,丞相亮開府,闢琬為東曹掾。 | 建興元年,丞相諸葛亮開建府衙,徵召蔣琬為東曹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舉茂才,琬固讓劉邕、陰化、龐延、廖淳,亮教答曰: 思惟背親舍德,以殄百姓,眾人既不隱於心,實又使遠近不解其義,是以君宜顯其功舉,以明此選之清重也。 | 蔣琬被推舉為茂才,他堅決的讓給劉邕、陰化、龐延、廖淳等人,諸葛亮在教令中回覆說: 想到您離鄉背井,為百姓奔走,眾人內心不安,又不能讓遠近之人瞭解您的心意,所以應該顯示出您的功勞來,表示這樣的選拔是清廉和貴重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遷為參軍。 | 蔣晚升為參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年,亮住漢中,琬與長史張裔統留府事。 | 建興五年,諸葛亮駐守漢中,蔣琬跟長史張裔同管府中事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八年,代裔為長史,加撫軍將軍。 | 建興八年,蔣琬代替張裔擔任長史,加為府軍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亮數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給。 | 諸葛亮數次外出,蔣琬經常供應足夠的糧食士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亮每言: 公琰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 | 諸葛亮經常說: 公琰的志向在於忠貞雅正,他會和我一起幫助成就帝王之業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密表後主曰: 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 暗中上表給後主說: 臣如果遭遇不幸,後事應該託付給蔣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亮卒,以琬為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 諸葛亮去世後,朝廷任命蔣琬為尚書令,不久又加官行都護,讓他持符節,兼任益州刺史,升任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封為安陽亭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琬出類拔萃,處群僚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由是眾望漸服,延熙元年,詔琬曰: 寇難未弭,曹叡驕兇,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與之離隔。 | 當時元帥剛去世,遠近的人都非常擔憂,蔣琬出類拔萃,處於百官之上,既沒有悲慼的神情,也沒有歡悅的神色舉止,神態一如往常,所以眾人都漸漸佩服他。延熙元年,後主詔令蔣琬說: 賊寇還沒消除,曹叡驕橫兇蠻,遼東三郡苦於他的暴虐無道,所以互相聯合,與魏朝分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叡大興眾役,還相攻伐。 | 曹叡大肆出兵,與其互相攻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曩秦之亡,勝、廣首難,今有此變,斯乃天時。 | 過去秦朝滅亡,陳勝、吳廣首先發難,現在有了這樣的變故,這是天意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其治嚴,總帥諸軍屯住漢中,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 您應該治軍嚴明,統率各軍駐守漢中,一旦東吳有所出兵,就兩國就構成東西犄角之勢,伺機進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命琬開府,明年就加為大司馬。 | 又命蔣琬開建府衙,第二年就加官為大司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 | 東曹掾楊戲向來性情簡單,蔣琬和他談論,他有時也不回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欲構戲於琬曰: 公與戲語而不見應,戲之慢上,不亦甚乎! | 有人想在蔣琬面前構陷他說: 您和楊旭講話,而他不回答,是對上級怠慢,不也太過分了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琬曰: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後言,古人之所誡也。 | 蔣琬說: 人心不同,就像容貌有差異,當面應承,背後非議,這是古人所告誡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戲欲贊吾是耶,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 | 楊戲想要贊成我的話,那就不是他的本心,如果要反對我的話,那就顯出我的過錯,所以沉默不答,這是楊戲的誠實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督農楊敏曾毀琬曰: 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 | 又有督農楊敏經常曾經誹謗蔣琬說: 做事昏庸,實在比不上前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以白琬,主者請推治敏,琬曰: 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 | 有人將這件事告訴蔣琬,主管官員,請求去追究治理楊敏的過失,蔣琬說: 我確實比不上前人,不需要追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主者重據聽不推,則乞問其憒憒之狀。琬曰: 苟其不如,則事不當理,事不當理,則憒憒矣。復何問邪? | 主管人再次陳說而蔣琬沒有允許追究,後又請求蔣琬去問說他昏庸的狀況,蔣琬說: 如果確實比不上,那處事就不合理,處事不合理那就是昏庸,還有什麼要問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敏坐事繫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得免重罪。 | 後來楊敏因事被收押下獄,眾人都擔心他一定會被處死,但蔣琬心中沒有留有成見,所以楊敏得以免於重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好惡存道,皆此類也。 | 蔣琬的好惡都符合道義,大都如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琬以為昔諸葛亮數闚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 | 蔣琬認為過去諸葛亮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艱險,最終不能攻克,不如順水東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多作舟船,欲由漢,沔襲魏興、上庸。 | 於是就製作了很多戰船,想要從漢水、沔水地區攻打魏朝的魏興、上庸一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 | 適逢他舊病接連發作,沒有能及時實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眾論鹹謂如不克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 | 而眾人議論都認為如果不能迅速獲勝,返回的路十分艱難,這不是長久之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喻指。 | 於是就派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將意思轉達給蔣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琬承命上疏曰: 芟穢弭難,臣職是掌。 | 蔣琬接受大家的意見,並上書後主說: 平息國難,這是我為人臣子的職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臣奉辭漢中,已經六年,臣既闇弱,加嬰疾疢,規方無成,夙夜憂慘。 | 現在我奉命駐守漢中已有六年,我既然昏庸懦弱再加上疾病纏身,計劃方略不能實現,夙夜憂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魏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 | 現在曹魏橫跨九州,根深蒂固,很難順利剷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東西併力,首尾掎角,雖未能速得如志,且當分裂蠶食,先摧其支黨。 | 如果吳蜀兩國合力首尾形成掎角之勢,雖然不能迅速實現成功的志向,尚且可以對魏國分裂蠶食,摧毀他的黨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吳期二三,連不克果,俯仰惟艱,實忘寢食。 | 但是吳國約定的時間接二連三的改變,幾次不能實現,確實左右為難,令人寢食難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