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輒與費禕等議,以涼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賊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
於是我與費伊等人商議,認為涼州胡人地區是要塞之道,進退都有依靠,是敵人很重視的地方。況且羌人胡人都非常仰慕漢朝,又有過去部隊進入羌族部落,郭槐失敗逃走,計算其中的得失,認為涼州是最重要的事情,應該任命姜維為涼州刺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維徵行,銜持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
如果姜維出征,把持河右地區,臣就率軍為姜維增加支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涪水陸四通,惟急是應,若東北有虞,赴之不難。
現在涪縣水路四通,可以應急,如果東北有變故,再趕赴也不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由是琬遂還住涪。
因此蔣琬就返回駐守涪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疾轉增劇,至九年卒,諡曰恭。
後因病情加重,延熙九年去世,諡號為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斌嗣,為綏武將軍、漢城護軍。
蔣琬的兒子蔣斌繼承爵位,擔任綏武將軍、漢城護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大將軍鍾會至漢城,與斌書曰: 巴蜀賢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諸葛思遠,譬諸草木,吾氣類也。
魏國大將軍鍾會到了漢城,給蔣斌寫信說: 巴蜀之地,賢明智慧文武雙全的士人很多,至於您、諸葛思遠,就像草木一樣,跟我是同類之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桑梓之敬,古今所敦。
敬重先賢,是古代所看重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當灑掃墳塋,奉祠致敬。
現在我從西而來,想要瞻仰尊父的墓地,應當打掃蔣琬的墳地並祭祀以表敬意,希望您告訴我所在的地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願告其所在! 斌答書曰: 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託通流,未拒來謂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縣,卜雲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邁,乃欲屈駕脩敬墳墓。
蔣斌回覆說: 你我性情相投,與我是知己,您的書信送來,我不好拒絕您的好意,亡父當年因病在涪縣去世,卜者都說那是風水寶地,於是將他安葬在那裡,現在知道您西來蜀地,想要屈尊前往墓地探視並祭掃墳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視予猶父,顏子之仁也,聞命感愴,以增情思。
顏回視孔子如父親,這是他的人格啊,我知道您的命令,非常感傷,更增加我的情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得斌書報,嘉嘆意義,及至涪,如其書雲。
鍾會得到蔣斌的書信回覆,感嘆他的高義,等他到了涪縣,都像信裡所說的那樣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主既降鄧艾,斌詣會於涪,待以交友之禮。
後主劉禪投降鄧艾後,蔣斌到涪縣投降鍾會。鍾會待他以朋友之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
蔣斌跟隨鍾會到了成都,被亂兵殺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斌弟顯,為太子僕,會亦愛其才學,與斌同時死。
蔣斌的弟弟蔣顯,是太子僕,鍾會也看中他的才學,但與蔣斌同時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劉敏,左護軍、揚威將軍,與鎮北大將軍王平俱鎮漢中。
劉敏,左護軍,揚威將軍,跟鎮北大將軍王平一同鎮守漢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遣大將軍曹爽襲蜀時,議者或謂但可守城,不出拒敵,必自引退。
魏朝遣大將軍曹爽攻打蜀國時,商議的人有人認為,只可以守城,不應該出城抗敵,敵軍一定會自動退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敏以為男女布野,農谷棲畝,若聽敵入,則大事去矣。
劉敏認為,男女百姓佈滿田野,糧食都在田地中,如果允許敵人入城,那大勢已去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帥所領與平據興勢,多張旗幟,彌亙百餘裡。
於是就率領自己的部下跟王平據守興勢山,插滿旗幟,連綿一百多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大將軍費禕從成都至,魏軍即退,敏以功封雲亭侯。
適逢大將軍費禕從成都趕來,魏軍隨即撤退,劉敏因功勞被封為雲亭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費禕字文偉,江夏鄳人也。
費禕,字文偉,江夏郡楊縣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少孤,依族父伯仁。
年少時父親去世,依靠堂伯父費伯仁生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伯仁姑,益州牧劉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將禕遊學入蜀。
費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劉璋的母親,劉璋派使者迎接伯仁,伯仁帶著費禕到蜀地遊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先主定蜀,禕遂留益土,與汝南許叔龍、南郡董允齊名。
適逢劉備平定蜀地,費禕就留在了益州,跟汝南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許靖喪子,允與禕欲共會其葬所。
當時許靖兒子去世,董允和費禕打算一起去參加葬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允白父和請車,和遣開後鹿車給之。
董允向父親董合請求要一輛車,他的父親就給他們派了一輛後面開門的鹿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允有難載之色,禕便從前先上。
董允臉上顯示出不願意坐這種車的神態,費禕率先登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至喪所,諸葛亮及諸貴人悉集,車乘甚鮮,允猶神色未泰,而禕晏然自若。
等到了目的地,諸葛亮等顯貴人物都到了場,他們的車馬服飾都很鮮豔,下車後董允的神色依然還沒有平和,而費禕泰然自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持車人還,和問之,知其如此,乃謂允曰: 吾常疑汝於文偉優劣未別也,而今而後,吾意了矣。
駕車的人返回後,董和向他詢問表現,知道他們兩個的狀況,就對董允說: 我經常認為你跟文偉的才幹優劣沒有什麼區別,從現在往後我的想法就清楚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主立太子,禕與允俱為舍人,遷庶子。
劉備冊立太子,董允和費禕都是舍人,後來升為庶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主踐位,為黃門侍郎。丞相亮南征還,群寮於數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禕右,而亮特命禕同載,由是眾人莫不易觀。
後主劉禪登基後,費禕擔任黃門侍郎,丞相諸葛亮南征返回,朝中百官,都在城外數十里處迎接,他們的年資官位大多在費禕之上,而諸葛亮只讓費禕和他同乘一輛車,所以眾人都對她刮目相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以初從南歸,以禕為昭信校尉使吳。孫權性既滑稽,嘲啁無方,諸葛恪、羊衟等才博果辯,論難鋒至,禕辭順義篤,據理以答,終不能屈。
諸葛亮因為剛從南方返回,派費禕為昭信校尉出使東吳,孫權性情幽默詼諧,而且調侃無所拘束,諸葛恪、羊衟等人都學問淵博,果斷善辯,費禕的言辭和語氣、旨意都非常的篤定,據理力爭,最終沒有被說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甚器之,謂禕曰: 君天下淑德,必當股肱蜀朝,恐不能數來也。
孫權非常看重他,對他說: 您是天下有才德的人,一定是蜀朝的肱骨之臣,恐怕不能再來東吳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還,遷為侍中。
費禕返回蜀國後,升任為侍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北住漢中,請禕為參軍。
諸葛亮率軍往北駐守漢中,請任費禕為參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奉使稱旨,頻煩至吳。
費禕奉命行事都符合皇帝心意,多次出使東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興八年,轉為中護軍,後又為司馬。
建興八年,費禕轉任為中護軍,後來又擔任司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
正直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互相憎恨,經常並坐一起就互相爭論,魏延有時還舉起刀向楊儀比劃,楊儀就淚流滿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禕常入其坐間,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禕匡救之力也。
費禕經常坐在他們中間調解,向他們表明是非黑白,所以在諸葛亮還活著時,都能夠發揮魏延,楊儀兩人的長處,都是費禕補救的功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卒,禕為後軍師。
諸葛亮去世後,費禕擔任後軍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頃之,代蔣琬為尚書令。琬自漢中還涪,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
不久,費禕代替蔣琬擔任尚書令,蔣琬從漢中返回涪縣,費禕升任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延熙七年,魏軍次於興勢,假禕節,率眾往御之。
延熙七年,魏朝軍隊進兵到興勢山,後主流劉禪讓費禕持符節率軍前往抵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光祿大夫來敏至禕許別,求共圍棋。
光祿大夫來敏到費禕處送別,請求和他一起下圍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時羽檄交馳。人馬擐甲,嚴駕已訖,禕與敏留意對戲,色無厭倦。
當時請報紛紛傳來,人馬都已準備充分,嚴整準備出發,費禕跟來敏依然留意下棋之事,臉上沒有厭倦的神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敏曰: 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
來敏說: 我只是試探一下你罷了,您確實讓人放心,一定能打敗敵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禕至,敵遂退,封成鄉侯。
費禕到後,魏軍就撤退了,隨後被封為成鄉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琬固讓州職,禕復領益州刺史。
蔣琬堅決請求讓出他在州中的官職,費禕又兼任益州刺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禕當國功名,略與琬比。
費禕主持國事時的名望功績,大概與蔣琬相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一年,出住漢中。
延熙十一年,費禕出兵駐守漢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琬及禕,雖自身在外,慶賞刑威,皆遙先諮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
從蔣琬但費禕,雖然自身在外地,但京中的賞罰刑責都先諮詢他們,然後再判斷,後主對他們的倚重信賴到如此地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十四年夏,還成都,成都望氣者雲都邑無宰相位,故冬復北屯漢壽。
後來延熙十四年夏,費禕返回成都,成都中善於觀察天象雲氣的人說都城中沒有宰相之位,所以冬天他又往北駐守漢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延熙十五年,命禕開府。
延熙十五年,後主令費禕建牙開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脩在坐。
延熙十六年歲首大會,魏國投降之人郭脩在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禕歡飲沈醉,為脩手刃所害,諡曰敬侯。
費禕盡情歡暢,飲酒沉醉,被郭脩用刀殺害,諡號為靖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承嗣,為黃門侍郎。
他的兒子費承繼承爵位,擔任黃門侍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承弟恭,尚公主。禕長女配太子璿為妃。
費承的弟弟費龔娶公主為妻,費禕的長女配給太子劉睿為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
姜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少孤,與母居。
年少時父親去世,跟母親一起生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好鄭氏學。仕郡上計掾,州闢為從事。
他喜好鄭玄的經學,後來出仕,擔任郡中的計吏,州中徵召他擔任從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父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衛郡將,沒於戰場,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
姜維的父親姜冏過去擔任過郡中的功曹,正值羌人、戎人反叛,他挺身護衛郡守,戰死於戰場,所以郡中賜姜維為官中郎,參與本郡的軍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
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天水太守外出巡視,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隨同出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
太守得知蜀軍將要來到,而各縣紛紛響應,懷疑姜維等人都有異心,於是連夜逃亡前去守衛上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
姜維等人發覺太守離開,追趕不及,等到了城門處,城門已經關閉,不讓他們進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
姜維等又一同返回冀縣,冀縣也不接納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維等乃俱詣諸葛亮。
姜偉等人就一起去投靠諸葛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馬謖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
適逢馬謖在街亭戰敗,諸葛亮帶領西縣一千多戶和姜維等人率兵返回,所以姜維和母親失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闢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
諸葛亮徵召姜維為倉曹掾,加官奉義將軍,封為當陽亭侯,當時姜維二十七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 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諸葛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信說: 姜伯約對時事非常的忠心勤奮,思慮周全,考察他的德行,永南、季常等人都比不上他,這個人是涼州的上等之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曰: 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又說: 應當先交給他五六千虎步兵,姜伯約對軍事非常的聰明,既有膽義,又非常瞭解用兵之道,此人心懷膽識而才智過人,將軍事大權交給他,應當派他入宮覲見皇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遷中監軍徵西將軍。
後來姜維被升任為中監軍、徵西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去世,姜維返回成都,擔任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各軍,又晉封為平襄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延熙元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
延熙元年,姜維跟隨大將軍蔣琬駐守漢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
蔣琬升為大司馬後,任命姜維為司馬,多次率領部分軍隊西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六年,遷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延熙六年,姜維升任為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延熙十年,升任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一起擔任錄尚書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
當年,汶山郡的平康縣少數民族叛亂,姜維率軍征討並平定他們,又出兵隴西、南安、金城邊界,與魏朝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人在洮西交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
胡王治無戴等人率部落投降,姜維帶領他們回到地方安居,並安撫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延熙十二年,後主讓姜維持符節再次出兵西平,沒有攻克就返回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
姜維自認為自己熟悉西方的民俗風土,並且對自己身負才學武藝很自負,想要招攬羌人、胡人作為輔助,認為這樣從隴地以西的地方就可以佔據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姜維每次想要大舉出兵,費禕經常勸阻而不予聽從,給他的士兵不超過一萬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六年春,禕卒。
延熙十六年春,費禕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
同年夏天姜維率領數萬人馬出兵石營,經過董亭,圍困南安,魏朝雍州刺史陳泰,到洛門解除包圍,姜維因糧草食盡而退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明年,加督中外軍事。
第二年,朝廷加封姜維督中外軍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
姜維又出兵隴西,代理狄道縣縣長李簡獻城投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
姜維出兵包圍襄武縣,與魏國將軍徐質交戰,斬首破敵,魏軍戰敗退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
姜維趁著良好形勢出兵俘虜敵軍,攻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並將百姓遷移後退回。後來延熙十八年,姜維又和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人共同出兵狄道,在洮西大破魏朝的雍州刺史王經,王經部下死傷數萬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
王經就退回守衛狄道城,姜維圍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魏朝徵西將軍陳泰出兵解圍,姜維退往鍾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
延熙十九年春,朝廷就地升姜維為大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又整頓兵馬,和鎮西大將軍胡濟相約在上邽會合,胡濟失約不來,所以姜維被魏國大將鄧艾在段谷攻破,士兵四處離散,士兵死傷眾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眾人由此生出怨恨,而隴地以西地區也騷動不安,姜維引咎自責,請求削減官職,後來擔任後將軍,行使大將軍職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十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反於淮南,分關中兵東下。維欲乘虛向秦川,復率數萬人出駱谷,徑至沈嶺。
延熙二十年,魏朝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反叛,將關中的士兵分出東行,姜維想要趁虛出兵秦川,又率領數萬人出兵駱谷,大軍徑直到了沈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長城積穀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眾皆惶懼。
當時,魏國在長城儲備的糧食很多,而守兵很少,得知姜維率部隊將要趕到,眾人都非常驚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於長城。
魏朝大將軍司馬望迎擊,鄧艾也重從隴右出兵,都駐軍長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
姜維率軍前往芒水,都依靠山勢安營紮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
司馬望、鄧艾沿著渭水堅守,姜維多次率兵下山挑戰,司馬望、鄧艾都沒有回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景耀元年,維聞誕破敗,乃還成都。復拜大將軍。
景耀元年,姜維得知諸葛誕戰敗,就返回成都,再次被任命為大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
當初,劉備留下魏延鎮守漢中,都是重兵堅守各營在以抵禦外敵,敵軍如果進攻,讓他們不能越過防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等到興勢山戰役,王平抗擊曹爽,都是沿用這種辦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 重門 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
姜維建議,交錯防守雖然合乎周易 重門 的道理,但只能防禦敵人,不能獲取更大的好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