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 劉備率軍轉到廣陵郡的海西縣,糜竺就將自己的妹妹進獻給劉備做夫人,同時獻上奴僕兩千人,以及許多金銀貨幣以作為軍資。劉備當時情況困窘,都是依賴這些財富得以重新振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曹公表竺領嬴郡太守,竺弟芳為彭城相,皆去官,隨先主周旋。 | 後來曹操上表舉薦糜竺兼任嬴郡太守,糜竺的弟弟糜芳擔任彭城國相,兩人都辭去官職,跟隨劉備輾轉各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將適荊州,遣竺先與劉表相聞,以竺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 劉備將要到荊州,派糜竺先去與劉表聯絡,任命糜竺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益州既平,拜為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 | 益州平定之後,劉備任命糜竺為安漢將軍,地位在軍師將軍之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竺雍容敦雅,而幹翮非所長。 | 糜竺雍容華貴溫柔優雅,但謀略才幹不是他的所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以待之以上賓之禮,未嘗有所統御。然賞賜優寵,無與為比。 | 所以劉備以上賓之禮對待他,但不讓他統率軍隊,然而賞賜豐厚,非常寵信,沒有人能與之相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 | 糜芳擔任南郡太守時,與關羽共事,但私下感情不和,糜芳就背叛劉備轉而迎接孫權,關羽因此兵敗身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竺面縛請罪,先主慰諭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 | 糜竺就將自己反綁雙手前來向劉備請罪,劉備勸慰他說兄弟的罪名罪責,不與他相關,仍然像過去一樣對待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竺慚恚發病,歲餘卒。 | 但糜竺因為慚愧憤恨而生病,一年多後就去世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威,官至虎賁中郎將。 | 他的兒子糜威做官到虎賁中郎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威子照,虎騎監。 | 糜威的兒子糜照,擔任虎騎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竺至照,皆便弓馬,善射御雲。 | 他們家從糜竺到糜照,都熟悉弓馬,善於騎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孫乾字公祐,北海人也。 | 孫乾字公祐,北海郡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領徐州,闢為從事,後隨從周旋。 | 劉備兼任徐州牧時,徵召孫乾為從事,後來他一直跟隨劉備輾轉各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結袁紹,將適荊州,乾又與麋竺俱使劉表,皆如意指。 | 劉備叛離曹操,派孫乾和袁紹聯絡,準備前往荊州,孫乾又跟糜竺一起出使見劉表,他每次都能按照劉備的想法行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表與袁尚書,說其兄弟分爭之變,曰: 每與劉左將軍、孫公祐共論此事,未嘗不痛心入骨,相為悲傷也。 | 後來劉表給袁尚寫信,說他們兄弟之間的紛爭變化,說: 每次跟劉左將軍、孫公祐一起談論這件事,沒有不痛徹心扉,互相感到悲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見重如此。 | 孫乾被劉表器重到這種程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定益州,乾自從事中郎為秉忠將軍,見禮次麋竺,與簡雍同等。 | 劉備平定益州後,孫乾從從事中郎升任為秉忠將軍,受到的禮遇僅次於糜竺,跟簡雍相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頃之,卒。 | 不久,孫權就去世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也。 |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 | 年少時就跟劉備有交情,跟隨劉備輾轉各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至荊州,雍與麋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 | 劉備到了荊州,簡雍跟糜竺、孫乾一同擔任從事中郎,經常作為說客,出使各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入益州,劉璋見雍,甚愛之。 | 劉備進入益州,劉璋見到簡雍,非常喜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 | 後來劉備圍攻成都,派簡雍前往遊說劉璋,劉璋就跟簡雍同車而坐,出城歸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 | 劉備任命簡雍為昭德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無所為屈。 | 簡雍悠閒自在,高談闊論,性情倨傲,行為不檢,即使劉備在座,他依然伸腳側身,沒有威儀,任意妄為。他跟諸葛亮之下的人在一起時,就一個人佔據一張坐榻,手枕著脖子躺著和人說話,不因為任何人而屈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 | 當時天旱糧食歉收,所以禁止飲酒,釀酒的人會遭受刑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 | 吏役從一戶人家中搜出了釀酒的器具,商議的人想要讓他和釀酒的人受同樣懲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 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 | 簡雍跟劉備一同遊玩,看到一男女走在路上,他就對劉備說: 這兩個人想要行淫亂之事,為什麼不將他們綁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曰: 卿何以知之? | 劉備說: 你怎麼知道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雍對曰: 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 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 | 簡雍回答說: 他們有淫亂的工具,跟想要釀酒的人一樣。 劉備大笑,就寬恕了想要釀酒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雍之滑稽,皆此類也。伊籍字機伯,山陽人。 | 簡雍的風趣幽默,大概都是像這樣的事。尹籍,字機伯,山陽郡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依邑人鎮南將軍劉表。先主之在荊州,籍常往來自託。 | 年少時依附同鄉鎮的鎮南將軍劉表,劉備在荊州時,尹籍經常前來想要依附劉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表卒,遂隨先主南渡江,從入益州。 | 劉表去世後,他就隨劉備往南渡過長江,進入益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益州既定,以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見待亞於簡雍、孫乾等。 | 益州平定後,劉備任命尹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對待他僅次於簡雍孫乾等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遣東使於吳,孫權聞其才辯,欲逆折以辭。 | 劉備派他出使東吳,孫權得知他的才幹,想要用言辭侮辱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籍適入拜,權曰: 勞事無道之君乎? | 尹籍剛上殿拜見,孫權就說: 侍奉沒有道義的主上很辛勞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籍既對曰: 一拜一起,未足為勞 籍之機捷,類皆如此,權甚異之。 | 尹籍就回答說: 不過是一拜一起,稱不上辛勞。 尹籍的隨機應變,大多像這種情況,孫權也對他感到驚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 後來尹籍升任為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等人一起制定《蜀科》;《蜀科》中的條例律令,都是出自這五人之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也。 | 秦宓,字子敕,廣漢郡綿竹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稱疾不往。 | 他年少時就很有才學,州郡裡徵召任命他,他都稱病沒有前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奏記州牧劉焉,薦儒士任定祖曰: 昔百里、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羅、子奇以童冠而立功,故書美黃髮,而易稱顏淵,固知選士用能,不拘長幼,明矣。 | 秦宓上書給益州牧劉焉,舉薦士人任訂祖說: 過去百里奚、蹇叔在年邁之時依然為秦國制定國策,甘羅、子奇在年少時期就建立功勳,所以《尚書》稱讚年高之人,《易經》稱讚顏淵,就能知道選拔人才,錄用賢人,不拘於年齡,這是很明確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者以來,海內察舉,率多英雋而遺舊齒,眾論不齊,異同相半,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亂世之急務也。 | 很久以來,國家選拔人才,大多注重年輕英勇之士而遺漏德高望重之人,大家對此的評價不一,肯定否定各有一半,這是太平時期的緩步而行,而不是戰亂時代的緊急事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欲救危撫亂,脩己以安人,則宜卓犖超倫,與時殊趣,震驚鄰國,駭動四方,上當天心,下合人意;天人既和,內省不疚,雖遭兇亂,何憂何懼! | 想要扶危濟困,平定禍亂,修養自身,以評定他人,就應當超凡絕倫,與流俗不同,震驚鄰國,驚動四方,上承天意,下順民心,天人和順,自己問心無愧,那即使遭遇禍亂,又有什麼擔憂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楚葉公好龍,神龍下之,好偽徹天,何況於真? | 過去楚國葉公好龍,神龍從天而下,葉公的喜好是假,尚且能感動天地,更何況是真情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處士任安,仁義直道,流名四遠,如令見察,則一州斯服。 | 現在處士任安講求道義,行為正直,聲名遠播,如果對他進行考察舉薦,那全州的人都會服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湯舉伊尹,不仁者遠,何武貢二龔,雙名竹帛,故貪尋常之高而忽萬仞之嵩,樂面前之飾而忘天下之譽,斯誠往古之所重慎也。 | 過去商湯選拔伊尹,不仁德的人就遠離,何武舉薦二龔,雙雙名垂青史,所以貪戀尋常的高度而忽視了萬仞高的山嶽,滿足於眼前的裝飾而忘記天下的聲名,這是古往今來都要慎重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甫欲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隨、和炳然,有如皎日,復何疑哉! | 如果想要鑿石取玉,剖蚌求珠,如今隋侯珠和和氏璧依然光彩照人,有如明亮的太陽,還有什麼懷疑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誠知晝不操燭,日有餘光,但愚情區區,貪陳所見 | 我確實知道白天不需秉燭,因為太陽有光明,但還是將自己的愚見冒昧的表達出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璋時,宓同郡王商為治中從事,與宓書曰: 貧賤困苦,亦何時可以終身! | 劉璋擔任益州牧時,秦宓的同郡人王商擔任治州從事,給秦宓寫信說: 貧賤困苦,什麼時候才能過完這樣的人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卞和衒玉以耀世,宜一來,與州尊相見。 | 卞和懷著美玉向世人炫耀,你應該過來跟州牧相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宓答書曰: 昔堯優許由,非不弘也,洗其兩耳;楚聘莊周,非不廣也,執竿不顧。 | 秦宓回覆說: 過去堯帝厚待許由,不是不夠恩遇,但許由卻在穎水邊清洗耳朵,楚王聘請莊周,禮數不是不夠周到,但莊周卻垂釣不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易曰 確乎其不可拔 ,夫何衒之有? | 《易經》說 這意志確實不可轉移 ,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以國君之賢,子為良輔,不以是時建蕭、張之策,未足為智也。 | 況且以國君的賢明,您作為賢良的輔佐,不在這時提出像蕭何、張良這樣的計策,也算不上明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僕得曝背乎隴畝之中,誦顏氏之簞瓢,詠原憲之蓬戶,時翱翔於林澤,與沮、溺之等儔,聽玄猿之悲吟,察鶴鳴於九皋,安身為樂,無憂為福,處空虛之名,居不靈之龜,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 我可以在田地中頂著烈日工作,誦讀顏淵的簞食壺漿,歌詠原憲的簡陋門戶,時常在山林間漫步,跟長沮、桀溺等人一樣,在山林間聽到猿猴哀鳴,在深澤聽到仙鶴的鳴啼,以安身立命,無憂無慮,拋棄虛名,絕意龜兆,知道我的人很少,這就是我看重的地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斯乃僕得志之秋也,何困苦之戚焉! | 現在是我得意的時候,怎麼會有貧賤困苦的哀慼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商為嚴君平、李弘立祠,宓與書曰: 疾病伏匿,甫知足下為嚴、李立祠,可謂厚黨勤類者也。 | 後來王商為嚴君平、李弘建立祠廟,秦宓給他寫信說: 我因病隱居在外,得知您為嚴、李二君建立祠廟,真可以說是對同類人的厚待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觀嚴文章,冠冒天下,由、夷逸操,山嶽不移,使揚子不嘆,固自昭明。 | 看嚴君平的文章,冠絕天下,許由、伯夷的超凡節操,像高山一樣不可動搖,即使揚雄沒有讚歎,也能名揚四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如李仲元不遭法言,令名必淪,其無虎豹之文故也,可謂攀龍附鳳者矣。 | 如果李仲元沒有遇上法言,他的名聲一定會沉淪,這是因為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文采,可以說她是一個攀龍附鳳靠他人而得名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如揚子云潛心著述,有補於世,泥蟠不滓,行參聖師,於今海內,談詠厥辭。 | 而揚子云潛心著書立說,對世間有益,出淤泥而不染,行動以聖人為師,現在天下之人都在誦讀他的文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邦有斯人,以耀四遠,怪子替茲,不立祠堂。 | 國家有這樣的人能照耀四方,但奇怪您沒有為他建立祠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本無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於是蜀學比於齊、魯。 | 蜀地本來就缺少文人學士,文翁派司馬相如前往東方學習七經,返回蜀地教授官吏百姓,於是蜀地的學問才能跟齊魯之地相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地裡志曰: 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 | 所以《地裡志》說: 文翁倡導教化,司馬相如作為師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家得士,盛於其世;仲舒之徒,不達封禪,相如制其禮。 | 漢家得到賢人,所以非常強盛,董仲舒之類,不明白封禪禮儀,司馬相如就制定了這一禮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能制禮造樂,移風易俗,非禮所秩有益於世者乎! | 能制禮作樂,移風易俗,難道不適用禮節來規範行為而對世人有益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有王孫之累,猶孔子大齊桓之霸,公羊賢叔術之讓。 | 雖然他有卓王孫的事拖累,但就像孔子推崇齊桓公的霸業,公羊高稱讚叔術的謙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僕亦善長卿之化,宜立祠堂,速定其銘 | 我也認為司馬相如的教化很好,應該為他建立祠堂,並迅速寫好銘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是,李權從宓借戰國策,宓曰: 戰國從橫,用之何為? | 在這之前,李算向秦宓借戰國策,秦宓說: 戰國的縱橫之策,讀它有什麼用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曰: 仲尼、嚴平,會聚眾書,以成春秋、指歸之文,故海以合流為大,君子以博識為弘。 | 李權說: 孔子、嚴君平,彙集各書才集成《春秋》、《老子指歸》,所以大海因會和江流得以闊大,君子以博學多聞而得以宏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宓報曰: 書非史記周圖,仲尼不採;道非虛無自然,嚴平不演。 | 秦宓回覆說: 書籍除了正史和周朝文獻外,孔子都沒有采納,道法除了虛無自然外,嚴君平都沒有推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海以受淤,歲一蕩清;君子博識,非禮不視。 | 大海因為接受江河而蓄積泥沙,每年都要滌清;君子博學多聞,但不符合禮儀的都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戰國反覆儀、秦之術,殺人自生,亡人自存,經之所疾。 | 現在《戰國策》反覆記載,張儀、蘇秦的謀略權術,殺人以自生,亡人以自成,這是經典古籍所痛恨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孔子發憤作春秋,大乎居正,複製孝經,廣陳德行。 | 所以孔子發憤作《春秋》,講述聖賢正道,又著作《孝經》,廣泛的宣揚德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杜漸防萌,預有所抑,是以老氏絕禍於未萌,豈不信邪! | 杜絕防範惡意的萌芽,所以老子主張要在禍患沒有萌發之前就遏制,難道不對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成湯大聖,睹野魚而有獵逐之失,定公賢者,見女樂而棄朝事,若此輩類,焉可勝陳。 | 商湯是大聖人,看到郊野之魚就想到沉迷打獵的過失,魯定公是賢人,看到女樂歌舞就荒廢政事,像這樣的事,怎麼能數得清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道家法曰: 不見所欲,使心不亂。 | 道家道法說: 不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能使心中不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故天地貞觀,日月貞明;其直如矢,君子所履。 | 所以,天地純正守一,日月正直光明;他們的正直如同箭矢,這是君子所效法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洪範記災,發於言貌,何戰國之譎權乎哉! | 《洪範》中記載災禍,往往從人的言行風貌出發,和戰國的陰謀權術有什麼相關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謂宓曰: 足下欲自比於巢、許、四皓,何故揚文藻見瑰穎乎? | 有人對秦宓說: 你想要自比為巢父、許由、商山四皓,為什麼故意宣揚自己的華麗文采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宓答曰: 僕文不能盡言,言不能盡意,何文藻之有揚乎! | 秦宓回答說: 我的文章不能完整表述意思,言不能盡意,有什麼文采可以宣揚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孔子三見哀公,言成七卷,事蓋有不可嘿嘿也。 | 過去孔子三次拜見魯哀公,做了《三朝記》七篇,這是因為有些事不能保持沉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接輿行且歌,論家以光篇;漁父詠滄浪,賢者以耀章。 | 接輿一邊走一邊歌詠,評論家認為這是光輝燦爛的詩篇,漁父歌詠滄浪之水,賢人們認為這是閃耀的辭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二人者,非有欲於時者也。 | 這兩人不是想要在當時有所欲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虎生而文炳,鳳生而五色,豈以五采自飾畫哉?天性自然也。 | 老虎生來帶有文采,鳳凰有五彩顏色,難道它們的色彩是自己畫來裝飾自己嗎?只是天性自然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蓋河、洛由文興,六經由文起,君子懿文德,採藻其何傷! | 《河圖》、《洛書》由於文采而顯揚,六經因為文辭華美得以傳承,君子將文辭德行看作美好,文采辭藻有什麼妨害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僕之愚,猶恥革子成之誤,況賢於己者乎! | 以我的愚見,尚且已革子成反對文采的過失為恥,更何況是比我賢能的人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主既定益州,廣漢太守夏侯纂請宓為師友祭酒,領五官掾,稱曰仲父。 | 劉備平定益州後,廣漢太守夏侯纂請秦宓擔任師友祭酒,兼任五官掾,稱為仲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宓稱疾,臥在第舍,纂將功曹古樸、主簿王普,廚膳即宓第宴談,宓臥如故。 | 秦宓稱病躺在家中,夏侯纂帶領功曹古樸、主簿王普,帶著酒宴到秦宓家中,秦宓依然躺在床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纂問樸曰: 至於貴州養生之具,實絕餘州矣,不知士人何如餘州也? | 夏侯纂問古樸說: 說道益州的養生之道,實在是比其他州好很多,不知道文人才時跟其他州郡相比怎麼樣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樸對曰: 乃自先漢以來,其爵位者或不如餘州耳,至於著作為世師式,不負於餘州也。 | 古樸回答說: 自從西漢以來,益州的官職爵位或許比不上其他州郡,但在著書立說,做世人榜樣的方面,不比其他州郡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嚴君平見黃、老作指歸,揚雄見易作太玄,見論語作法言,司馬相如為武帝制封禪之文,於今天下所共聞也。 | 嚴君平讀黃老之道,撰寫《老子指歸》,揚雄閱讀《易經》而作《太玄》,讀《論語》而作《法言》,司馬相如為漢武帝制作封禪的文書,是當今天下有目共睹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纂曰: 仲父何如? | 夏侯纂說: 仲父如何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宓以簿擊頰,曰: 願明府勿以仲父之言假於小草,民請為明府陳其本紀。 | 秦宓用笏版拍著自己的臉,說: 希望您不要認為我的話不夠謙虛,希望能為您講一講本州的源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有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會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 | 蜀地有汶阜山,長江的源頭就從在這一山中,天地使他得到昌隆,神明使他有所福祉,所以能有千里沃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淮、濟四瀆,江為其首,此其一也。 | 江、河、淮、濟四條河流,長江作為首位,這是其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禹生石紐,今之汶山郡是也。 | 大禹在石紐出生,就是現在的文山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堯遭洪水,鯀所不治,禹疏江決河,東注於海,為民除害,生民已來功莫先者,此其二也。 | 過去堯帝遭到洪水,鯀沒有能治理,大禹就疏通江河,使它們東流入海,為百姓消除禍害,生民以來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功勞了,這是其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帝布治房心,決政參伐,參伐則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車出谷口,今之斜谷是也。 | 天帝通過房、心、參、伐的形象來決斷政事,參、伐兩星是益州分野,三皇乘衹車出谷口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斜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便鄙州之阡陌,明府以雅意論之,何若於天下乎? | 這就是本州的始末,您可以好好評論,比天下其他地方怎麼樣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纂逡巡無以復答。 | 於是夏侯纂猶豫沒有回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