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益州闢宓為從事祭酒。
益州徵召秦宓擔任從事祭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主既稱尊號,將東征吳,宓陳天時必無其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
劉備登基之後,想要東征吳國,秦宓向劉備陳述天時不利,戰爭沒有勝算,因此被關押下獄,後來被寬恕釋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宓迎為別駕,尋拜左中郎將、長水校尉。吳遣使張溫來聘,百官皆往餞焉。
建興二年,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選拔秦宓迎接他為州別駕,不久又受命他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東吳派使者張溫前來交往,朝中百官都前去踐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眾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 彼何人也?
眾人到齊後,秦宓沒有到,諸葛亮多次派人前去催促,張溫說: 這是什麼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曰: 益州學士也。
諸葛亮說: 是益州的學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至,溫問曰: 君學乎?
秦宓到了之後,張溫問他: 你學習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宓曰: 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
秦宓說: 五尺高的小孩都學習,何必輕視人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溫復問曰: 天有頭乎?
張溫又問說: 天有盡頭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宓曰: 有之。 溫曰: 在何方也? 宓曰: 在西方。
秦宓說: 有。 張溫說: 在什麼地方? 秦宓說: 在西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詩曰: 乃眷西顧。
《詩經》有說: 於是眷戀西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此推之,頭在西方。 溫曰: 天有耳乎?
由此推斷,天的盡頭在西方。 張溫說: 天有耳朵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宓曰: 天處高而聽卑,詩云: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秦宓說: 天在高處能聽到細小的事情,《詩經》說: 鶴鳥在九皋鳴叫,聲音能上達天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其無耳,何以聽之? 溫曰: 天有足乎?
如果上天沒有耳朵,用什麼來聽呢? 張溫說: 天有腳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宓曰: 有。詩云: 天步艱難,之子不猶。
秦宓說: 有,《詩經》說: 上天的步履艱難,那人不可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其無足,何以步之? 溫曰: 天有姓乎? 宓曰: 有。 溫曰: 何姓? 宓曰: 姓劉。
如果天沒有腳,怎麼行走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溫曰: 何以知之?
張溫問: 天有姓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答曰: 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
秦宓說: 有姓。 張溫說: 姓什麼?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溫曰: 日生於東乎?
秦宓說: 姓劉。 張溫問: 你怎麼知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宓曰: 雖生於東而沒於西。
秦宓回答說: 天子姓劉,所以知道天姓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於是溫大敬服。
張溫說: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嗎? 秦宓回答: 雖然從東邊升起,但卻在西邊落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宓之文辯,皆此類也。
他們的問答猶如山中的迴音,應聲而出,於是張溫對秦宓非常佩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遷大司農,四年卒。
秦宓的文采辯才大都像這類事。秦宓升任為大司農,在建興四年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宓見帝系之文,五帝皆同一族,宓辨其不然之本。
當初,秦宓看到記敘帝王世系的文獻,發現五帝都出自同一部族,秦宓探究這一說法錯誤的根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又論皇帝王霸豢龍之說,甚有通理。
又論證了帝王王霸養龍的說法,都很有道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譙允南少時數往諮訪,紀錄其言於春秋然否論,文多故不載。
譙周年輕時,年少時多次前往秦宓拜訪,將秦宓的言論記述在春秋然否論中,因文字太多,所以沒有記錄在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評曰:許靖夙有名譽,既以篤厚為稱,又以人物為意,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 大較廊廟器 也。
評曰:許靖素來有名聲,既然以篤實忠厚出名,又以品評人物為意,雖然言行舉止不是全都恰當,蔣濟也認為 是朝廷的棟樑之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
糜竺、孫乾、簡雍、尹籍都雍容典雅有風範,在當時都很有都講求禮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宓始慕肥遯之高,而無若愚之實。然專對有餘,文藻壯美,可謂一時之才士矣。
秦宓最開始仰慕隱居不仕的清高,但沒有大智若愚的才幹,但專對回答有餘,文采辭藻華美,也可稱得上是一時的才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郡陽都縣人,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漢朝末年擔任過泰山郡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
諸葛亮,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叔父諸葛玄是袁術所設置的豫章太守,諸葛玄帶著諸葛亮以及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前去到官任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
正值漢朝改派朱皓代替諸葛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
諸葛玄向來跟荊州牧劉表有交情,就前往投奔劉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在南陽耕地,喜歡吟誦歌謠《梁父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諸葛亮身高八尺,經常自比於管仲、樂毅,當時的人都不贊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的徐庶元直和諸葛亮交好,認為確實如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當時先主駐紮在新野,徐庶拜見先主,先主對他很是器重,徐庶對先主說: 諸葛孔明是臥龍啊,將軍願意前去見見他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主曰: 君與俱來。 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先主說: 你陪他一起過來吧。 徐庶說: 這個人只能前去相見,不能讓他前來拜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將軍宜枉駕顧之。
將軍應該屈尊去探望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此先主就去拜訪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因屏人曰: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先主稟退左右,對諸葛亮說: 漢室衰微,奸臣謀朝篡位,皇上在外奔波流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
我自不量力,想要為天下伸張正義,但是智謀和權術都很淺薄,所以遭遇挫折,以致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但是志向沒有改變,您認為該怎麼辦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答曰: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諸葛亮回答說: 自從董卓作亂以來,天下豪傑並起,佔據地方稱王的人數不勝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曹操對比於袁紹,就是名望低並且兵力少,但是曹操最終能攻克袁紹,以弱勝強,不是因為天時,也在於人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之眾,挾持天子號令諸侯,這實在是不能與他爭鋒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孫權佔據江東,已經經歷了三代,國家佔有天險,而百姓歸附,能任用賢能之人,這是能用來作為援助而不能圖謀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荊州北面佔據著漢水、沔水,東邊一直到南海,連接吳郡、會稽,西面溝通巴蜀,這是用兵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不能守地,這大概是上天賜給將軍的,將軍您有意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國,從前漢高祖就是憑藉這塊地方而成就帝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劉璋昏庸懦弱,北面有張魯的威脅,百姓飲食地方富強,但不知道體恤愛護,智謀才幹的士人都希望得到一位賢明的主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將軍既然是漢朝皇室的後裔,信義文明天下,招攬天下英才,求賢若渴,如果能佔據荊州、益州,憑藉天險拒守,西面跟少數民族交好,南面對南越進行安撫,對外跟孫權交好,對內治理好各種政事,天下一旦有變故,就派一名上將率領荊州的部隊向宛城、洛陽一帶進發,將軍您就親自率領益州的部隊出兵秦川,百姓怎麼能不挑著糧食帶著水來迎接將軍您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 善!
如果真的能這麼做,那麼功業就能成功,漢朝王室就能復興了。 先主說: 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於是先主跟諸葛亮的關係日益密切,關羽、張飛等人不悅,先主開導他們說: 我有了孔明,就好像魚有了水一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願諸君勿復言。
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羽、飛乃止。
關羽、張飛就不再議論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
劉表的長子劉琦,也很器重諸葛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於琦。
劉表受到後妻言論的影響,喜愛少子劉琮,不喜歡劉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
劉琦每次想要和諸葛亮討論安頓自身的計策,諸葛亮都拒絕搪塞,沒有與他相見謀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琦乃將亮遊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 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未?
劉琦就帶著諸葛亮遊覽後花園,一同登上高樓,在宴飲之時,讓人將梯子拿走,趁機對諸葛亮說: 現在往上不能到天,往下也不能觸地,話從你嘴裡說出來,聽進我的耳朵裡,可以說了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答曰: 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諸葛亮回答說: 您看不到申生在朝內危險,重耳在國外卻安全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琦意感悟,陰規出計。
劉琦領悟,就暗中規劃離開都城的計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
剛好黃祖去世,劉琦得以出城,就擔任了江夏太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
不久劉表就去世了,劉琮得知曹公前來征討,就派使者請求投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先主在樊城得知了這個消息,就率軍往南進發,諸葛亮和徐庶都跟著,被曹公追擊攻破,並抓獲了徐庶的母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 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徐庶向先主辭別,並指著胸口說: 本來想著和將軍共同謀劃王圖霸業,就憑藉這方寸的小地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現在已經失去了母親,心中已經煩亂,對大事無益,請求從此辭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遂詣曹公。
就到了曹公那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 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先主到了夏口,諸葛亮說: 事情很危急了,請求奉命向孫將軍求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 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
當時孫權率軍在柴桑,觀望勝負的形勢,諸葛亮勸說孫權: 天下大亂,將軍起兵佔據江東地區,劉豫州也在漢南招募士兵,和曹操一同爭奪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
曹操已經消滅呂布袁術和袁紹等割據勢力,局勢稍稍平定了,就攻破荊州,威震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英雄豪傑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劉豫州逃奔到這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將軍您依據力量而處理這件事情,如果能憑藉吳越之地的部隊與中原地區相抗,不如早日跟他們斷絕來往,如果不能抵擋他們,為什麼不放下武器,臣服並侍奉他們呢,現在將軍對外假託服從的名義,但心中卻懷著不能決定的計策,事情緊急卻不決斷,禍患沒有多久就會來到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曰: 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孫權說: 如果確實像你說的那樣,劉豫州為什麼不乾脆侍奉他們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曰: 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諸葛亮說: 田橫,只是齊國的壯士罷了,尚且守著信譽,不辱使命,更何況劉豫州是王室後裔,才能卓著,世人都仰慕他,就像水流進海里一樣,如果大事不成,這也是天意,怎麼能處於下位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勃然曰: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
孫權大怒說: 我不能傾盡全東吳的土地,依靠十萬的部眾,受制於人,我已經決定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
除了劉豫州,沒有可以抵擋曹操的人,但是劉豫州失敗之後,誰能抵抗這個困境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曰: 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
諸葛亮說: 劉豫州的大軍雖然在長坂戰敗,現在生還的戰士以及關羽的水軍,還有上萬的精銳士兵,劉琦的部隊,再加上江夏的戰士也不下萬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 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 者也。
曹操的部隊遠來疲憊,我得知他追趕豫州,輕裝騎兵,一天一夜行進了多里,這就是所說的 強弩之末,一定不能穿透魯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兵法忌之,曰 必蹶上將軍 。
所以兵法很忌諱,說 必蹶上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
況且北方之人,不習慣水上戰鬥,依附曹操只是被勢力逼迫罷了,並不是心悅誠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
現在將軍如果真的能下令勇猛將領率兵數萬,和劉豫州同心協力,攻破曹操的軍隊是一定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
曹操軍隊戰敗,一定北還,這樣那荊州、吳地的勢力強盛,就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成敗的時機,就在於今日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
孫權大悅,隨即派遣周瑜、程普、肅等率領水軍三萬,跟隨諸葛亮到先主那裡,合力抗拒曹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曹公在赤壁戰敗,率軍返回鄴城,先主於是佔有了江南,讓諸葛亮擔任軍師中郎將,讓他督領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調當地的賦稅,以充作軍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迎接先主,並派他攻打張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
諸葛亮和關羽鎮守荊州,先主從葭萌返回攻打劉璋,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逆流而上,分別安定郡縣,和先主共同圍困成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成都平定之後,先主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兼任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諸葛亮經常鎮守成都,確保當地糧食士兵充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 昔吳漢、耿弇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 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建安二十六年,大臣們勸說先主登上帝位,先主沒有答應,諸葛亮勸說道: 過去吳漢、耿翕等最開始勸說世祖登上帝位,世祖前後推辭四次,耿純進諫說: 天下英雄很多,都盼望有所依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
如果不遵從大家的意見,士大夫就會各自離開追隨主君,就沒有跟隨主公的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
世祖有感於耿純的言論誠懇深切,於是就答應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現在曹氏篡奪漢朝權位,天下沒有主君,大王您是劉氏的後裔,在合適的時機興起,現在登上帝位是應該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 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 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敢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
士大夫有很多勤勉,辛苦追隨大王的人,也想要得到一些像耿純一樣的功勞,先主於是登上帝位,在封諸葛亮為丞相的策書上說: 朕家中遭遇不幸之事,繼承大統,兢兢業業,不敢只圖自己的安寧,還想著安撫百姓,擔心他們不能安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啊,丞相諸葛亮,熟悉朕的心意,對於輔佐朕的事情沒有懈怠,幫助王朝重新振興,以光照天下,您多麼勉勵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
諸葛亮擔任丞相兼任錄尚書事,持符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張飛去世之後,兼任司隸校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章武三年春天,先主在永安病重,將諸葛亮召到成都,把後事託付給他,對諸葛亮說: 您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邦定國,最終能成就大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如果我的繼承人可以輔佐,那就輔佐他,如果他沒有才能,您就可以取代他。 諸葛亮流淚說: 臣希望竭盡全部力量,盡忠於上,一直到去世為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先主要寫好詔令下令後主說: 你和丞相共事,要像父親一樣對待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
建興元年,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建府衙處理事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