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近漢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則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龜也。
|
近代漢高祖承天受命之時,分裂疆土分封八王。這是前世的美事,後代君主的遵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以不德,承運革命,君臨萬國,秉統天機,思齊先代,坐而待旦。
|
朕以淺薄的德行,承天受命,君臨萬方,統管天下,希望能與先賢一樣,垂拱而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惟君天資忠亮,命世作佐,深睹歷數,達見廢興,遠遣行人,浮於潛漢。望風影附,抗疏稱藩,兼納纖絺南方之貢,普遣諸將來還本朝,忠肅內發,款誠外昭,信著金石,義蓋山河,朕甚嘉焉。
|
您天性忠誠正直,上天命您輔佐帝王,深知天命歷數,明悉國家興亡,身處遙遠之地派遣使者渡過潛江、漢水來朝見,隨即歸附,上疏請為藩邦,並交納絲綢等南方貢品,將所有將領都送回本朝,忠誠恭敬發自內心,誠意款款對外昭示,信義銘刻於金石之上,道義覆蓋天下,朕非常讚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封君為吳王,使使持節太常高平侯貞,授君璽綬策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將軍使持節督交州,領荊州牧事,錫君青土,苴以白茅,對揚朕命,以尹東夏。
|
現在加封您為吳王,派使者持節太常高平侯貞,授予您印璽、綬帶、以及封誥文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五枚、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枚,以大將軍使持節的身份督管交州,兼任荊州牧,賜給您用白茅包裹的青土,以回覆感恩朕的命令,令您管理東部中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上故驃騎將軍南昌侯印綬符策。
|
送上過去驃騎將軍的印璽、綬帶、符節及策封文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又加君九錫,其敬聽後命。
|
現在再加賞您九錫之禮,請您聽從以下命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君綏安東南,綱紀江外,民夷安業,無或攜貳,是用錫君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君務財勸農,倉庫盈積,是用錫君袞冕之服,赤舄副焉。君化民以德,禮教興行,是用錫君軒縣之樂。君宣導休風,懷柔百越,是用錫君朱戶以居。君運其才謀,官方任賢,是用錫君納陛以登。君忠勇並奮,清除奸慝,是用錫君虎賁之士百人。君振威陵邁,宣力荊南,梟滅兇醜,罪人斯得,是用錫君鈇鉞各一。君文和於內,武信於外,是用錫君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君以忠肅為基,恭儉為德,是用錫君秬鬯一卣,圭瓚副焉。
|
因為您平定了東南地區,治理好長江以南地區,百姓安居樂業,無人懷有二心,所以賞賜您大車、軍車各一輛,八匹棗紅色公馬八;因為您掌管財務勸課農桑,倉庫充實,所以賞給您繡著龍的服冠,並配上紅色的鞋子;因為您以德行教化百姓,使禮教盛行,所以賞給您一套鐘磬樂器;因為您倡行公序良俗,以柔和政策安撫百越少數民族,所以賞給您紅色大門的房子以居住;因為您運用自己的才幹智謀,任用賢人,所以賞您 納陛 ,以便登殿處理事務;因為您忠誠勇敢,消除邪邪,所以賞賜您虎賁衛士一百人可供調用;因為您威震四方,震懾荊南,消滅奸惡,使罪人罪有應得,所以賞給您鍘刀、斧鉞各一具;因為您對內靠文治得以和諧,對外武力依靠昭示信義,所以賞賜您紅漆弓一張、紅色利箭一百支、黑色漆弓十張、黑色利箭一千支;因為您以忠誠順義為基石,將恭儉看做品德,所以賞賜您美酒一罐,以有玉製酒杓一具相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欽哉!
|
敬重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敬敷訓典,以服朕命,以勖相我國家,永終爾顯烈。
|
我謹向您宣揚先王儀章,以服從朕的命令,努力輔佐我治理國家,成就您長久的偉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歲,劉備帥軍來伐,至巫山、秭歸,使使誘導武陵蠻夷,假與印傳,許之封賞。於是諸縣及五谿民皆反為蜀。
|
這一年,劉備率軍前來征討,到了巫山、秭歸,派使者招誘武陵的少數民族,借給他們印信綬帶,答應他們給予封賞,於是各縣以及五谿的少數民族都反叛為蜀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以陸遜為督,督朱然、潘璋等以拒之。遣都尉趙諮使魏。
|
孫權,以陸遜為都督,督領朱然、潘璋等人抗擊劉備,派都尉趙諮出使魏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帝問曰: 吳王何等主也?
|
魏文帝問: 吳王是什麼樣的主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諮對曰: 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帝問其狀,諮曰: 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陳,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州虎視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
趙諮回答說: 聰明人智,是有雄才大略的主君。 魏文帝問他的狀況,趙諮說: 在魯肅是平凡之時接納他,是他的聰慧,在軍中將呂蒙提拔起來,是他的明智,抓獲于禁而沒有殺害是他的仁德,奪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他的智慧,佔據三州而虎視天下,是他的雄才。屈身侍奉陛下,是他的謀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帝欲封權子登,權以登年幼,上書辭封,重遣西曹掾沈珩陳謝,並獻方物。
|
魏文帝想要封孫權的兒子孫登,孫權認為孫登年幼,上書推辭封賞,又派西曹掾沈珩陳情謝罪,並獻上風俗禮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立登為王太子。
|
後來立孫登為王太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部將軍宋謙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斬其將。
|
黃武元年春正月,陸遜部將宋謙等攻打蜀軍的五個兵營,都攻破了,並將守將斬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三月,鄱陽言黃龍見。
|
三月,鄱陽上報有黃龍出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蜀軍分據險地,前後五十餘營,遜隨輕重以兵應拒,自正月至閏月,大破之,臨陳所斬及投兵降首數萬人。
|
蜀軍分佔據險要之地,前後駐紮了五十多個兵營,陸遜根據各營輕重分別派出守衛抵禦,從正月至閏六月,大獲全勝,蜀軍臨陣被斬殺和放下武器投降者有幾萬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備奔走,僅以身免。
|
劉備逃跑,僅使得自己免於一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權外託事魏,而誠心不款。
|
當初,孫權對外託言依附曹魏,但心中不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欲遣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徵任子,權辭讓不受。
|
魏國就派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前來東吳和孫權兩方盟誓,並徵召孫權的兒子去做人質,孫權推辭不接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
|
秋九月,魏國就命令曹休、張遼、臧霸出兵洞口,曹仁出兵濡須塢,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率軍圍攻南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遣呂範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須督拒仁。
|
孫權派遣呂範等督率五路人馬,依靠船隻抗擊曹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前往救援南郡,朱桓以濡須督的身份抗擊曹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時揚、越蠻夷多未平集,內難未弭,故權卑辭上書,求自改厲, 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終餘年。
|
當時揚、越蠻夷少數民族大多尚未平定,內患還沒消除,所以孫權言辭低微地上書魏文帝,請求改正自己的罪過: 如果我的罪行難以消除,一定不會被安置,理當奉還您賞賜的土地與人民,請求讓我寄身交州,終此餘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文帝報曰: 君生於擾攘之際,本有從橫之志,降身奉國,以享茲祚。
|
魏文帝回信說: 您生在天下動盪之時,本來有縱橫天下的志向,卻屈身奉待魏國,享有現在的封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君策名已來,貢獻盈路。
|
自您被策封為吳王以來,進獻的物品絡繹不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討備之功,國朝仰成。
|
征討劉備的功績,國家仰仗您取得成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埋而掘之,古人之所恥。
|
如果做人反覆無常,古人認為是可恥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之與君,大義已定,豈樂勞師遠臨江漢?
|
朕與您之間,君臣大義已經確定,難道樂意勞師動眾,興師遠征江、漢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廊廟之議,王者所不得專;三公上君過失,皆有本末。
|
朝廷的議論,君主也不能獨斷專行,三公上報您的過失,都有理有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以不明,雖有曾母投杼之疑,猶冀言者不信,以為國福。
|
朕雖然不夠賢明,雖有曾母投杼的疑惑,但還是希望他們的話不可信,並認為這是國家褔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先遣使者犒勞,又遣尚書、侍中踐脩前言,以定任子。
|
所以先派使者來犒勞您,再派尚書、侍中來與您修好踐行盟約,以確定送太子為人質之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遂設辭,不欲使進,議者怪之。
|
您卻言語推辭,不打算讓太子入朝,眾人都認為奇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前都尉浩周勸君遣子,乃實朝臣交謀,以此卜君,君果有辭,外引隗囂遣子不終,內喻竇融守忠而已。
|
又讓前都尉浩周勸您送太子來,那實際是朝臣們商議後的決策,藉以試探您的誠意,您果然推辭了,對外援引隗囂送子入質而不能堅持至終,對內自比為竇融,雖不送子入朝為人質卻能忠貞不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世殊時異,人各有心。
|
時勢不同,人各有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浩周之還,口陳指麾,益令議者發明眾嫌,終始之本,無所據仗,故遂俯仰從群臣議。
|
浩週迴朝後,口述手指地為您說情,更加讓商議的朝臣們確定對您的疑慮,您所說的對朝廷有始有終,沒有任何憑據,所以我勉強同意了大臣們的建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省上事,款誠深至,心用慨然,悽愴動容。
|
現在看了您的上表,真誠懇切,令人心中感慨,悲傷動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即日下詔,敕諸軍但深溝高壘,不得妄進。
|
我即日下詔,命令各路軍隊只要深挖壕溝高築壁壘,不可妄自行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君必效忠節,以解疑議,登身朝到,夕召兵還。
|
如果您一定要表示自己的忠節,解除大家的疑慮,孫登早上來朝為人質,晚上我就詔令大軍返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言之誠,有如大江!
|
我言語中的誠意,如長江一樣不可更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遂改年,臨江拒守。
|
孫權就更改年號,沿著長江駐軍堅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冬十一月,大風,範等兵溺死者數千,餘軍還江南。
|
冬十一月,江上颳起大風,呂範等人的士兵淹死數千,其餘部隊返回江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
|
曹休指揮臧霸率領輕捷戰船五百艘、敢死隊一萬人襲擊徐陵,燒燬攻城戰車,殺害俘虜了數千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將軍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殺獲數百。
|
吳國將軍全琮、徐盛追殺魏國將領尹盧,斬殺俘虜的有數百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十二月,權使太中大夫鄭泉聘劉備於白帝,始復通也。
|
十二月,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前往白帝城拜謁劉備,兩國之間再次通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猶與魏文帝相往來,至後年乃絕。
|
但孫權與魏文帝之間互相往來,到第二年才正式斷絕關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歲改夷陵為西陵。
|
這年,孫權改夷陵為西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二年春正月,曹真分軍據江陵中州。
|
黃武二年春正月,曹真分出軍隊佔據江陵中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月,城江夏山。
|
當月,孫權修築江夏山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改四分,用乾象曆。
|
改正四分曆,使用乾象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三月,曹仁遣將軍常彫等,以兵五千,乘油船,晨渡濡須中州。
|
三月,曹仁派將軍常周彡等,率五千士兵,乘坐油船,清晨渡江至濡須塢江心小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仁子泰因引軍急攻朱桓,桓兵拒之,遣將軍嚴圭等擊破彫等。
|
曹仁之子曹泰就率軍猛攻朱桓,朱桓領兵迎敵,並派將軍嚴圭等攻破常周彡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月,魏軍皆退。
|
當月,魏軍全部撤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夏四月,權群臣勸即尊號,權不許。
|
夏四月,孫權的大臣們勸他隨即稱帝,孫權沒有同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劉備薨於白帝。
|
劉備在白帝城崩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月,曲阿言甘露降。
|
五月,曲阿報有甘露降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是戲口守將晉宗殺將王直,以眾叛如魏,魏以為蘄春太守,數犯邊境。
|
之前,戲口守將晉宗殺死將軍王直,率眾反叛投奔魏國,魏國以晉宗為蘄春太守,多次侵犯吳國邊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六月,權令將軍賀齊督糜芳、劉邵等襲蘄春,邵等生虜宗。
|
六月,孫權下令將軍賀齊率領糜芳、劉邵等攻襲蘄春,劉邵等生擒晉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冬十一月,蜀使中郎將鄧芝來聘。
|
冬十一月,蜀國派遣中郎將鄧芝拜謁吳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三年夏,遣輔義中郎將張溫聘於蜀。
|
黃武三年夏,孫權派遣輔義中郎將張溫到蜀國訪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秋八月,赦死罪。
|
秋八月,赦免被判死刑囚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九月,魏文帝出廣陵,望大江,曰 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乃還。
|
九月,曹丕出京巡視廣陵,面對長江,感嘆地說: 長江那邊有賢能之人,不可謀取啊! 隨後返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卒。
|
黃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六月,以太常顧雍為丞相。
|
六月,任命太常顧雍為丞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皖口言木連理。
|
皖口有傳言,樹木長成連理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冬十二月,鄱陽賊彭綺自稱將軍,攻沒諸縣,眾數萬人。
|
冬十二月,鄱陽賊寇彭綺自稱將軍,攻佔地縣,部眾有幾萬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歲地連震。
|
這年接連發生地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年春,令曰: 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聽相恤,孤甚愍之。
|
黃武五年春,孫權下令: 部隊征戰多年,百姓流離農業荒廢,父子夫婦之間,不能相互體恤,寡人非常痛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
|
現在北方敵人已退縮逃竄,中原之外已沒有戰事,所以以下各州郡守,應該施行寬容修養政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陸遜以所在少谷,表令諸將增廣農畝。
|
這時陸遜因所在的地方缺糧,上表請求孫權讓將領們增開農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報曰: 甚善。
|
孫權回覆說: 非常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孤父子親自受田,車中八牛以為四耦,雖未及古人,亦欲與眾均等其勞也。
|
從今起我父子親自管理一份農田,用給我駕車的八條牛分拉四犁耕作,雖然比不上古代賢人,也想要和大家一樣共同勞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秋七月,權聞魏文帝崩,徵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
|
秋七月,孫權得知魏文帝曹丕去世,出軍征討江夏郡,圍攻石陽城,未能攻克而返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蒼梧言鳳皇見。
|
蒼梧上報有鳳凰出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分三郡惡地十縣置東安郡,以全琮為太守,平討山越。
|
孫權將三郡交接邊界的偏遠地區分設十個縣,設置東安郡,以全琮為該郡太守,平定討伐山越族的反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冬十月,陸遜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
|
冬十月,陸遜上表向孫權陳說眼下應該辦理的事情,勸孫權施行德政,減輕刑罰,降低田賦的徵收,停止徵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云: 忠讜之言,不能極陳,求容小臣,數以利聞。
|
又說: 忠直之言,不能完全陳述,只求容身的小臣,經常只說功利之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權報曰: 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罰以威小人乎?
|
孫權回覆說: 律法的設置,是想借此遏制惡行,防止奸邪,防患於未然,怎能不借刑罰來威懾小人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為先令後誅,不欲使有犯者耳。
|
這是先制定法令,後依律法判處,不想有人犯罪違法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以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為之耳。
|
你認為刑罰太重,我又哪裡樂意將刑罰看做有利之物,只是不得已這樣罷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承來意,當重諮謀,務從其可。
|
現在收到您的意見,應當重新加以諮詢商討,一定使其中可行的切實實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近臣有盡規之諫,親戚有補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
|
而且身邊朝臣有盡力規諫的責任,皇親國戚也應提出彌補疏漏的建議,用以匡正君主過失,表明自己忠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書載 予違汝弼,汝無面從 ,孤豈不樂忠言以自裨補邪?
|
《尚書》中說, 我有過失你必須糾正;而你不可盲目順從 。我難道不樂意聽取忠言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云 不敢極陳 ,何得為忠讜哉?
|
而你卻說 不敢完全陳述 ,怎能算是忠言直諫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小臣之中,有可納用者,寧得以人廢言而不採擇乎?
|
如果小臣之中,有可以採納的意見,難道能夠因人廢言而不採納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但諂媚取容,雖闇亦所明識也。
|
如果是奉承媚上的,我雖不明智但也能準確識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於發調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眾濟。
|
至於徵發賦稅徭役的事,只因為天下尚未平定,大事須得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徒守江東,脩崇寬政,兵自足用,複用多為?
|
如果只是保守江東,施行寬和之政,兵力自然足夠,多有戶稅又有何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顧坐自守可陋耳。
|
但只是堅守江東,不求進取,可謂淺陋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不豫調,恐臨時未可便用也。
|
如果不預先徵收戶稅,恐怕臨時徵用就不那麼方便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來表雲不敢隨眾容身苟免,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
|
另外,我與你名分雖然有異,但榮辱喜憂是一樣的。奏表中說不敢隨眾人之勢苟且立身,這實在是我對你的殷切希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令有司盡寫科條,使郎中褚逢齎以就遜及諸葛瑾,意所不安,令損益之。
|
隨後孫權命令有關主管官員將全部的律法條文都寫下,派郎中褚逢送給陸遜和諸葛瑾過目,如果他們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當之處,令他們增刪修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歲,分交州置廣州,俄復舊。
|
當年,孫權將交州郡分設廣州郡,不久又複合為交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六年春正月,諸將獲彭綺。
|
黃武六年春正月,東吳諸將生擒彭綺等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閏月,韓當子綜以其眾降魏。
|
閏十二月,韓當的兒子韓綜率領部眾投降魏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七年春三月,封子慮為建昌侯。
|
黃武七年春三月,孫權封兒子孫慮為建昌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罷東安郡。
|
撤除東安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夏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偽叛,誘魏將曹休。
|
夏五月,鄱陽太守周魴假裝反叛,引誘魏將曹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秋八月,權至皖口,使將軍陸遜督諸將大破休於石亭。
|
秋八月,孫權前往皖口,派將軍陸遜率將領在石亭大破曹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司馬呂範卒。
|
東吳大司馬呂範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