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石父曰: 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 越石父說: 不是這樣的,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會得到伸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 | 當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 | 你既然已經受到感動而醒悟,把我贖買出來,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卻不以禮相待,還不如讓我繼續被囚禁服勞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 於是晏子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闚其夫。 | 晏子做齊國宰相的時候,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看到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頭上遮着大傘,揮動着鞭子趕着四匹馬,神氣十足,洋洋得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 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 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離開他,車夫問她離開的原因,妻子說: 晏子身高不過六尺,卻做了齊國的宰相,名聲在各國顯揚,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種甘居人下的態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 現在你身高八尺,才不過做人家的車夫,看你的神態,卻自以為挺滿足,因此我請求您讓我離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夫自抑損。 | 從此以后,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 | 晏子發現了他的變化,感到很奇怪,就問他,車夫也如實相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晏子荐以為大夫。 | 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 | 太史公說:我讀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和《晏子春秋》,這些書籍真是寫得太詳細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 | 讀了他們的著作,還想讓人們了解他們的事跡,所以就依次為他們作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 | 至於他們的著作,社會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論述,只記載他們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 | 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然而孔子卻輕視他,難道是因為周朝統治衰微,桓公既然賢明,管仲不勉勵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只稱霸主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語曰 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噲親也 。 | 古語說: 要順勢助成君子的美德,糾正挽救他的過錯,所以君臣百姓之間能親密無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豈管仲之謂乎? | 這大概就是說的管仲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方晏子伏莊公尸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 見義不為無勇 者邪? | 當初晏子枕伏在莊公尸體上痛哭,完成了禮節然后離去,難道是人們所說的 遇到正義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沒有勇氣 的表現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者哉! | 至於晏子直言進諫,敢於冒犯國君的威嚴,這就是人們所說的 進就想到竭盡忠心,退就想到彌補過失 的人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 假使晏子還活着,我即使替他揮動着鞭子趕車,也是我非常高興和十分向往的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 | 孔子前往周國的都城,想向老子請教禮關於禮的問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 | 老子說: 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 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駕着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我聽說,善於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就像什么東西都沒有一樣,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謙虛得像愚鈍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 摒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摒棄您做作的情態神色和不切實際的志向,這些對於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 我能告訴您的,只有這些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孔子去,謂弟子曰: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 | 孔子離去以后,對弟子們說: 鳥,我知道它善於飛翔;魚,我知道它善於游泳;獸,我知道它善於奔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 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 至於龍,我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據說它是駕着風而飛騰升天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 我今天見到的老子,他大概像一條龍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 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於是就離開周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關,關令尹喜曰: 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 | 到了函谷關,關令尹喜對他說: 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 於是老子就撰寫了本書,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本意,一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最終去了哪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 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學問怎么應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 據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是因為他能修道養心而長壽的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 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 |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書記載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言說: 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后,就會有稱王稱霸的人出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 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老子,隱君子也。 | 總之,老子是一位真正的隱君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干。 | 老子的兒子叫李宗,做過魏國的將軍,封地在段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 | 李宗的兒子叫李注,李注的兒子叫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李假在漢文帝時做過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 | 而李假的兒子李解擔任過膠西王劉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齊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 道不同不相為謀 ,豈謂是邪? | 世人凡是學習老子的學問的,都會貶黜儒家的思想學說;而學習儒家學問的人,也會貶黜老子的學說。 主張不同的人,彼此說不到一塊去 ,難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 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於 化 ;清靜無為,百姓自然會歸於 正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 | 莊子是蒙邑人,名叫莊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 他曾經擔任過蒙地漆園的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一時代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 | 他學識淵博,涉獵、研究的范圍無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卻本源於老子的學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朮。 | 他撰寫了十余萬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詞寄意的寓言。他寫的《漁父》《盜跖》《胠篋》是用來詆毀孔子學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學說為目的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 | 《畏累虛》《亢桑子》一類的,都是憑空虛搆,沒有事實作依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 可是莊子善於行文措辭,描摹事物的情狀,用來攻擊和駁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當世博學之士,也難免受到他的攻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他的語言汪洋浩渺,縱橫恣肆,都是隨心率性之言,所以從王公大人以下,都不願意重用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 | 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遣使臣帶着丰厚的禮物去聘請他,答應他出任楚國的宰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莊周笑謂楚使者曰: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 莊周笑着對楚國使臣說: 千金,確是厚禮;卿相,確是尊貴的高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 | 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用的牛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 | 喂養它好几年,給它披上帶有花紋的綢緞,把它牽進太廟去當祭品,在這個時候,它即使想做一頭孤獨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亟去,無污我。 | 您趕快離去,不要玷污了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我寧願在小水溝里身心愉快地游戲,也不願被國君所束縛。我終身不做官,來使自己的心志愉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鄭之賤臣。 | 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鄭國的低級官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學朮以干韓昭侯,昭侯用為相。 | 后來研究了刑名法朮學問,向韓昭侯求官,昭侯任命他作了宰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內脩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 | 他對內修明政教,對外應對諸候,前后執政十五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彊,無侵韓者。 | 一直到申子逝世,韓國都被治理得很好,政治清明,軍隊強大,沒有哪個國家敢侵犯韓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著書二篇,號曰申子。 | 申不害的學說本源黃帝和老子而以循名責實為主,他的著作有兩篇,叫作《申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 | 韓非,是韓國公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喜刑名法朮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 | 他愛好刑名法朮學問。他學說的理論基礎來源於黃帝和老子學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 韓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於講話,卻擅長於著書立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 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學生,李斯自認為學識比不上韓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非見韓之削弱,數以書諫韓王,韓王不能用。 | 韓非看到韓國漸漸衰弱下去,屢次上書規勸韓王,但韓王沒有釆納他的意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韓非疾治國不務脩明其法制,執勢以御其臣下,富國彊兵而以求人任賢,反舉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實之上。 | 這種情況下,韓非痛恨君主治理國家不致力於修明法制,不能憑借君王手中掌握的權勢用來駕馭臣子,不能富國強兵尋求任用是賢能之士,反而任用夸夸其談、對國家有害的文學游說之士,并且讓他們的地位高於講求功利實效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為儒者用文亂法,而俠者以武犯禁。 | 他認為儒家用經典文獻擾亂國家法度,而游俠憑借着武力違犯國家禁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 | 國家太平時,君主就寵信那些徒有虛名假譽的人,形勢危急時,就使用那些披甲戴盔的武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者所養非所用,所用非所養。 | 現在國家供養的人并不是所要用的,而所要用的人又不是所供養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觀往者得失之變,故作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余萬言。 | 他悲嘆廉潔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他考察了古往今來的的得失變化,所以寫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十余萬字的著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韓非知說之難,為說難書甚具,終死於秦,不能自脫。說難曰: | 但是韓非知道游說有多么困難,他所寫的《說難》對此進行了完備的論述,韓非最終死在了秦國,沒能免於游說帶來的災難。《說難》寫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難也;又非吾辯之難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 | 大凡游說的困難,不是我的才智不足以說服君主有困難;也不是我的口才不足以明確地表達出我的思想有困難;也不是我不敢毫無顧慮地把意見全部表達出來有困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 | 大凡游說,它的困難在於如何了解游說對象的心理,然后用我的說辭去滿足他的心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所說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 | 所游說的對象意在博取高名,而游說的人卻用重利去勸說他,就會被對方認為你品德低下而受到卑賤的待遇,一定會被遺棄和疏遠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 | 游說的對象志在貪圖重利,而游說的人卻用博取高名去勸說他,他就會認為你沒有頭腦而脫離實際,一定不會接受你的意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所說實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若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而顯棄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 游說的對象實際上意在重利,表面上卻裝出一副追求高尚的樣子,而游說的人用博取高名去勸說他,他就會表面上接受你而實際上疏遠你;假如游說的人用重利去勸說他,他就會暗中釆納你的意見,但在表面上拋棄你本人,這些都是游說的人不能不知道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 | 行事能保密就成功,言談之中泄露了機密就會失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語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 | 不一定是游說者本人有意去泄露機密,而往往是在言談之中無意地說到君主內心隱藏的秘密,像這樣,游說的人就會身遭災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貴人有過端,而說者明言善議以推其惡者,則身危。 | 君主有過失,而游說的人卻引用一些美善之議推導出他過失的嚴重,那么游說的人就會有危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說行而有功則德亡,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如是者身危。 | 君主對游說者的恩寵還沒有達到深厚的程度,而游說的人把知心話全部說出來,如果意見被釆納實行而且見到了功效,那么,君主就會忘掉你的功勞;如果意見行不通而且遭到失敗,那么游說者就會被君主懷疑,像這樣,游說的人就會有危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貴人得計而欲自以為功,說者與知焉,則身危。彼顯有所出事,乃自以為也故,說者與知焉,則身危。 | 君主自認為有了如願的良策,而且打算據為自己的功績,游說的人參與這件事,那么也會有危險,君主公開做着一件事,而自己另有別的目的,如果游說者預知其計,那么他也會有危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彊之以其所必不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 | 君主堅決不願做的事,卻勉力讓他去做,君主去做丟不下的事,又阻止他去做,游說的人就危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曰:與之論大人,則以為間己;與之論細人,則以為粥權。 | 所以說: 和君主議論在任的大臣,就會認為你離間他們彼此的關系;和君主議論地位低下的人,就會認為你賣弄權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論其所愛,則以為借資;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 | 議論他所喜愛的,那么君主就會認為你是在利用他;議論君主所憎惡的,就會認為你試探他含怒的深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徑省其辭,則不知而屈之;汎濫博文,則多而久之。 | 如果游說者文辭簡略,那么就會認為你沒有才智而使你遭到屈辱;如果你鋪陳辭藻,夸夸其談,那么就會認為你語言放縱而無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順事陳意,則曰怯懦而不盡;慮事廣肆,則曰草野而倨侮。 | 如果你順應君主的主張陳述事情,那么就會說你膽小而做事不盡人意。如果你謀慮深遠,那么就會說你鄙陋粗俗,倨傲侮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說之難,不可不知也。 | 這些游說的難處,是不能不知道的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敬,而滅其所丑。 | 游說君主的關鍵,在於懂得美化君主所推崇的事情,而掩蓋他認為丑陋的事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彼自知其計,則毋以其失窮之;自勇其斷,則毋以其敵怒之;自多其力,則毋以其難概之。 | 他自認為高明的計策,就不要拿以往的過失使他難堪;他自認為是勇敢的決斷,就不要用自己的意願使他激怒;他夸耀自己的力量強大,就不必用他為難的事來拒絕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規異事與同計,譽異人與同行者,則以飾之無傷也。 | 游說的人謀划另一件與君主相同的事,贊譽另一個與君主同樣品行的人,就要把那件事和另一個人加以美化,不要壞其事傷其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有與同失者,則明飾其無失也。 | 有與君主同樣過失的人,游說者就明確地粉飾說他沒有過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忠無所拂悟,辭言無所擊排,乃後申其辯知焉。 | 待到游說者的忠心使君主不再抵觸,游說者的說辭,君主不再排斥,此后,游說者就可以施展自己的口才和智慧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所以親近不疑,知盡之難也。 | 這就是與君主親近不被懷疑,能說盡心里話的難處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得曠日彌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交爭而不罪,乃明計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 等到曆經很長的時間之后,君主對游說的人恩澤已經深厚了,游說者深遠的計謀也不被懷疑了,交相爭議也不被加罪了,便可以明白地計議利害關系達到幫助國君立業建功,可以直接指出君主的是非以正其身,用這樣的辦法扶持君主,就是游說成功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伊尹為庖,百里奚為虜,皆所由干其上也。 | 伊尹曾經做過廚師,百里奚曾經做過俘虜,都是由此求得君上的任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此二子者,皆聖人也,猶不能無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汙也,則非能仕之所設也。 | 所以說這兩個人都是聖人。他們仍然不得不做低賤的事而經曆世事如此地卑污,那么這也就不算是賢能人士所覺得恥辱的事情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saved queries yet
Save your SQL queries to embed, download, and access them later. Queries will appear here once sa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