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蔡澤者,燕人也。 | 蔡澤,是燕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游學干諸侯小大甚眾,不遇。 | 曾周游列國從師學習并向許多大小諸侯謀求官職,但沒有得到信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從唐舉相,曰: 吾聞先生相李兌,曰 百日之內持國秉 ,有之乎? | 有一次他請唐舉相面,說: 我聽說先生給李兌相面,說 一百天內將掌握一國的大權 ,有這事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曰: 有之。 | 唐舉回答說: 有這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曰: 若臣者何如? | 蔡澤說: 象我這樣的人你看怎么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唐舉孰視而笑曰: 先生曷鼻,巨肩,魋顏,蹙齃,膝攣。 | 唐舉仔細地看了一番便笑着說: 先生是朝天鼻,端肩膀,凸額頭,塌鼻梁,羅圈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聞聖人不相,殆先生乎? | 我聽說聖人不在貌相,大概說的是先生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蔡澤知唐舉戲之,乃曰: 富貴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也,原聞之。 | 蔡澤知道唐舉是跟自己開玩笑,就說: 富貴那是我本來就有的,我所不知道的是壽命的長短,希望聽聽你的說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唐舉曰: 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 | 唐舉說: 先生的壽命,從今以后還有四十三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蔡澤笑謝而去,謂其御者曰: 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 蔡澤笑着表示感謝便走開了,隨后對他的車夫說: 我端着米飯吃肥肉,趕着馬車奔馳,手抱黃金大印,腰系紫色絲帶,在人主面前備受尊重,享受榮華富貴,四十三年該滿足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去之趙,見逐。 | 便離開燕國到了趙國,但被趙國趕了出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之韓、魏,遇奪釜鬲於塗。 | 隨即前去韓國、魏國,路上遇着強盜搶走了他的鍋鼎之類的炊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聞應侯任鄭安平、王稽皆負重罪於秦,應侯內慚,蔡澤乃西入秦。 | 他聽說范雎舉荐的鄭安平和王稽都在秦國犯下大罪,范雎內心慚愧抬不起頭來,蔡澤向西來到秦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 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 | 他准備去拜見秦昭王,先派人在范雎面前揚言一番來激怒范雎說: 燕國來的賓客蔡澤,那是個天下見識超群,極富辯才的智謀之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彼一見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奪君之位。 | 他只要一見秦王,秦王必定使您處於困境而剝奪您的權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聞,曰: 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說,吾既知之,眾口之辯,吾皆摧之,是惡能困我而奪我位乎? | 范雎聽這些話,說: 五帝三代的事理,諸子百家的學說,我是都通曉的,許多人的巧言雄辯,我都能折服他們,這個人怎么能使我難堪而奪取我的權位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人召蔡澤。 | 於是就派人去召蔡澤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蔡澤入,則揖應。 | 蔡澤進來了,只向范雎作了個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 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寧有之乎? | 范雎本來就不痛快,等見了蔡澤,看他又如此傲慢,范雎就斥責他說: 你曾揚言要取代我做秦相,可曾有這種事嗎? 蔡澤回答說: 有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對曰: 然。 應侯曰: 請聞其說。 | 范雎說: 讓我聽聽你的說法。 蔡澤說: 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蔡澤曰: 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 | 您認識問題怎么這么遲鈍啊!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各自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自動退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人生百體堅彊,手足便利,耳目聰明而心聖智,豈非士之原與? | 人的身體各個部分都很健壯,手腳靈活,耳朵聽得清,眼睛看得明,心神聰慧,這難道不是士人的願望嗎? 范雎說: 是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曰: 然。 蔡澤曰: 質仁秉義,行道施德,得志於天下,天下懷樂敬愛而尊慕之,皆原以為君王,豈不辯智之期與? | 蔡澤說: 以仁為本,主持正義,推行正道,廣施恩德,願在天下實現自己的志向,天下人擁護愛戴而尊敬仰慕他,都希望讓他做君主,這難道不是善辯明智之士所期望的嗎? 范雎說: 是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曰: 然。 蔡澤復曰: 富貴顯榮,成理萬物,使各得其所;性命壽長,終其天年而不夭傷;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名實純粹,澤流千里,世世稱之而無絕,與天地終始:豈道德之符而聖人所謂吉祥善事者與? | 蔡澤又說: 位居富貴顯赫榮耀,治理一切事物,使它們都能各得其所;性命活得長久,平安度過一生而不會夭折;天下都繼承他的傳統,固守他的事業,并永遠流傳下去;名聲與實際相符完美無缺,恩澤遠施千里之外,世世代代稱贊他永不斷絕,與天地一樣長久:這難道不是推行正道廣施恩德的效果而聖人所說的吉祥善事的嗎? 范雎說: 是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曰: 然。 蔡澤曰: 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原與? | 蔡澤說: 至於說到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悲慘結局也可羨慕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復謬曰: 何為不可? | 范雎知道蔡澤要用這些話來堵自己的嘴,從而說服自己,便故意狡辯說: 為什么不可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公孫鞅之事孝公也,極身無貳慮,盡公而不顧私;設刀鋸以禁奸邪,信賞罰以致治;披腹心,示情素,蒙怨咎,欺舊友,奪魏公子卬,安秦社稷,利百姓,卒為秦禽將破敵,攘地千里。 | 那個公孫鞅奉事秦孝公,終身沒有二心,一心為公家而毫不顧念自身;設置刀鋸酷刑來禁絕奸詐邪惡,切實論賞行罰以達到國家太平;剖露忠心,昭示真情,蒙受着怨恨指責,誘騙老朋友,捉住魏公子卬,使秦國的國家安定,百姓獲利,終於為秦國擒敵將,破敵軍,開拓了千里之遙的疆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起之事悼王也,使私不得害公,讒不得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不為危易行,行義不辟難,然為霸主強國,不辭禍凶。 | 吳起奉事楚悼王,使私人不能損害公家,奸佞讒言不能蔽塞忠臣,議論不隨聲附和,辦事不苟且保身,不因危險而改變自己的行動,堅持大義不躲避災難。就是這樣為了使君主成就霸業,使國家強盛,決不躲避殃禍凶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夫種之事越王也,主雖困辱,悉忠而不解,主雖絕亡,盡能而弗離,成功而弗矜,貴富而不驕怠。 | 大夫文種奉事越王,君主即使遭困受辱,仍然竭盡忠心和毫不懈怠,君主即使面臨斷嗣亡國,也仍然竭盡全力挽救而不離開,越王復國大功告成而不驕傲自夸,自己富貴也不放縱輕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若此三子者,固義之至也,忠之節也。 | 像這三位先生,本來就是道德大義的標准,忠誠氣節的榜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 | 因此君子為了大義遭難而死,視死如歸;活着受辱不如死了光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士固有殺身以成名,雖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 | 士人本就該具有犧牲性命來成就名聲的志向,只要是為了大義的存在,即使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為不可哉? | 為什么不可以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蔡澤曰: 主聖臣賢,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直,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貞,家之福也。 | 蔡澤說: 君主聖明,臣子賢能,這是天下的大福;國君明智,臣子正直,這是一國的福氣;父親慈愛,兒子孝順,丈夫誠實,妻子忠貞,這是一家的福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比干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吳,申生孝而晉國亂。 | 所以比干忠誠卻不能保住殷朝,子胥多謀卻不能保全吳國;申生孝順可是晉國大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國家滅亂者,何也? | 這些都是有忠誠的臣子、孝順的兒子,反而國家滅亡、大亂的事例,這是為什么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無明君賢父以聽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僇辱而憐其臣子。 | 是因為沒有明智的國君賢能的父親聽取他們的聲音,因此天下人都認為這樣的國君和父親是可恥的,而憐惜同情他們的臣子和兒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 | 現在看來,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作為臣子,他們是正確的;他們的國君,是錯誤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 | 所以世人稱說這三位先生建立了功績卻不得好報,難道是羨慕他們不被國君體察而無辜死去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待死而後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聖,管仲不足大也。 | 如果只有用死才可以樹立忠誠的美名,那么微子就不能稱為仁人,孔子不能稱為聖人,管仲也不能稱為偉大人物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 | 人們要建功立業,難道不期望功成人在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身與名俱全者,上也。 | 自身性命與功業名聲都能保全的,這是上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 | 功名可讓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這是次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 | 名聲被人詬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這是下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應侯稱善。 | 說到這里,范雎稱贊講得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蔡澤少得間,因曰: 夫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原矣,閎夭事文王,周公輔成王也,豈不亦忠聖乎? | 蔡澤稍微捕捉到一些機會,趁機說: 商鞅、吳起、文種,這几個人作為別人的大臣,對君主竭盡忠誠,也創建了很大的功業,這是值得人們羨慕的,但閎夭當初侍奉周文王,周公旦輔佐周成王,他們難道不是竭盡了忠誠充滿了智慧的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君臣論之,商君、吳起、大夫種其可原孰與閎夭、周公哉? | 從君主和大臣的關系角度來討論,商鞅、吳起、文種,跟閎夭、周公旦比起來,哪一種人更值得羨慕呢? 范雎說道: 商鞅、吳起、文種不如閎夭、周公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曰: 商君、吳起、大夫種弗若也。 蔡澤曰: 然則君之主慈仁任忠,惇厚舊故,其賢智與有道之士為膠漆,義不倍功臣,孰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 | 蔡澤說: 既然這樣,那么您所侍奉的君主慈愛仁德,任用忠臣,以厚道誠實的態度對待以前的朋友,他的賢能和智慧使他可以跟那些有才能的人像膠和漆那樣親密,他對人情義深厚,不會拋棄為他立了功的大臣,這位秦昭王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比起來,誰更好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曰: 未知何如也。 | 范雎說: 沒辦法知道會是什么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蔡澤曰: 今主親忠臣,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君之設智,能為主安危修政,治亂彊兵,批患折難,廣地殖穀,富國足家,彊主,尊社稷,顯宗廟,天下莫敢欺犯其主,主之威蓋震海內,功彰萬里之外,聲名光輝傳於千世,君孰與商君、吳起、大夫種? 應侯曰: 不若。 | 蔡澤說: 現在您的君主親近忠心的大臣,但也沒有超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的程度,您施展自己的智慧,可以幫助君主解決危難,整治國家,平定叛亂,增強兵力,排除禍患,消除災難,拓寬疆域,增種谷物,使國家富強,百姓富足,加強人主的權力,提高國家的地位,尊顯王族高貴,天下諸侯沒有敢於欺騙、侵犯您的君王,君主的威勢可以震懾四海之內的任何諸侯,功業在萬里之外的地方得到彰顯,他的名聲就像永遠不滅的光輝一樣流傳到千秋萬代以后,在這些方面您比起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來怎么樣? 范雎說: 我比不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蔡澤曰: 今主之親忠臣不忘舊故不若孝公、悼王、句踐,而君之功績愛信親幸又不若商君、吳起、大夫種,然而君之祿位貴盛,私家之富過於三子,而身不退者,恐患之甚於三子,竊為君危之。 | 蔡澤說: 如今君王在親近忠臣,沒有忘記原來的朋友這一方面不如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句踐,而您所創建的功勞以及從君主那里得到的寵愛、信任、親近又不如商鞅、吳起、文種那么多,可是您所得到的俸祿很多,所處的職位也非常高貴,你個人的財產超過了商鞅、吳起、文種三個人,假如自己不知道主動退位,恐怕以后所招致的禍患會比那三個人更加嚴重,我暗地里覺得您已經非常危險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語曰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 俗話說 太陽到了正中的位置就會逐漸偏斜,月亮變得圓滿以后就要開始虧缺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 | 凡事到達鼎盛的階段以后就會開始走向衰落,這是存在於天地之間的一條普遍規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進退盈縮,與時變化,聖人之常道也。 | 進退伸縮,隨着時勢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古代那些聖人所堅持的常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 國有道則仕,國無道則隱 。 | 所以 當國家處於政治清明的時候就出來做官,當國家處於政治黑暗的時候就隱居起來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聖人曰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 。 | 聖人說 像龍一樣騰飛到天空,更有利於見到德行高尚的人 。 用不合乎道義的手段獲得的財富和尊貴的地位,在我看來,就好像飄浮在天空中的云彩一樣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君之怨已讎而德已報,意欲至矣,而無變計,竊為君不取也。 | 如今您的仇已經報了,受的恩德也答謝完畢,心里所想的已經全都實現了,但是卻沒有應對變化的計策,我私下里覺得您很不明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夫翠、鵠、犀、象,其處勢非不遠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餌也。 | 況且像翡翠、鴻鵠、犀牛、大象那樣的動物,它們所處的位置可以說與意外死亡離得很遠,它們死亡的原因,是由於受到了誘餌的迷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蘇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辟辱遠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貪利不止也。 | 以蘇秦、智伯這些人的智慧,足夠可以用來使他們避免遭受侮辱,遠離死亡,但他們還是受到侮辱、死亡的原因,是由於他們受到了利益的誘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以聖人制禮節欲,取於民有度,使之以時,用之有止,故志不溢,行不驕,常與道俱而不失,故天下承而不絕。 | 正是由於這一點,古代的聖人才創制了禮法,來控制自己的欲望,有限度地向老百姓索取,根據季節來讓老百姓服役,徵收財物要有一定的節制,因此才能使自己的意志不自滿,行為不驕傲,始終符合道義而不會失去道義,所以天下能夠代代相傳不斷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至於葵丘之會,有驕矜之志,畔者九國。 | 昔日齊桓公九次與諸侯會盟,一下子就使天下歸於正統,但等到葵丘會盟時,由於他的心里有了一種驕傲自滿的意思,反對他的諸侯有九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王夫差兵無敵於天下,勇彊以輕諸侯,陵齊晉,故遂以殺身亡國。 | 吳王夫差手下的士兵在全天下的諸侯國中都找不到對手,他依仗着自身的勇敢和強大看不起諸侯,欺凌齊、晉兩個國家,因此就以自己被殺、吳國滅亡做了最后的結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夏育、太史噭叱呼駭三軍,然而身死於庸夫。 | 夏育和太史噭都是怒吼一聲就能讓三軍吃驚害怕的人,但是最后卻都死在了普通人的手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皆乘至盛而不返道理,不居卑退處儉約之患也。 | 這都是因為他們處在極為強大的地位以后,就不再顧忌常規的道義和事理,不再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能節儉、約束自己所招惹來的禍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 | 商鞅幫助秦孝公頒布了明確的法令,禁絕了產生奸邪的源頭,尊榮的爵位必然是用來獎賞的,犯了罪的人也必然會受到懲罰,統一了重量、長度、容量的標准單位,調節了貨物流通的輕重關系,鏟平了田間縱橫交錯的田埂,使秦國百姓可以更加安定地從事生產,使老百姓的生活習俗也得到統一,鼓勵老百姓積極從事農業生產,一個家庭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須分居,人們努力地耕種田地,儲存糧食,平時就操練軍事戰陣,因此軍隊出動就能擴張領土,軍隊休整就能使國家富足。所以秦國在天下諸侯中沒有對手,在諸侯中樹立了很高的威望,奠定了秦國偉大的功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功已成矣,而遂以車裂。 | 偉大的功業完成之后,商鞅最終卻受到了車裂的刑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楚地方數千里,持戟百萬,白起率數萬之師以與楚戰,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再戰南并蜀漢。 | 楚國的土地方圓有几千里那么廣大,手拿長戟的士兵有一百多萬,但是白起帶着几萬人的秦軍跟楚國交戰,一戰就占領了楚國的鄢、郢兩地,燒毀了夷陵,再戰就向南方吞并了蜀國、漢中兩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越韓、魏而攻彊趙,北阬馬服,誅屠四十余萬之眾,盡之於長平之下,流血成川,沸聲若雷,遂入圍邯鄲,使秦有帝業。 | 后來又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強大的趙國,在北方坑殺馬服君的兒子,在長平屠殺了四十多萬士兵,趙軍的鮮血流成了河,血水流動的聲音如同咆哮的雷聲,於是進入趙國圍攻邯鄲,為秦國奠定成就帝業的基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楚、趙天下之彊國而秦之仇敵也,自是之後,楚、趙皆懾伏不敢攻秦者,白起之勢也。 | 楚、趙是天下諸侯中的兩大強國,也是秦國的仇人,自從戰爭結束之后,楚國和趙國之所以畏懼屈服而不敢進攻秦國,都是因為白起的威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而遂賜劍死於杜郵。 | 白起親自率兵徵服了七十多座城池,功業創建之后,最終卻是被賜劍自殺,死在杜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起為楚悼王立法,卑減大臣之威重,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一楚國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戰之士,南收楊越,北并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禁朋黨以勵百姓,定楚國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 吳起幫助楚悼王確立了法令,削弱大臣手中的過大權力,降低大臣過於尊貴的地位,罷黜沒有能力的官員,廢去沒有任何用處的官員,裁撤秘要的官員,杜絕私人的請求,統一楚國的生活習俗,禁止有人在楚國不從事生產而四處游蕩,獎賞耕作努力、打仗勇敢的百姓和士兵,向南收服了楊越,向北吞并了陳、蔡兩國,點破合縱、連橫政策的無用之處,讓那些游說楚國的人沒有可以開口的機會,禁止大臣們結成朋黨,鼓勵百姓從事生產,使楚國的政治穩定,軍事實力震懾天下,威勢令各個諸侯國臣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功已成矣,而卒枝解。 | 功業完成之后,吳起卻被肢解而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計,免會稽之危,以亡為存,因辱為榮,墾草入邑,辟地殖穀,率四方之士,專上下之力,輔句踐之賢,報夫差之讎,卒擒勁吳。令越成霸。 | 文種為越王謀划了深遠的策略,避免了會稽被困亡國在即的危急,使危亡的形勢變成了繼續存在下去,借君臣受到的恥辱來謀求復仇的光榮,開墾長滿野草的荒地,招納百姓進入城邑,開辟農田來種植糧食,使四面八方的人都歸在越王的統率之下,使從上到下的力量合在一處,輔佐句踐這樣賢能的君主,最終報了吳王夫差滅越的仇恨,終於消滅了強勁有力的吳國,讓越國成為一代霸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功已彰而信矣,句踐終負而殺之。 | 文種的功勞已經如此彰顯而確實了,可句踐最終還是背棄道義殺害了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禍至於此。 | 我所說的這四位賢能的人,他們在功業創建以后沒有離開,受到的災禍就到了這種地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所謂信而不能詘,往而不能返者也。 | 這是所謂的能伸而不能屈、能進而不能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范蠡知之,超然辟世,長為陶硃公。 | 范蠡懂得這個道理,於是超脫地躲避了世俗,長久地當着他的陶朱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獨不觀夫博者乎? | 您難道沒看到過那些賭博的人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或欲大投,或欲分功,此皆君之所明知也。 | 有時要一次下注來獲利,有時要分成几次來下注獲利,這些都是您很清楚地知道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君相秦,計不下席,謀不出廊廟,坐制諸侯,利施三川,以實宜陽,決羊腸之險,塞太行之道,又斬范、中行之塗,六國不得合從,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極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時也。 | 如今您擔任秦國的相國,拿出計謀用不着離開座位,制定策略用不着走出朝堂,坐在座位上就能夠控制、指揮各個諸侯,利益施加在三川地區,借此來增加宜陽的實力,截斷通往羊腸阪的險要道路,堵塞了通往太行山的交通要道,又斬斷了范氏、中行氏這些韓國、魏國領土的信道,使那六個國家無法實行合縱的政策,修建的棧道有一千里,直接通往蜀國和漢中地區,令天下諸侯都從心里害怕秦國,秦國的欲望得到了滿足,您創建的功勞也到達了極點,這也就到了秦國分次進行下注來獲利的時候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如是而不退,則商君、白公、吳起、大夫種是也。 | 假如您在這種情況下還不知道退隱,那您就會像商鞅、白起、文種那樣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聞之, 鑒於水者見面之容,鑒於人者知吉與凶 。 | 我聽說過這樣的話, 把水面當成鏡子來照,可以看到自己的容顏,把別人當成鏡子來照,能夠知道自己的將來是吉還是凶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書曰 成功之下,不可久處 。 | 《書》中說 在功業已經完成的狀態下,不可以長久地停留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四子之禍,君何居焉? | 前面所說的四個人的災禍已經是一面很好的鏡子了,您為什么要去承受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賢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觀,必有伯夷之廉,長為應侯。世世稱孤,而有許由、延陵季子之讓,喬松之壽,孰與以禍終哉? | 您為什么不趁着這個機會交出相印,讓位給賢能的人來做秦國的相國,自己退隱之后,可以居住青山之上,悠然地欣賞流水,必然可以得到伯夷那樣廉潔的美名,長久地當着自己的范雎,子孫世世代代都可以稱侯,而且還能得到許由、延陵季子那樣主動辭讓高位的美名,像王喬、赤松子一樣壽命長久,這么做比起終遭災禍來怎么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即君何居焉? | 那么您覺得處於哪一種狀況要好些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忍不能自離,疑不能自決,必有四子之禍矣。 | 假如不願意自己主動離開,因為遲疑而無法自己做出決斷,那么必然要招來前面所說四個人那樣的災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易曰 亢龍有悔 ,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詘,往而不能自返者也。 | 《易》中說 龍飛到頂點要戒驕戒躁,否則會感到后悔 ,這說的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能進不能退的情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原君孰計之! | 所以我希望您能夠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曰: 善。 | 范雎說道: 說得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聞 欲而不知,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 | 我聽人說 一個人的欲望如果永遠不感到滿足,就會最終失去他想要達到的目的;一個人已經擁有很多但不知道停下來,就會失去他現在已經擁有的東西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生幸教,雎敬受命。 | 有幸得到了先生的指教,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意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乃延入坐,為上客。 | 於是請蔡澤坐在了席上,把他當成貴賓來招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數日,入朝,言於秦昭王曰: 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其人辯士,明於三王之事,五伯之業,世俗之變,足以寄秦國之政。 | 几天之后,范雎上朝,對秦昭王進言說: 有位剛剛從崤山以東過來的客人叫蔡澤,此人是個很有口才的人,對三王的典事,五霸的業績以及世俗的變遷都了如指掌,秦國的大政完全可以托付給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之見人甚眾,莫及,臣不如也。 | 我見到的賢人很多,還沒有誰趕得上他,我也不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敢以聞。 | 我冒昧地把這個情況報告給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 | 秦昭王便召見了蔡澤,跟他談話后,很喜歡他,授給他客卿職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 | 范雎趁機推托有病請求送回相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昭王彊起應侯,應侯遂稱病篤。 | 秦昭王還是竭力讓他執事,范雎於是稱說病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范雎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 | 范雎被免掉了相國官職,昭王初次召見蔡澤就很賞識他的謀划,於是任命蔡澤擔任秦國相國。向東滅掉了周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saved queries yet
Save your SQL queries to embed, download, and access them later. Queries will appear here once sa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