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如故操。歲余,會宛軍發,詔徵豪吏,溫舒匿其吏華成,及人有變告溫舒受員騎錢,他奸利事,罪至族,自殺。
一年多以后,正趕上徵討大宛的軍隊出發,朝廷下令徵召豪強官吏,王溫舒把他的屬官華成隱藏起來。待到有人告發王溫舒接受在額騎兵的贓款和其他的壞事,罪行之重應當滅族,他就自殺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時兩弟及兩婚家亦各自坐他罪而族。
這時,他的兩個弟弟以及兩個姻親之家,各自都犯了其他的罪行而被滅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光祿徐自為曰: 悲夫,夫古有三族,而王溫舒罪至同時而五族乎!
光祿徐自為說: 可悲啊,古代有滅三族的事,而王溫舒犯罪竟至於同時夷滅五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溫舒死,家直累千金。
王溫舒死后,他的家產價值累積有一千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數歲,尹齊亦以淮陽都尉病死,家直不滿五十金。
以后好多年,尹齊也在淮陽都尉的任上病死,他的家產價值不足五十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所誅滅淮陽甚多,及死,仇家欲燒其尸,尸亡去歸葬。
他所殺的淮陽人很多,待到他死了,怨仇之家想燒他的尸體,家屬偷偷地把他的尸體運回來安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溫舒等以惡為治,而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
自從王溫舒用嚴酷凶惡手段處理政事,其后郡守、都尉、諸侯和二千石的官員想要治理政事,他們的治理辦法,大都效法王溫舒,然而官吏和百姓越發輕易犯法,盜賊越來越多起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南陽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齊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范生之屬。
南陽有梅免、白政,楚地有殷中、杜少,齊地有徐勃,燕趙之間有堅盧、范生之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大群至數千人,擅自號,攻城邑,取庫兵,釋死罪,縛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為檄告縣趣具食;小群以百數,掠鹵鄉里者,不可勝數也。
大的團伙多達數千人,擅自稱王稱號,攻打城邑,奪取武器庫中的兵器,釋放判死罪的犯人,捆縛侮辱郡太守、都尉,殺二千石的官員,發布檄文,催促各縣為他們所准備糧食。小的團伙有几百人,搶劫鄉村的數也數不過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天子始使御史中丞、丞相長史督之。
於是天子開始派御史中丞、丞相長史督辦剿滅之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猶弗能禁也,乃使光祿大夫范昆、諸輔都尉及故九卿張德等衣繡衣,持節,虎符發兵以興擊,斬首大部或至萬余級,及以法誅通飲食,坐連諸郡,甚者數千人。
但還是不能禁止,就派光祿大夫范昆、諸位輔都尉及原九卿張德等人,穿着繡衣,拿着符節和虎符,發兵攻擊,對於大的團伙殺頭的竟多至一萬多人,以及按法律殺死那些給作亂者送去飲食的人。誅連數郡、被殺的多達數千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數歲,乃頗得其渠率。
几年后,才捕到他們的大首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散卒失亡,復聚黨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無可柰何。
但是走散的士卒逃跑了,又聚集成黨,占據險要的山川作亂,往往群居一處,對他們無可奈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作 沈命法 ,曰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捕弗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於是朝廷頒行 沈命法 ,說群盜產生而官吏沒有發覺,或發覺卻沒有捕捉到規定的數額、有關的二千石以下至小的官員,凡主持此事的都要處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後小吏畏誅,雖有盜不敢發,恐不能得,坐課累府,府亦使其不言。
這以后,小官員怕被誅殺,縱然有盜賊也不敢上報,害怕捕不到,犯法被判刑又連累上級官府,上級官府也讓他們不要上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盜賊浸多,上下相為匿,以文辭避法焉。
所以盜賊更加多起來,上下互相隱瞞,玩弄文辭,逃避法律制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減宣者,楊人也。以佐史無害給事河東守府。
減宣是楊縣人,因為當佐史無比能干,被調到河東太守府任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衛將軍青使買馬河東,見宣無害,言上,徵為大廄丞。
將軍衛青派人到河東買馬,看到減宣能干無比,就向皇上推荐,被徵召到京城當了大廄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官事辨,稍遷至御史及中丞。
當官做事很公平,逐漸升任御史和中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獄,所以微文深詆,殺者甚眾,稱為敢決疑。
皇上派他處理主父偃和淮南王造反的案件,他用隱微的法律條文深究詆毀,所以被殺的人很多,被稱贊為敢於判決疑難案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數廢數起,為御史及中丞者几二十歲。
他屢次被免官又屢次被起用,當御史及中丞之官差不多有二十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溫舒免中尉,而宣為左內史。
王溫舒免去中尉之官,而減宣當左內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治米鹽,事大小皆關其手,自部署縣名曹實物,官吏令丞不得擅搖,痛以重法繩之。
他管理米和鹽的事,無論事大或事小都要親自經手,自己安排縣中各具體部門的財產器物,官吏中縣令和縣丞也不得擅自改動,甚至用重法來管制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官數年,一切郡中為小治辨,然獨宣以小致大,能因力行之,難以為經。
當官几年,其他各郡都辦好了一些小事而已,但是唯獨減宣卻能從小事辦到大事,能憑借他的力量加以推行,當然他的辦法也難以當做常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中廢。為右扶風,坐怨成信,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格殺信,吏卒格信時,射中上林苑門,宣下吏詆罪,以為大逆,當族,自殺。
他中途被罷官,后來又當了右扶風,因為怨恨他的屬官成信,成信逃走藏到上林苑中,減宣派郿縣縣令擊殺成信。官吏和士卒射殺成信時,射中了上林苑的門,減宣被交付法官判罪,法官認為他犯大逆不道的罪,判定為滅族,減宣就自殺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杜周任用。
杜周得到任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杜周者,南陽杜衍人。
杜周是南陽杜衍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義縱為南陽守,以為爪牙,舉為廷尉史。
義縱當南陽太守,把杜周當做得力助手,荐舉他當廷尉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事張湯,湯數言其無害,至御史。
他服事張湯,張湯屢次說他才能無比,官職升到御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使案邊失亡,所論殺甚眾。
派他審理邊境士卒逃亡的事,被判死刑的很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奏事中上意,任用,與減宣相編,更為中丞十余歲。
他上奏的事情合乎皇上的心意,被任用,同減宣相接替,改任中丞十多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治與宣相放,然重遲,外寬,內深次骨。
杜周治理政事與減宣相仿佛,但是處事慎重,決斷遲緩,外表寬松,內心深刻切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宣為左內史,周為廷尉,其治大放張湯而善候伺。
減宣當左內史,杜周當廷尉,他治理政事仿效張湯,而善於窺測皇上的意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所欲擠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釋者,久系待問而微見其冤狀。
皇上想要排擠的,就趁機加以陷害;皇上想要寬釋的,就長期囚禁待審,暗中顯露他的冤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客有讓周曰: 君為天子決平,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
門客有人責備杜周說: 為皇上公平斷案,不遵循五尺法律,卻專以皇上的意旨來斷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獄者固如是乎?
法官本來應當這樣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周曰: 三尺安出哉?
杜周說: 三尺法律是怎樣產生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
從前的國君認為對的就寫成法律,后來的國君認為對的就記載為法令。適合當時的情況就是正確的、何必要遵循古代法律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周為廷尉,詔獄亦益多矣。
待到杜周當了廷尉,皇上命令辦的案子也越發多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千石系者新故相因,不減百余人。
二千石一級的官員被拘捕的新舊相連,不少於一百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郡吏大府舉之廷尉,一歲至千余章。
郡國官員和上級官府送交尉辦的案件,一年中多達一千多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章大者連逮證案數百,小者數十人;遠者數千,近者數百里。
每個奏章所舉報的案子,大的要逮捕有關證人數百人,小的也要逮捕數十人;這些人,遠的几千里,近的數百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獄,吏因責如章告劾,不服,以笞掠定之。
案犯被押到京師會審時,官吏就要求犯人象奏章上說的那樣來招供,如不服,就用刑具拷打定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聞有逮皆亡匿。
於是人們聽到逮捕人的消息,都逃跑和藏匿起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獄久者至更數赦十有余歲而相告言,大抵盡詆以不道以上。
案件拖得久的,甚至經過几次赦免,十多年后還會被告發,大多數都以大逆不道以上的罪名加以誣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廷尉及中都官詔獄逮至六七萬人,吏所增加十萬余人。
廷尉及中都官奉詔辦案所逮捕的人多達六、七萬,屬官所捕又要增加十多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周中廢,後為執金吾,逐盜,捕治桑弘羊、衛皇后昆弟子刻深,天子以為盡力無私,遷為御史大夫。
杜周中途被罷官,后來當了執金吾,追捕盜賊,逮捕查辦桑弘羊和衛皇后兄弟的兒子,嚴苛酷烈,天子認為他盡職而無私,升任御史大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家兩子,夾河為守。
他的兩個兒子,分別當了河內和河南太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治暴酷皆甚於王溫舒等矣。
他治理政事殘暴酷烈比王溫舒等更厲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杜周初徵為廷史,有一馬,且不全;及身久任事,至三公列,子孫尊官,家訾累數巨萬矣。
杜周開始當廷史時,只有一匹馬,而且配備也不全;等到他長久當官,位列三公,子孫都當了高官,家中錢財積累數目多達好多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史公曰:自郅都、杜周十人者,此皆以酷烈為聲。
太史公說:從郅都到杜周十個人,都以嚴酷暴烈而聞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郅都伉直,引是非,爭天下大體。
但郅都剛烈正直,辯說是非,爭與國家有益的重大原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張湯以知陰陽,人主與俱上下,時數辯當否,國家賴其便。
張湯因為懂得觀察君王的喜怒哀樂而投其所好,皇上與他上下配合,當時屢次辯論國家大事的得失,國家他而得到益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趙禹時據法守正。
趙禹時常依據法律堅持正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杜周從諛,以少言為重。
杜周則順從上司的意旨、阿諛奉承,以少說話為重要原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張湯死後,網密,多詆嚴,官事浸以秏廢。
從張湯死后,法網嚴密,辦案多詆毀嚴酷,政事逐漸敗壞荒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九卿碌碌奉其官,救過不贍,何暇論繩墨之外乎!
九卿之官碌碌無為,只求保護官職,他們防止發生過錯尚且來不及,哪有時間研究法律以外的事情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此十人中,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其污者足以為戒,方略教導,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質有其文武焉。
但是這十個人中,那廉潔的完全可以成為人們的表率,那污濁的足以做人們的鑒戒,他們謀划策略,教導人們,禁止邪,一切作為,斯文有禮,恩威并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慘酷,斯稱其位矣。
執法雖然嚴酷,但這與他的職務是相稱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若蜀守馮當暴挫,廣漢李貞擅磔人,東郡彌仆鋸項,天水駱璧推咸,河東褚廣妄殺,京兆無忌、馮翊殷周蝮鷙,水衡閻奉朴擊賣請,何足數哉!
至於像蜀郡太守馮當凶暴地摧殘人,廣漢郡李貞擅自肢解百姓,東郡彌仆鋸斷人的脖子。天水郡駱璧椎擊犯人逼供定案,河東郡褚廣妄殺百姓,京兆的無忌、馮詡殷周的凶狠,水衡都尉閻奉拷打逼迫犯人出錢買得寬恕,哪里值得陳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足數哉!
哪里值得陳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韓王信者,故韓襄王孽孫也,長八尺五寸。
韓王韓信是原來韓襄王的庶出孫子,身高八尺五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項梁之立楚後懷王也,燕、齊、趙、魏皆已前王,唯韓無有後,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成為韓王,欲以撫定韓故地。
到了項梁擁立楚王的后代楚懷王的時候,燕國、齊國、趙國、魏國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國王,只有韓國后繼無人,所以才立了韓國諸公子中的橫陽君韓城為韓王,想以此來安撫原韓國的土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項梁敗死定陶,成餎懷王。
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韓成投奔楚懷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沛公引兵擊陽城,使張良以韓司徒降下韓故地,得信,以為韓將,將其兵從沛公入武關。
沛公帶軍隊進攻陽城時,命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韓國原有地槃,得到韓信,任命他為韓國將軍,帶領他的軍隊隨從沛公進入武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沛公立為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 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
沛公被立為漢王,韓信跟隨着沛公進入漢中,就說服漢王道: 項羽把自己的部下都封在中原附近地區,唯獨大王您處在這遙遠的地方,這等於降職!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
您部下士兵都是崤山以東的人,他們都踮起腳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鄉,趁着他們銳氣強盛向東進發,就可以爭奪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漢王回軍平定三秦時,就答應讓韓信為韓王,先任命他為韓太尉,帶兵去攻取韓國舊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就國,更以為列侯。
項羽所封的諸侯王都到各自的封地去,韓王韓成因沒跟隨項羽徵戰,沒有戰功,不派他到封地去,改封他為列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聞漢遣韓信略韓地,乃令故項籍游吳時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
等到聽說漢王派韓信攻取韓地,就命令自己游曆吳地時的吳縣縣令鄭昌做韓王以抗拒漢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二年,韓信略定韓十余城。
漢高祖二年,韓信平定了韓國的十几座城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王至河南,韓信急擊韓王昌陽城。
漢王到達河南,韓信在陽城猛攻韓王鄭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昌降,漢王乃立韓信為韓王,常將韓兵從。
鄭昌投降,漢王就立韓信為韓王,常帶領韓地軍隊跟隨漢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三年,漢王出滎陽,韓王信、周苛等守滎陽。
漢高祖三年,漢王撤出滎陽,韓王韓信和周苛等人守衛滎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楚敗滎陽,信降楚,已而得亡,復歸漢,漢復立以為韓王,竟從擊破項籍,天下定。
等到楚軍攻破滎陽,韓信投降了楚軍,不久得以逃出,又投歸漢王,漢王再次立他為韓王,最終跟從漢王擊敗項羽,平定了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五年春,遂與剖符為韓王,王潁川。
漢高祖五年春天,漢高祖就和韓信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明年春,上以韓信材武,所王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乃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御胡,都晉陽。
第二年春天,高祖認為韓信雄壯勇武,封地潁川北靠近鞏縣、洛陽,南逼近宛縣、葉縣,東邊則是重鎮淮陽,這些都是天下的戰略要地,就下詔命韓王韓信遷移到太原以北地區,以防備抵抗匈奴,建都晉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上書曰: 國被邊,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
韓信上書說: 我的封國緊靠邊界,匈奴多次入侵,晉陽距離邊境較遠,請允許我建都馬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許之,信乃徙治馬邑。
皇帝答應了,韓信就把都城遷到馬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
在這年秋天,匈奴冒頓單於重重包圍了韓信,韓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處求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
漢朝派人帶兵前往援救,但懷疑韓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漢朝之心,派人責備韓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韓信害怕被殺,於是就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并率軍攻打太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七年冬,上自往擊,破信軍銅鞮,斬其將王喜。
高祖七年冬天,皇帝親自率軍攻打韓信,在銅鞮擊敗韓信的軍隊,并將其部將王喜斬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信亡走匈奴。其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立趙苗裔趙利為王,復收信敗散兵,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
韓信逃跑投奔匈奴,他的部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人擁立趙王的后代趙利為王,又收編韓信被擊敗逃散的軍隊,并和韓信及匈奴冒頓單於商議一齊攻打漢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匈奴仗左右賢王將萬余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至晉陽,與漢兵戰,漢大破之,追至於離石,破之。
匈奴派遣左右賢王帶領一萬多騎兵和王黃等人駐扎在廣武以南地區,到達晉陽時,和漢軍交戰,漢軍打敗了他們,乘勝追到離石,又將他們打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匈奴復聚兵樓煩西北,漢令車騎擊破匈奴。
匈奴再次在樓煩西將地區聚集軍隊,漢高祖命令戰車部隊和騎兵把他們打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匈奴常敗走,漢乘勝追北,聞冒頓居代谷,高皇帝居晉陽,使人視冒頓,還報曰 可擊 。
匈奴總是敗逃,漢軍乘勝追擊敗兵,聽說冒頓單於駐扎在代谷,漢高祖當時在晉陽,派人去偵察冒頓,偵察人員回來報告說 可以出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遂至平城。
皇帝也就到達平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出白登,匈奴騎圍上,上乃使人厚遺閼氏。
皇帝出城登上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團團圍住,皇帝就派人送給匈奴王后閼氏許多禮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閼氏乃說冒頓曰: 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戹。
閼氏便勸冒頓單於說: 現在已經攻取了漢朝的土地,但還是不能居住下來;更何況兩國君主不互相圍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七日,胡騎稍引去。
過了七天,匈奴騎兵逐漸撒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天大霧,漢使人往來,胡不覺。
當時天降大霧,漢朝派人在白登山和平城之間往來,匈奴一點也沒有察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護軍中尉陳平言上曰: 胡者全兵,請令彊弩傅兩矢外鄉,徐行出圍。
護軍中尉陳平對皇帝說: 匈奴人都用長槍弓箭,請命令士兵每張強弩朝外搭兩支利箭,慢慢地撤出包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入平城,漢救兵亦到,胡騎遂解去。
撤進平城之后,漢朝的救兵也趕到了,匈奴的騎兵這才解圍離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亦罷兵歸。
漢朝也收兵而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韓信為匈奴將兵往來擊邊。
韓信為匈奴人帶兵往來在邊境一帶攻擊漢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十年,信令王黃等說誤陳豨。
漢高祖十年,韓信命王黃等人勸說陳豨,使其誤信而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十一年春,故韓王信復與胡騎入居參合,距漢。
十一年春天,前韓王韓信又和匈奴騎兵一起侵入參合,對抗漢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使柴將軍擊之,遺信書曰: 陛下寬仁,諸侯雖有畔亡,而復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
漢朝派遣柴將軍帶兵前去迎擊,柴將軍先寫給韓信說: 皇帝陛下寬厚仁愛,盡管有些諸侯背叛逃亡,但當他們再度歸順的時候,總是恢復其原有的爵位名號,并不加誅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