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更命東垣為真定。
把東垣改名真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黃、曼丘臣其麾下受購賞之,皆生得,以故陳豨軍遂敗。
王黃、曼丘臣的部下所有被懸賞徵求的,一律都被活捉,因此陳豨的軍隊也就徹底潰敗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還至洛陽。
皇帝回到洛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曰: 代居常山北,趙乃從山南有之,遠。
皇帝說: 代郡地處常山的北面,趙國卻從山南來控制它,太遙遠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立子恆為代王,都中都,代、雁門皆屬代。
於是就封兒子劉垣為代王,以中都為國都,代郡、雁門都隸屬代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高祖十二年冬,樊噲軍卒追斬豨於靈丘。
高祖十二年冬天,樊噲的士卒追到靈丘把陳豨斬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史公曰: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以詐力成功,遭漢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稱孤。
太史公說:韓信、盧綰并不是一向積德累善的世家,而是僥幸於一時隨機應變,以欺詐和暴力獲得成功,正趕上漢朝剛剛建立,所以才能夠分封領土,南面為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內見疑彊大,外倚蠻貊以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窮智困,卒赴匈奴,豈不哀哉!
在內由於勢力強大而被懷疑,在外倚仗着外族作援助。因此日益被皇帝疏遠,自陷危境,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最終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難道不可悲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陳豨,梁人,其少時數稱慕魏公子;及將軍守邊,招致賓客而下士,名聲過實。
陳豨是梁地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每每稱贊,傾慕魏公子信陵君;等到后來他率領軍隊守衛邊疆,招集賓客,禮賢下士,名聲超過了實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周昌疑之,疵瑕頗起,懼禍及身,邪人進說,遂陷無道。
周昌懷疑他,許多過失也就從這里產生了,由於害怕災禍臨頭,奸邪小人又乘機進說,於是終於使自己陷於大逆不道的境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戲悲夫!
唉呀,太可悲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計之生孰成敗於人也深矣!
由此可見,謀慮的成熟與否和成敗如何,這對一個人的影響太深遠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梁成安人也,後徙睢陽。
御史大夫韓安國,是梁國成安縣人,后適居睢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嘗受韓子、雜家說於騶田生所。事梁孝王為中大夫。
曾經在鄒縣田先生之處學習《韓非子》和雜家的學說。事奉梁孝王,擔任中大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為將,扞吳兵於東界。
吳楚七國叛亂的時候,梁孝王派韓安國和張羽擔任將軍,在東線抵御吳國的軍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張羽力戰,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梁。
因為張羽奮力作戰,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國梁國的防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
吳楚叛亂平息,韓安國和張羽的名聲從此顯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梁孝王,景帝母弟,竇太后愛之,令得自請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戲,僭於天子。
梁孝王,是漢景帝的同母弟弟,竇太后很喜歡他,允許他有自己推舉梁國國相和二千石級官員人選的權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子聞之,心弗善也。
他進出、游戲的排場,比擬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見,案責王所為。
景帝聽說后,心中很不高興。竇太后知道景帝不滿,就遷怒於梁國派來的使者,拒絕接見他們,而向他們查問責備梁王的所作所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韓安國為梁使,見大長公主而泣曰: 何梁王為人子之孝,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
當時韓安國是梁國的使者,便去進見大長公主,哭着說: 為什么太后對於梁王作為兒子的孝心、作為臣下的忠心,竟然不能明察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前日吳、楚、齊、趙七國反時,自關以東皆合從西鄉,惟梁最親為艱難。
從前吳、楚、齊、趙等七國叛亂時,從函谷關以東的諸侯都聯合起來向西進軍,只有梁國最忠於朝廷,成為叛軍進攻的阻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諸侯擾亂,一言泣數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將兵擊卻吳楚,吳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
梁王想到太后和皇上在關中,而諸侯作亂,一談起這件事,眼淚就一行行流下,跪着送我等六人,領兵擊退吳楚叛軍,吳楚叛軍也因為這個緣故不敢向西進軍,而終於失敗滅亡,這都是梁王的力量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太后以小節苛禮責望梁王。
現在太后卻為了一些苛細的禮節責怪抱怨梁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見者大,故出稱蹕,入言警,車旗皆帝所賜也,即欲以侘鄙縣,驅馳國中,以夸諸侯,令天下盡知太后、帝愛之也。
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所見的場面很大,因此出行開路清道,禁止人們通行,回宮強調戒備,梁王的車子、旗幟都是皇帝所賞賜的,他就是想用這些在邊遠的小縣炫耀,在國中讓車馬來回奔馳,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后和皇帝喜愛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梁使來,輒案責之。
現在梁使到來,就查問責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為。
梁王恐懼,日夜流淚思念,不知如何是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梁王之為子孝,為臣忠,而太后弗卹也?
為什么梁王作為兒子孝順,作為臣下忠心,而太后竟不憐惜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大長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 為言之帝。
大長公主把這些話詳細地告訴了竇太后,竇太后高興地說: 我要替他把這些話告訴皇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謝太后曰: 兄弟不能相教,乃為太后遺憂。
轉告之后,景帝內心的疙瘩才解開,而且摘下帽子向太后認錯說: 我們兄弟間不能互相勸教,竟給太后您增添了憂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悉見梁使,厚賜之。
於是接見了梁王派來的所有使者,重重地賞賜了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後梁王益親驩。
從這以后梁王更加受寵愛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后、長公主更賜安國可直千余金。
竇太后、大長公主再賞賜韓安國價值約千余金的財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名由此顯,結於漢。
他的名聲因此顯著,和朝廷有了聯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後安國坐法抵罪,蒙獄吏田甲辱安國。
后來韓安國因犯法被判罪,蒙縣的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安國曰: 死灰獨不復然乎?
韓安國說: 死灰難道就不會復燃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田甲曰: 然即溺之。
田甲說: 要是再燃燒就撒一泡尿澆滅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無何,梁內史缺,漢使使者拜安國為梁內史,起徒中為二千石。
過了不久,梁國內史的職位空缺,漢朝廷派使者任命韓安國為梁國內史,從囚徒中起家擔任二千石級的官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田甲亡走。
田甲棄官逃跑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安國曰: 甲不就官,我滅而宗。
韓安國說: 田甲不回來就任,我就要滅掉你的宗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甲因肉袒謝。
田甲便脫衣露胸前去謝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安國笑曰: 可溺矣!
韓安國笑着說: 你可以撒尿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公等足與治乎?
像你們這些人值得我懲辦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卒善遇之。
最后友好地對待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梁內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齊人公孫詭,說之,欲請以為內史。
梁國內史空缺之際,梁孝王剛剛延攬來齊人公孫詭,很喜歡他,打算請求任命他為內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竇太后聞,乃詔王以安國為內史。
竇太后聽到了,於是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韓安國做內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公孫詭、羊勝說孝王求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漢大臣不聽,乃陰使人刺漢用事謀臣。
公孫詭、羊勝游說梁孝王,要求他向漢景帝請求做皇位繼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情,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應就暗地里派人行刺當權的謀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殺故吳相袁盎,景帝遂聞詭、勝等計畫,乃遣使捕詭、勝,必得。
以至殺害了原吳國國相袁盎,景帝便聽到了公孫詭、羊勝等人的謀划,於是派使者務必捉拿到公孫詭、羊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使十輩至梁,相以下舉國大索,月余不得。
漢派使者十几批來到梁國,自梁國國相以下全國大搜查,一個多月還是沒有抓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內史安國聞詭、勝匿孝王所,安國入見王而泣曰: 主辱臣死。
內史韓安國聽到公孫詭、羊勝隱藏在梁孝王宮中,韓安國入宮進見梁孝王,哭着說: 主上受到恥辱臣下罪當該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大王無良臣,故事紛紛至此。
大王沒有好的臣下所以事情才紊亂到這種地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詭、勝不得,請辭賜死。
現在既然抓不到公孫詭、羊勝,請讓我向您辭別,并賜我自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曰: 何至此?
梁孝王說: 你何必這樣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安國泣數行下,曰: 大王自度於皇帝,孰與太上皇之與高皇帝及皇帝之與臨江王親?
韓安國眼淚滾滾而下,說道: 大王自己考慮一下,您與皇上的關系比起太上皇與高皇帝以及皇上與臨江王,哪個更親密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王曰: 弗如也。
梁孝王說: 比不上他們親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安國曰: 夫太上、臨江親父子之間,然而高帝曰 提三尺劍取天下者朕也 ,故太上皇終不得制事,居於櫟陽。
梁孝王說: 太上皇、臨江王與高皇帝、皇上都是父子之間的關系,但是高皇帝說: 拿着三尺寶劍奪取天下的人是我啊 ,所以太上皇最終也不能過問政事,住在櫟陽宮。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臨江王,適長太子也,以一言過,廢王臨江;用宮垣事,卒自殺中尉府。
臨江王是嫡長太子,只因為他母親一句話的過錯就被廢黜降為臨江王;又因建宮室時侵占了祖廟牆內空地的事,終於自殺於中尉府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者?
為什么這樣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治天下終不以私亂公。
因為治理天下終究不能因私情而損害公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語曰: 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為虎?
欲話說: 即使是親生父親,怎么知道他不會變成老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為狼?
即使是親兄弟怎么知道他不會變成惡狼?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
現在大王您位列諸侯,卻聽信一個邪惡臣子的虛妄言論,違反了皇上的禁令,阻撓了聖明的法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
皇上因為太后的緣故,不忍心用法令來對付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終不覺寤。
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能自己改過,可是大王始終不覺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
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還能依靠誰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語未卒,孝王泣數行下,謝安國曰: 吾今出詭、勝。
話還沒有說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謝韓安國說: 我現在就交出公孫詭、羊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詭、勝自殺。
公孫詭、羊勝兩人自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使還報,梁事皆得釋,安國之力也。
漢朝廷的使者回去報告了情況,梁國的事情都得到了解決,這是韓安國的力量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國。
於是漢景帝、竇太后更加看重韓安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王卒,共王即位,安國坐法失官,居家。
梁孝王逝世,恭王即位,韓安國因為犯法丟了官,閑居在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為漢太尉,親貴用事,安國以五百金物遺蚡。
建元年間,武安侯田蚡擔任漢朝太尉,受寵幸而掌大權,韓安國拿了價值五百金的東西送給田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蚡言安國太后,天子亦素聞其賢,即召以為北地都尉,遷為大司農。
田蚡向王太后說到韓安國,皇上也常說韓安國的賢能,就把他召來擔任北地都尉,后來升為大司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閩越、東越相攻,安國及大行王恢將。
閩越、東越互相攻伐,韓安國和大行王恢領兵前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未至越,越殺其王降,漢兵亦罷。
還沒有到達越地,越人就殺死了他們的國王向漢朝投降,漢軍也就收兵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建元六年,武安侯為丞相,安國為御史大夫。
建元六年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韓安國擔任御史大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匈奴來請和親,天子下議。
匈奴派人前來請求和親,皇上交由朝臣討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大行王恢,燕人也,數為邊吏,習知胡事。
大行令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議曰: 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倍約。
他議論說: 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不如勿許,興兵擊之。
不如不答應,出動軍隊攻打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安國曰: 千里而戰,兵不獲利。
韓安國說: 派軍隊去千里之外作戰,不會取得勝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匈奴負戎馬之足,懷禽獸之心,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
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着禽獸般的心腸,遷移如同群鳥飛翔,很難控制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得其地不足以為廣,有其眾不足以為彊,自上古不屬為人。
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開疆拓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屬於我們的百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數千里爭利,則人馬罷,虜以全制其敝。
漢軍到几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攻擊我們的弱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非初不勁,末力衰也。
況且強弩之末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從下往上刮的強風,到了最后,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并不是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最后力量衰竭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擊之不便,不如和親。
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群臣議者多附安國,於是上許和親。
群臣的議論多數附合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明年,則元光元年,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匈奴初和親,親信邊,可誘以利。
和親的第二年,就是元光元年,雁門郡馬邑城的豪紳聶翁壹通過大行王恢告訴皇上說: 匈奴剛與漢和親,親近信任邊地之民,可以用財利去引誘他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陰使聶翁壹為間,亡入匈奴,謂單於曰: 吾能斬馬邑令丞吏,以城降,財物可盡得。
於是暗中派遣聶翁壹做間諜,逃到匈奴,對單於說: 我能殺死馬邑城的縣令縣丞等官吏,將馬邑城獻給您投降,財物可以全部得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單於愛信之,以為然,許聶翁壹。
單於很信任他,認為他說的有道理,便答應了聶翁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聶翁壹乃還,詐斬死罪囚,縣其頭馬邑城,示單於使者為信。
聶翁壹就回來了,斬了死囚的頭,把他的腦袋懸掛在馬邑城上,假充是馬邑城官吏的頭,以取信於單於派來的使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曰: 馬邑長吏已死,可急來。
說道: 馬邑城的長官已經死了,你們可以趕快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單於穿塞將十余萬騎,入武州塞。
於是單於率領十余萬騎兵穿過邊塞,進入武州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當是時,漢伏兵車騎材官二十余萬,匿馬邑旁谷中。
正在這個時候,漢王朝埋伏了戰車、騎兵、步兵三十多萬,隱藏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
衛尉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太仆公孫賀擔任輕車將軍,大行王恢擔任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擔任材官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諸將皆屬護軍。
御史大夫韓安國擔任護軍將軍,諸位將軍都隸屬護軍將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約單於入馬邑而漢兵縱發。
互相約定,單於進入馬邑城時漢軍的伏兵就奔馳出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恢、李息、李廣別從代主擊其輜重。
王恢、李息、李廣另外從代郡主攻匈奴的軍用物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單於入漢長城武州塞。
當時單於進入漢長城武州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未至馬邑百余里,行掠鹵,徒見畜牧於野,不見一人。
距離馬邑城還有一百多里,將要搶奪劫掠,可是只看見牲畜放養在荒野之中,卻見不到一個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