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於是戎狄或居於陸渾,東至於衛,侵盜暴虐中國。中國疾之,故詩人歌之曰 戎狄是應 , 薄伐獫狁,至於大原 , 出輿彭彭,城彼朔方 。 | 於是戎狄中的一些人就住到了陸渾,東部到達了衛國,侵犯虐害中原人民,中原人痛恨他們,所以《經》的作者們作詩說 打擊戎狄 , 討伐獫狁,到達大原 , 出動軍車,戰馬盛多 , 在北方筑城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於晉。 | 周襄王在外住了四年,於是派使者向晉國告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晉文公初立,欲修霸業,乃興師伐逐戎翟,誅子帶,迎內周襄王,居於雒邑。 | 當時晉文公剛剛即位執政,想要創建霸業,就發兵討伐并驅逐了戎狄,殺了子帶,迎回周襄王,居住在洛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是之時,秦晉為彊國。 | 在那時候,秦、晉是強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晉文公攘戎翟,居於河西、洛之間,號曰赤翟、白翟。 | 晉文公趕跑的戎狄,戎狄居住在河西的圁水、洛水之間,稱為赤狄、白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故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翟、鎔之戎,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 | 秦穆公得到由余的幫助,使西戎八個國家都向秦國臣服,所以從隴地往西有緜諸、緄戎、狄、等戎族,歧山、梁山、涇水,漆水以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等戎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 | 而晉國北部有林胡、樓煩等戎族,燕國北部有東胡和山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長,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 | 各自分散居住在溪谷里,都有自己的君長,常常相聚在一起的竟有百多個戎族部落,但都不能相互統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是之後百有余年,晉悼公使魏絳和戎翟,戎翟朝晉。 | 此后一百多年,晉悼公派魏絳與戎狄人講和,戎狄都朝見晉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百有余年,趙襄子逾句注而破并代以臨胡貉。 | 以后百多年,趙襄子越過句注山,擊敗并合并了代地,逼近胡人和貉人居住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既與韓魏共滅智伯,分晉地而有之,則趙有代、句注之北,魏有河西、上郡,以與戎界邊。 | 這以后,趙襄子與韓康子、魏桓子共同消滅了智伯,瓜分了晉國并占有了它的國土。這樣,趙國就占有了代地與句注山以北的土地,魏國占有了河西和上郡,因此就和戎人接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義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蠶食,至於惠王,遂拔義渠二十五城。 | 這之后,義渠的戎人修建城郭守衛自己,而秦國逐漸蠶食他們,到了惠王時,就攻取了義渠的二十五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惠王擊魏,魏盡入西河及上郡於秦。 | 惠王攻打魏國,魏國把西河和上郡都給了秦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 | 秦昭王時,義渠戎人之王與宣太后亂通,生下兩個孩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 | 宣太后在甘泉宮謀殺了義渠戎王,於是發兵討伐并消滅了義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 | 於是秦國占有了隴西、北地、上郡,修筑長城抵御匈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 | 而趙武靈王也改變風俗,穿起胡服,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打敗了北方的林胡、樓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筑長城,自代并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云中、雁門、代郡。 | 修筑長城,從代地沿着陰山修下去,直到高闕,建起關塞,設置云中郡、雁門、代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余里。 | 這以后燕國有位賢能的將領叫秦開,到胡人那里做人質,胡人特別信任他,他回國后襲擊并打跑了東胡,東胡后退千余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 | 當年那位同荊軻一起去刺殺秦王的秦舞陽,就是秦開的孫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燕亦筑長城,自造陽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 燕國也修筑長城,從造陽修到襄平;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來抵御胡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 | 這個時候,具有文明禮俗且又經常彼此攻伐的大國共有七個,而其中三個和匈奴臨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後趙將李牧時,匈奴不敢入趙邊。 | 后來李牧當趙國將軍時,匈奴不敢進入趙國的邊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筑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 | 其后秦朝滅亡了六國,秦始皇便派蒙恬領十萬大軍向北攻打匈奴,把黃河以南的土地全都收復,憑借黃河為邊塞,近黃河修起四十四座縣城,遷徙因犯罪而被罰守邊的人到這里,充實這些縣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陽,因邊山險巉谿谷可繕者治之,起臨洮至遼東萬余里。 | 又修起直通大道,從九原直到云陽,利用山邊、險要的溝塹、溪谷等可以修繕的地方筑起城池,起自臨洮,終於遼東,長達萬余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 | 又渡過黃河,占據了陽山、北假一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是之時,東胡彊而月氏盛。 | 這時,東胡強大而月氏興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匈奴單於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 | 匈奴的單於叫頭曼,頭曼打不過秦,就向北遷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十余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 | 過了十多年,蒙恬死去,諸侯背叛了秦國,中原混亂,那些被秦謫守邊疆的人也都離此而回。於是匈奴得到寬緩之機,又漸漸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與中原舊有的關塞接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單於有太子名冒頓。 | 單於有位太子叫冒頓,后來單於所愛的瘀氏生了個小兒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有所愛閼氏,生少子,而單於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冒頓既質於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 | 單於就想廢除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於是便派冒頓到月氏去當人質。冒頓即已來到月氏當了人質,而頭曼卻急攻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偷了月氏的良馬,騎着它逃回匈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 | 頭曼認為他勇猛,就命令他統領一萬騎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 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 冒頓就制造了一種響箭,訓練他的部下騎馬射箭的本領,下令說: 凡是我的響箭所射的目標,如果誰不跟着我全力去射擊它,就斬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輒斬之。 | 首先射獵鳥獸,有人不射響箭所射的目標,冒頓就把他殺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 | 不久,冒頓以響箭射擊自己的良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擊的,冒頓立即殺了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居頃之,復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復斬之。 | 過了些日子,冒頓又用響箭射擊自己的心愛的妻子,左右之人有感到恐懼的,不敢射擊,冒頓又把他們殺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於善馬,左右皆射之。 | 過些日子,冒頓出去打獵,用響箭射擊單於的良馬,左右之人都跟着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 | 於是冒頓知道他左右的人都是可以用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從其父單於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於頭曼,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 | 他跟隨單於頭曼去打獵,用響箭射擊頭曼的頭,他左右的人也都跟隨響箭射死了單於頭曼,於是把他的后母及弟弟和不服從的大臣全部殺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自立為單於。 | 冒頓自己立自己為單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既立,是時東胡彊盛,聞冒頓殺父自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頭曼時有千里馬。 | 冒頓當了單於后,這時東胡強大興盛,聽說冒頓殺父自立,就派使者對冒頓說,想得到頭曼時的千里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問群臣,群臣皆曰: 千里馬,匈奴寶馬也,勿與。 | 冒頓問群臣,群臣都說: 千里馬是匈奴的寶馬,不要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曰: 柰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 | 冒頓說: 怎可同人家是鄰國卻吝惜一匹馬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與之千里馬。 | 於是就把千里馬給了東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居頃之,東胡以為冒頓畏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單於一閼氏。 | 過了一段時間,東胡以為冒頓怕他,就派使者對冒頓說,想要單於的一個閼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復問左右,左右皆怒曰: 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 | 冒頓又詢問左右之臣,左右大臣皆發怒說: 東胡沒有道理,竟然想要閼氏,請出兵攻打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曰: 柰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 | 冒頓說: 怎可同人家為領國卻吝惜一個女人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 | 於是就把自己喜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東胡王愈益驕,西侵。 | 東胡王愈來愈驕傲,向西進犯侵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與匈奴間,中有棄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邊為甌脫。 | 東胡與匈奴之間有一塊空地,沒人居住,這地方有一千多里,雙方都在這空地的兩邊修起哨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東胡使使謂冒頓曰: 匈奴所與我界甌脫外棄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 | 東胡派使者對冒頓說: 匈奴同我們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們匈奴不能去,我們想占有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問群臣,群臣或曰: 此棄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 | 冒頓徵求群臣意見,群臣中有人說: 這是被丟棄的空地,給他們也可以,不給他們也可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冒頓大怒曰: 地者,國之本也,柰何予之! | 於是冒頓大怒,說: 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可給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言予之者,皆斬之。 | 那些說給東胡空地的人都被殺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上馬,令國中有後者斬,遂東襲擊東胡。 | 冒頓上馬,命令國內如有后退者就殺頭,於是向東襲擊東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東胡初輕冒頓,不為備。 | 東胡最初輕視匈奴,因此沒做防備。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冒頓以兵至,擊,大破滅東胡王,而虜其民人及畜產。 | 等到冒頓領兵到來,一開戰就大敗東胡,消滅了東胡王,而且俘虜了東胡百姓和掠奪了牲畜財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既歸,西擊走月氏,南并樓煩、白羊河南王。 | 匈奴冒頓歸來后,又打跑了西邊的月氏,吞并了南邊的樓煩和白羊河南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朝、膚施,遂侵燕、代。 | 并完全收復了秦派蒙恬從匈奴人那里奪去的土地,與漢朝以原來的河南塞為界,直到朝和膚施兩地,於是侵犯燕國和代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余萬。 | 這時漢軍正與項羽的大兵相互抗爭,中原地區被戰爭搞得疲憊不堪,所以冒頓才能獨自強大,擁有能拉弓射箭的軍隊三十余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余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云。 | 從淳維到頭曼有一千多年,匈奴勢力時大時小,經常離散分化,因為時間久遠,所以他們的世系不能依次排列出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云。 | 但是到了冒頓當單於時,匈奴勢力最強大,使北方夷人完全服從自己的統治,而與南方的中國成為敵國,此后,他們的世系,國家的官位名號才能被記錄下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 | 匈奴設置了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官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匈奴謂賢曰 屠耆 ,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 | 匈奴人把 賢 稱為 屠耆 ,所以常常讓太子做左屠耆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 萬騎 。 | 從左、右賢王以下直到當戶,官職大的擁有萬名騎兵,小的也有數千騎兵,共有二十四位長官,確定名號稱 萬騎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大臣皆世官。 | 諸位大臣的官職是世襲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 | 呼衍氏、蘭氏,后來又有須卜氏,這三姓是他們的貴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往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單於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 | 諸位左方的王和將居住在東方,直到上谷郡以東,東邊與穢貉和朝鮮接界。右方的王和將居住在西方,直到上郡以西,和月氏、氏、羌接壤。而單於的王庭所在地一直延伸到代、云中兩郡。他們各有自己的分地,追尋水草而遷徙住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左右骨都侯輔政。 | 左、右賢王和左、右谷蠡王是最大的,左、右骨都侯輔佐單於治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之屬。 | 二十四長官也各自設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等屬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歲正月,諸長小會單於庭,祠。 | 每年正月,各位官長在單於王庭有小的聚會,舉行祭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月,大會蘢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 五月,在蘢城有大的聚會,祭祀祖先、天地神、鬼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秋,馬肥,大會蹛林,課校人畜計。 | 秋天,馬肥壯之時,在蹛林有大的集會,考核和計算人口和牲畜的數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盜者沒入其家;有罪小者軋,大者死。 | 匈奴的法律規定,有意殺人并將刀劍拔出刀鞘一尺的就判死刑,犯盜竊罪的沒收他的家產;犯罪輕者判壓碎骨節的刑罰,重者處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獄久者不過十日,一國之囚不過數人。 | 坐牢最久者不過十天,一國的犯人不過几人而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單於朝出營,拜日之始生,夕拜月。 | 單於在早晨走出營地,去拜初升的太陽,傍晚拜月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坐,長左而北鄉。 | 就坐時,年長的在左邊,而且要面朝北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日上戊己。 | 對於日期,他們崇尚戊日和己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送死,有棺槨金銀衣裘,而無封樹喪服;近幸臣妾從死者,多至數千百人。 | 他們安葬死者,有棺槨、金銀和衣裘,但卻沒有墳和樹以及喪服。單於死后,他所親近和寵幸的大臣妻妾跟隨陪葬的,多至數十人或上百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 | 准備打仗時,要先觀察星月,如果月亮圓滿就去進攻,月亮虧缺就退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攻戰,斬首虜賜一卮酒,而所得鹵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 | 匈奴人在攻伐徵戰時,誰殺死敵人或俘虜敵人,都要賞賜一壺酒,所繳獲的戰利品也分給他們,抓到的人也給予他們充做奴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其戰,人人自為趣利,善為誘兵以冒敵。 | 所以在打仗時,每個人都自動地去尋求自己的利益,善於埋伏軍隊以突然迎擊敵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云散矣。 | 所以他們見到敵兵就去追逐利益,如同鳥兒飛集一處。如果遇到危難失敗,隊伍就會瓦解,如同云霧消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戰而扶輿死者,盡得死者家財。 | 戰爭中誰能將戰死的同伴尸體運回來,就可得到死者的全部家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 | 后來,冒頓又徵服了北方的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諸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匈奴貴人大臣皆服,以冒頓單於為賢。 | 於是匈奴的貴族、大臣都心服冒頓,認為冒頓單於是賢能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漢初定中國,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 | 這時,漢朝剛剛平定了中國,把韓王信改派到代地,建都馬邑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匈奴大攻圍馬邑,韓王信降匈奴。 | 匈奴大規模進攻馬邑,韓王信投降了匈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 | 匈奴得到了韓信,於是率兵向南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 | 高帝親自領兵前去迎擊匈奴,正遇上冬天嚴寒下雪的天氣,戰士凍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於是冒頓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 | 漢軍追趕冒頓,冒頓把他的精銳軍隊隱藏起來,只出現了一些老弱殘兵。於是漢朝出動全部軍隊,多半是步兵,共三十二萬人,向北追擊匈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 高帝首先到達平城,步兵還未全到,冒頓指揮他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在白登山把高帝包圍起來。七天之內,漢軍內外不能相互救助軍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駹馬,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 | 匈奴的騎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馬,在東方的全是青馬,在北方的全是黑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閼氏乃謂冒頓曰: 兩主不相困。 | 高帝就派使者秘密地送給閼氏很多禮物,閼氏就對冒頓說: 兩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圍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得漢地,而單於終非能居之也。 | 如果得到漢朝的土地,單於終究是不能在那里居住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漢王亦有神,單於察之。 | 而且漢王也有神的幫助,希望單於認真考慮這件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 | 冒頓與韓王信的將軍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王黃與趙利的軍隊沒按時到來,冒頓疑心他們同漢軍有預謀,就釆納了閼氏的建議,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使劉敬結和親之約。 | 於是高帝命令戰士都拉滿弓,箭上弦,面朝外,從冒頓解圍的那個通道一直沖出來,最后同漢朝大軍相會合。冒頓於是領兵而去,而高帝也率兵歸來,派劉敬到匈奴締結和親的盟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後韓王信為匈奴將,及趙利、王黃等數倍約,侵盜代、云中。 | 此后,韓王信當上匈奴的將軍,他同趙利和王黃屢次違背漢與匈奴所訂的盟約,侵擾掠奪代郡和云中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居無几何,陳豨反,又與韓信合謀擊代。 | 過了不久的時間,漢朝將軍陳豨謀反,又合韓信合謀進攻代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saved queries yet
Save your SQL queries to embed, download, and access them later. Queries will appear here once sa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