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漢使樊噲往擊之,復拔代、雁門、云中郡縣,不出塞。 | 漢朝派遣樊噲前去阻擊他們,重新攻占了代郡、雁門和云中等郡縣,但卻沒有越過邊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匈奴以漢將眾往降,故冒頓常往來侵盜代地。 | 這時,匈奴因為一些漢朝的將軍前來投降,所以冒頓常常往來於代地,進行侵擾劫奪活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漢患之,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於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以和親,冒頓乃少止。 | 於是漢朝對此感到憂慮,高帝就派劉敬送漢朝皇族的公主去給單於當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一定數量的棉絮、繒、酒、米和食物,相互結為兄弟,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稍為停止侵擾活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燕王盧綰反,率其黨數千人降匈奴,往來苦上谷以東。 | 后來,燕王盧綰造反,率領他的黨徒數千人投降了匈奴,往來於上谷以東,給當地人造成苦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祖崩,孝惠、呂太后時,漢初定,故匈奴以驕。 | 高祖死去,孝惠帝、呂太后時期,漢王朝剛剛安定,所以匈奴顯得驕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冒頓乃為書遺高后,妄言。 | 冒頓就寫信給呂太后,胡說一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后欲擊之,諸將曰: 以高帝賢武,然尚困於平城。 | 呂太后想攻打他,諸位將軍說: 憑着高帝的賢明和武功,尚且在平城被圍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高后乃止,復與匈奴和親。 | 於是呂太后才放棄進攻的主張,又和匈奴和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孝文帝初立,復修和親之事。 | 到孝文帝剛剛繼位時,又推行和親之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侵盜上郡葆塞蠻夷,殺略人民。 | 孝文帝三年的五月,匈奴右賢王進入河南地居住,侵擾掠奪在邊塞小城的蠻夷,屠殺搶掠人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孝文帝詔丞相灌嬰發車騎八萬五千,詣高奴,擊右賢王。 | 於是孝文帝下令讓丞相灌嬰出動八萬五千戰車和騎兵,前往高奴,攻打右賢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右賢王走出塞。 | 右賢王逃跑到塞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文帝幸太原。是時濟北王反,文帝歸,罷丞相擊胡之兵。 | 漢文帝親到太原,這時濟北王劉興居造反,文帝就回到京城,解散了丞相派去打匈奴的軍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明年,單於遺漢書曰: 天所立匈奴大單於敬問皇帝無恙。前時皇帝言和親事,稱書意,合歡。 | 第二年,匈奴單於送給漢朝一封信說: 上天所立的匈奴大單於恭敬地問侯皇帝平安,前些時候,皇帝說過和親的事,和來信說的意思相合,雙方都高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邊吏侵侮右賢王,右賢王不請,聽後義盧侯難氏等計,與漢吏相距,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 | 漢朝邊境的官吏侵擾和侮辱右賢王,右賢王沒有請示單於,卻聽信了后義盧侯難氏等人的計謀,同漢朝官吏相抗拒,斷絕了匈奴與漢朝皇帝締結的條約,離間了漢與匈奴的兄弟般的親密關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皇帝讓書再至,發使以書報,不來,漢使不至,漢以其故不和,鄰國不附。 | 皇帝責備匈奴的書信第二次送來,我們派出使者送信報告情況,結果使者被漢朝扣留未歸,而漢朝的使者也不到匈奴來,漢朝因為這個原因不同我們和解,我們鄰國也不能歸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以小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之西求月氏擊之。 | 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的緣故,我懲罰右賢王,派他到西邊去尋找月氏打擊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彊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 | 依上天的福佑,官吏和士卒皆很精良,戰馬強壯有力,因此已平滅了月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殺死,并降服了一般百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 平定了樓蘭、烏孫、呼揭和他們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都變成匈奴的臣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 | 那些善於彎弓射箭的人們,合并成一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北州已定,原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以應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 | 北方已經安定,我們願意停戰,修養兵士,喂養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舊有的條約,以使邊疆百姓得到安寧,順應匈奴與漢人從古以來的好關系,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平安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未得皇帝之志也,故使郎中系雩淺奉書請,獻橐他一匹,騎馬二匹,駕二駟。 | 我們尚不知皇帝的心意,所以派郎中系雩淺呈送書信請示皇上,并獻上駱駝一匹,戰馬二匹,駕車之馬八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則且詔吏民遠舍。 | 皇帝如果不希望匈奴近漢朝的邊塞,那么我就詔告官吏百姓居住到遠離漢朝邊塞的地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者至,即遣之。 | 使者到達后,請即刻讓他回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六月中來至薪望之地。 | 在六月中旬,匈奴使者來到薪望這地方。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書至,漢議擊與和親孰便。 | 書信送到后,漢朝就商議攻打和和親兩種政策那種更有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公卿皆曰: 單於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 | 公卿們都說: 單於剛打敗月氏,正處在勝利的有利時機,不能攻打他,況且得到匈奴的土地,都是低窪鹽堿地,不能居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和親甚便。 | 還是和親特別有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許之。 | 漢朝答應了匈奴的請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孝文皇帝前六年,漢遺匈奴書曰: 皇帝敬問匈奴大單於無恙。使郎中系雩淺遺朕書曰: 右賢王不請,聽後義盧侯難氏等計,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漢以故不和,鄰國不附。 | 孝文皇帝前元六年,漢朝送給匈奴的信中說: 皇帝敬問匈奴大單於平安,郎中系雩淺送給我的信中說: 右賢王沒請示單於,聽信了后義盧侯難氏等的計謀,斷絕了匈奴和漢朝國君的和約,離間了兄弟般的親密關系,漢朝因此不肯與我們和解,鄰國也不能為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以小吏敗約,故罰右賢王使西擊月氏,盡定之。 | 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所以罰右賢王讓他到西邊去攻打月氏,完全平定了他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原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 | 願意停戰,修養士卒,喂養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舊有的和約,以使邊民得到安寧,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安定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甚嘉之,此古聖主之意也。 | 我很贊賞這一想法,這是古代聖明君主的心意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與匈奴約為兄弟,所以遺單於甚厚。 | 漢朝和匈奴締結和約,結為兄弟,拿來送給匈奴的東西非常丰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倍約離兄弟之親者,常在匈奴。 | 違背和約、離間兄弟般的親密關系的卻常常是匈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右賢王事已在赦前,單於勿深誅。 | 但是右賢王的事已經出現在大赦之前,單於不要深責此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單於若稱書意,明告諸吏,使無負約,有信,敬如單於書。 | 單於的行動如果能同來信中所表示的相符合,明確告知各位官吏,讓他們不要違背和約,要守信用,我將謹慎地按照單於信中的請求對待此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者言單於自將伐國有功,甚苦兵事。 | 使者說單於親自率軍討伐別的國家而有功勞,卻甚為戰爭而苦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服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比余一,黃金飾具帶一,黃金胥紕一,繡十匹,錦三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謁者令肩遺單於。 | 現在有皇帝穿戴的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件,比余一個,黃金裝飾的衣帶一件,黃金帶鈎一件,繡花綢十匹,錦緞三十匹,赤綈和綠繒各四十匹,派中大夫意、謁者令肩贈送單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頃之,冒頓死,子稽粥立,號曰老上單於。 | 這以后不久,冒頓死去,他兒子稽粥當了君王,叫做老上單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老上稽粥單於初立,孝文皇帝復遣宗室女公主為單於閼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公主。 | 老上稽粥單於剛剛繼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單於的閼氏,讓宦官燕國人中行說去當公主的輔佐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說不欲行,漢彊使之。 | 中行說不願去,漢朝強迫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說曰: 必我行也,為漢患者。 | 他說: 一定讓我去,我將成為漢朝的禍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中行說既至,因降單於,單於甚親幸之。 | 中行說到達后,就投降了單於,單於特別寵信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匈奴好漢繒絮食物,中行說曰: 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然所以彊者,以衣食異,無仰於漢也。 | 最初,匈奴喜歡漢朝的繒絮和食物,中行說說: 匈奴的人口總數,抵不上漢朝的一個郡,然而所以強大的原因,就在於衣食與漢人不同,不必依賴漢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單於變俗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於漢矣。 | 如今單於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漢朝的衣物食品,漢朝給的東西不超過其總數的十分之二,那么匈奴就會完全歸屬於漢朝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得漢繒絮,以馳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 | 希望把從漢朝得到的繒絮做成衣褲,穿上它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讓衣褲破裂損壞,以此顯示漢朝的繒絮不如匈奴的旃衣皮襖堅固完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得漢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 | 把從漢朝得來的食物都丟掉,以此顯示它們不如匈奴的乳汁和乳汁品方便味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說教單於左右疏記,以計課其人眾畜物。 | 於是中行說教單於身邊的人們分條記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記錄他們的人口和牲畜的數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遺單於書,牘以尺一寸,辭曰 皇帝敬問匈奴大單於無恙 ,所遺物及言語云云。 | 漢朝送給單於的書信,寫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開頭文詞是 皇帝恭敬地問候匈奴大單於平安 ,及寫上所送的東西和要說的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中行說令單於遺漢書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大長,倨傲其辭曰 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於敬問漢皇帝無恙 ,所以遺物言語亦云云。 | 中行說就讓單於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寫信送給漢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說得很傲慢: 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於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 再寫上所送東西和要說的話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使或言曰: 匈奴俗賤老。 | 漢朝使者中有人說: 匈奴風俗輕視老年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中行說窮漢使曰: 而漢俗屯戍從軍當發者,其老親豈有不自脫溫厚肥美以齎送飲食行戍乎? 漢使曰: 然。 | 中行說詰難漢朝使者說: 你們漢朝風俗,凡有當兵被派去戍守疆土將要出發的,他們的老年父母難道有不省下來暖和的衣物和肥美食品,把它們送給出行者吃穿的嗎? 漢朝使者說: 是這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中行說曰: 匈奴明以戰攻為事,其老弱不能斗,故以其肥美飲食壯健者,蓋以自為守衛,如此父子各得久相保,何以言匈奴輕老也? | 中行說說: 匈奴人都明確戰爭是重要的事,那些年老體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那些肥美的食品給壯健的人吃喝,大概這是為了保衛自己,這樣,父親兒子才能長久地相互保護,怎么可以說匈奴人輕視老年人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使曰: 匈奴父子乃同穹廬而臥。 | 漢朝使者說: 匈奴人父子竟然同在一個氈房睡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 | 父親死后,兒子竟以后母做妻子。兄弟死后,活着的兄弟把死者的妻子都娶做自己的妻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無冠帶之飾,闕庭之禮。 | 沒有帽子和衣帶等服飾,缺少朝廷禮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中行說曰: 匈奴之俗,人食畜肉,飲其汁,衣其皮;畜食草飲水,隨時轉移。 | 中行說說: 匈奴的風俗,人人吃牲畜的肉,喝它們的乳汁,用它們的皮做衣服穿;牲畜吃草喝水,隨着時序的推移而轉換地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其急則人習騎射,寬則人樂無事,其約束輕,易行也。 | 所以他們在急迫之時,就人人練習騎馬射箭的本領,在時勢寬松的時候,人們都歡樂無事,他們受到的約束很少,容易做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臣簡易,一國之政猶一身也。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之失也。 | 君臣關系簡單,一個國家的政治事務,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們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這是懼怕種族的消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匈奴雖亂,必立宗種。 | 所以匈奴雖然倫常混亂,但卻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中國雖詳不取其父兄之妻,親屬益疏則相殺,至乃易姓,皆從此類。 | 如今中國人雖然佯裝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親屬關系卻越來越疏遠,而且相互殘殺,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於這類緣故造成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禮義之敝,上下交怨望,而室屋之極,生力必屈。 | 況且禮義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間產生怨恨,而且極力修造宮室房屋,必然使民力耗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備,故其民急則不習戰功,緩則罷於作業。 | 努力耕田種桑而求得衣食滿足,修筑城郭以保衛自己,所以百姓在急迫時不去練習攻戰本領,在寬松時卻又被勞作搞得很疲憊。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嗟土室之人,顧無多辭,令喋喋而佔々,冠固何當? | 生活在土石房屋里的漢人啊,姑且不要多說話,喋喋不休,切切私語,戴上帽子,難道還有什么了不起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是之後,漢使欲辯論者,中行說輒曰: 漢使無多言,顧漢所輸匈奴繒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己矣,何以為言乎? | 自此之后,漢朝使者有想辯論的,中行說就說: 漢朝使者不要多說話,只想着漢朝輸送給匈奴的繒絮米蘗,一定要使其數量足,質量好就行了,何必要說話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 | 而且供給匈奴的東西一定要齊全美好,如果不齊全,粗劣,那么等到莊稼成熟時,匈奴就要騎着馬奔馳踐踏你們成熟待收的莊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日夜教單於候利害處。 | 中行說日夜教導單於等待有利的進攻時機和地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於十四萬騎入朝、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 | 漢文帝十四年,匈奴單於率領十四萬騎兵攻入朝、蕭關,殺死了北地都尉孫卬,劫掠很多百姓和牲畜,就到達彭陽,并派突擊隊攻入回中宮,把它燒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軍長安旁以備胡寇。 | 匈奴偵察騎兵到達雍地的甘泉宮。於是漢文帝用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做將軍,派出千輛兵車,十萬騎兵,駐守在長安旁邊防御匈奴的侵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甯侯魏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竈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車騎往擊胡。 | 同時又任命昌侯盧卿做上郡將軍,寧侯魏遬做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竈做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做大將軍,成侯董赤做前將軍,派出大量兵車和騎兵去攻打匈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單於留塞內月余乃去,漢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 | 匈奴單於呆在漢朝邊塞以內一個多月就離開了,漢朝兵馬追出塞外就返回塞內,沒能斬殺敵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匈奴日已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云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余人。 | 匈奴一天比一天驕傲,每年都闖入邊境內,殺害和掠奪許多百姓和牲畜,云中郡和遼東郡受害最嚴重,連同代郡共有萬余人被殺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患之,乃使使遺匈奴書。單於亦使當戶報謝,復言和親事。 | 漢朝憂慮此事,就派使者給匈奴送去一封信,單於也派遣當戶來漢送信,以表答謝之意,雙方再次商量和親之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孝文帝後二年,使使遺匈奴書曰: 皇帝敬問匈奴大單於無恙。 | 孝文帝后元二年,派使者給匈奴送信說: 皇帝敬問匈奴大單於平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當戶且居雕渠難、郎中韓遼遺朕馬二匹,已至,敬受。 | 你派當戶且居雕渠難和郎中韓遼送給我兩匹馬,已經到達,我恭敬地接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帝制:長城以北,引弓之國,受命單於;長城以內,冠帶之室,朕亦制之。 | 漢朝先帝規定:長城以北,是拉弓射箭者的國家,屬於單於統轄。長城以內,是戴冠束帶者的家室,我也要控制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萬民耕織射獵衣食,父子無離,臣主相安,俱無暴逆。 | 要讓萬民百姓種地、織布、射獵而獲得衣食,使父子不相分離,君主和臣民相互安心,都沒有暴虐和叛逆之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聞渫惡民貪降其進取之利,倍義絕約,忘萬民之命,離兩主之驩,然其事已在前矣。 | 如今我聽說邪惡之民貪圖掠取的利益,違背道義,斷絕和約,忘卻千萬百姓的生命,離間兩國君主的友誼,但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書曰: 二國已和親,兩主驩說,寢兵休卒養馬,世世昌樂,闟然更始。 | 你的信中說: 兩國已經和親,兩國君王都高興,停戰、休養士卒,喂養馬匹,世代昌盛和樂,安定和樂的局面重新開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甚嘉之。 | 我特別贊賞這個想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聖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長,各保其首領而終其天年。 | 聖明的人天天都能有新的進步,改正不足,重新作起,使老年人得到安養,年幼的人能夠成長,各自保持生命,度過一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與單於俱由此道,順天卹民,世世相傳,施之無窮,天下莫不咸便。 | 我和單於都遵循這個道理,順應天意,安撫百姓,世世代代相傳,永遠延續下去,天下之人莫不獲得利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與匈奴鄰國之敵,匈奴處北地,寒,殺氣早降,故詔吏遺單於秫糵金帛絲絮佗物歲有數。 | 漢朝同匈奴是勢力相當的鄰國;匈奴地處北方,天氣寒冷,肅殺之氣到來較早,所以我命令官吏每年都送給單於一定數量的秫蘗、金帛、絲絮和其它物品。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天下大安,萬民熙熙,朕與單於為之父母。 | 如今天下特別安寧,萬民喜樂,我和單於是他們的父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追念前事,薄物細故,謀臣計失,皆不足以離兄弟之驩。 | 我回想從前的事情,都是些微末小事,是謀臣失策所致,都不足以離間兄弟間的友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聞天不頗覆,地不偏載。朕與單於皆捐往細故,俱蹈大道,墮壞前惡,以圖長久,使兩國之民若一家子。 | 我聽說天不會只覆蓋一方,大地也不會只承載一處,我和單於都要拋棄從前的小誤會,都遵循正大的道理行事,消除從前的不快,考慮兩國的長遠利益,使兩國人民如同一家的兒女。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元元萬民,下及魚鱉,上及飛鳥,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 善良的千千萬萬的百姓,以及水中的魚鱉,天上的飛鳥,地上爬行、喘息、蠕動的各種獸類和蟲類,沒有不追尋安全有利的生活環境而躲避危險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來者不止,天之道也。 | 所以前來歸順的都不阻止,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俱去前事:朕釋逃虜民,單於無言章尼等。 | 往事一概不究,我解除逃往匈奴的漢人的罪責,單於也不要再提起逃往漢朝的章尼等人的事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朕聞古之帝王,約分明而無食言。 | 我聽說古代帝王們訂立條約,條款分明,從不背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單於留志,天下大安,和親之後,漢過不先。 | 希望單於留心盟約,天下定會特別安寧。和親以后,漢朝不會首先負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單於其察之。 | 請單於明察此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單於既約和親,於是制詔御史曰: 匈奴大單於遺朕書,言和親已定,亡人不足以益眾廣地,匈奴無入塞,漢無出塞,犯約者殺之,可以久親,後無咎,俱便。朕已許之。 | 單於已經簽署和親盟約,於是漢文帝就下令御史說: 匈奴大單於送給我的信中說,和親已確定,逃亡的人不足以增加民眾和擴大土地,今后匈奴人不再闖入邊塞,漢朝人也不要走出邊塞,違犯現今條約的就處死,這就可以長久保持親近友好關系,今后不再產生禍患,對雙方都有利,我已答應了他的要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 希望向全國發布告示,讓百姓都知道此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四歲,老上稽粥單於死,子軍臣立為單於。 | 漢文帝后元四年,老上稽粥單於死去,他的兒子軍臣繼位當了單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既立,孝文皇帝復與匈奴和親。 | 軍臣單於繼位后,孝文帝再次與匈奴和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中行說復事之。 | 而中行說仍然侍奉軍臣單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軍臣單於立四歲,匈奴復絕和親,大入上郡、云中各三萬騎,所殺略甚眾而去。 | 軍臣單於繼位四年時,匈奴又斷絕了和親關系,大舉進攻上郡、云中郡,派出三萬騎兵,殺死許多漢人,搶掠大量財物而離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漢使三將軍軍屯北地,代屯句注,趙屯飛狐口,緣邊亦各堅守以備胡寇。 | 於是漢朝派出張武等三位將軍,駐軍北地、代國駐句注,趙國駐飛口,沿着邊塞之地,也各派兵堅守,防備匈奴入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saved queries yet
Save your SQL queries to embed, download, and access them later. Queries will appear here once sa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