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
趙國也護送子楚的夫人和兒子嬴政回到秦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王立一年,薨,謚為孝文王。
秦王繼位一年之后去世,謚號為孝文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子子楚代立,是為莊襄王。
太子子楚繼位,他就是莊襄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莊襄王所母華陽后為華陽太后,真母夏姬尊以為夏太后。
莊襄王尊奉所認的母親華陽王后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稱為夏太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
莊襄王元年,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將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 仲父 。
莊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嬴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相國,稱他為 仲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不韋家僮萬人。
秦王年紀還小,太后常常和呂不韋私通。呂不韋家有奴仆萬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
在那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呂不韋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并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把不如他們當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
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
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
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并將之刊布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着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
秦始皇漸漸長大了,但太后一直淫亂不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啗太后。
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求了一個陰莖粗大的人嫪毐作為門客,時常放縱淫樂,要嫪毐用他的陰莖貫穿着桐木所做的小車輪行走,并設法讓太后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誘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后聞,果欲私得之。
太后聽說之后,果然想要暗中占有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
呂不韋就進獻嫪毐,假裝讓人告發他犯下了該受宮刑的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不韋又陰謂太后曰: 可事詐腐,則得給事中。
呂不韋又暗中對太后說: 你可以讓嫪毐假裝受了宮刑,就可以在供職宮中的人員中得到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后乃陰厚賜主腐者吏,詐論之,拔其須眉為宦者,遂得侍太后。
太后就偷偷地送給主持宮刑的官吏許多東西,假裝處罰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須假充宦官,這就得以侍奉太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后私與通,絕愛之。
太后暗中和他通奸,特別喜愛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詐卜當避時,徙宮居雍。
后來太后懷孕在身,擔心別人知道,假稱算卦不吉,需要換一個環境來回避一下,就遷移到雍地的宮殿中來居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
嫪毐總是隨從左右,所受的賞賜非常優厚,事事都由嫪毐決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余人。
嫪毐家中有奴仆几千人。那些為求得官職來當嫪毐家門客的多達一千余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始皇七年,莊襄王母夏太后薨。
秦始皇七年,莊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去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文王后曰華陽太后,與孝文王會葬壽陵。
孝文王后叫華陽太后,和孝文王合葬在壽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夏太后子莊襄王葬芷陽,故夏太后獨別葬杜東,曰 東望吾子,西望吾夫。
夏太后的兒子莊襄王葬在芷陽,所以夏太后另外單獨埋葬在杜原的東面,她生前曾說: 向東可以看到我的兒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 。
在百年之后,旁邊定會有個萬戶的城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 王即薨,以子為後 。
秦始皇九年,有人告發嫪毐實際并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亂私通,并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太后謀議說 若是秦王死去,就擁立我們的兒子繼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
於是秦始皇令有關官吏嚴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牽連到相國呂不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九月,夷嫪毐三族,殺太后所生兩子,而遂遷太后於雍。
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眾全部殺死,又殺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并把太后遷到雍地居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嫪毐家的食客們都被沒收家產,遷往蜀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欲誅相國,為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游說者眾,王不忍致法。
秦王想殺掉相國呂不韋,但因其侍奉先王功勞極大,又有許多賓客辯士為他求情說好話,秦王不忍心將他繩之以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
秦始皇十年十月,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齊人茅焦說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歸復咸陽,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
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太后,使她又回歸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歲余,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
一年多之后,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絡繹不絕,前來訪問呂不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 君何功於秦?
秦王恐怕他發動叛亂,就寫信給呂不韋說: 你對秦國有何功勞?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
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君何親於秦?
你跟秦王有什么親緣關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號稱仲父。
竟號稱仲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與家屬徙處蜀!
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呂不韋一想到自己已經逐漸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殺,就喝下酖酒自殺而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復歸嫪毐舍人遷蜀者。
秦王所痛恨的呂不韋、嫪毐都已死去,就讓遷徙到蜀地的嫪毐門客全部遷回京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謚為帝太后,與莊襄王會葬茝陽。
秦始皇十九年,太后去世,謚號為帝太后。與莊襄王合葬在芷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史公曰:不韋及嫪毐貴,封號文信侯。
太史公說:呂不韋帶及嫪毐貴顯,呂不韋封號文信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人之告嫪毐,毐聞之。
有人告發嫪毐,嫪毐聽到此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王驗左右,未發。
秦始皇查訊左右,事情還未敗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之雍郊,毐恐禍起,乃與黨謀,矯太后璽發卒以反蘄年宮。
秦王到雍地祭天,嫪毐害怕大禍臨頭,就和親信同黨密謀,盜用太后的大印調集士兵在蘄年宮造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發吏攻毐,毐敗亡走,追斬之好畤,遂滅其宗。
秦王調動官兵攻打嫪毐,嫪毐失敗逃走,追到好畤將其斬首,就把他滿門抄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呂不韋由此絀矣。
而呂不韋也由此被貶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孔子之所謂 聞 者,其呂子乎?
孔子所說的 聞 ,指的正是呂不韋這樣的人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王濞者,高帝兄劉仲之子也。
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哥哥劉仲的兒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劉仲為代王。
高祖平定天下七年后,封劉仲為代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匈奴攻代,劉仲不能堅守,棄國亡,間行走雒陽,自歸天子。
后來,匈奴攻打代國,劉仲不能堅守,丟棄封國逃跑,抄小路跑到洛陽,向天子自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子為骨肉故,不忍致法,廢以為郃陽侯。
天子因為是骨肉兄弟的緣故,不忍依法制裁,只是廢黜王號貶他做郃陽侯。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東并荊地,劫其國兵,西度淮,擊楚,高帝自將往誅之。
高祖十一年秋,准南王英布反叛,向東兼并了荊地,挾持那個地方侯國的軍隊,向西渡過淮水,攻打楚國,高祖親自率軍誅討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劉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氣力,以騎將從破布軍蘄西,會甀,布走。
劉仲的兒子沛侯劉濞這年二十歲,強壯有力,以騎將的身分跟隨高祖打敗英布的軍隊在蘄縣西邊的會甀,英布逃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
荊王劉賈被英布殺死,沒有后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以填之,諸子少,乃立濞於沛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皇帝擔心吳地、會稽地的人輕浮好斗,沒有勇壯的王來鎮懾他們,自己的兒子們年齡小,就封立劉濞在沛地做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個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謂曰: 若狀有反相。
已經拜官受印,高祖讓劉濞前來,要為劉濞相面,看后說: 你的容貌有反叛之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心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告曰: 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
同時內心后悔起來,但已經任命了,就輕拍他的后背,告誡他說: 漢興立以后五十年間東南方向將有叛亂發生,難道是你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
然而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千萬不要造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濞頓首曰: 不敢。
劉濞叩着頭說: 不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會孝惠、高后時,天下初定,郡國諸侯各務自拊循其民。
到孝惠帝、高后時期,天下剛剛安定,一些郡國的諸侯們各自努力安撫自己的百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
吳國擁有豫章郡的銅礦山,劉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鑄錢,煮海水制鹽,因為這個緣故國家不徵賦稅,而國家費用很富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
孝文帝時,吳王太子入京朝見,得以陪伴皇太子飲酒下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博,爭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殺之。於是遣其喪歸葬。
吳太子的老師都是楚地人,輕浮強悍,又平素驕縱,與皇太子下棋時,為下棋發生爭執,態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槃擲擊吳太子,打死了他,事后把他的遺體送回吳國埋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至吳,吳王慍曰: 天下同宗,死長安即葬長安,何必來葬為!
到了吳國,吳王怨怒地說: 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長安就應該葬在長安,何必送來吳國下葬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復遣喪之長安葬。
又送遺體到長安下葬。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王由此稍失籓臣之禮,稱病不朝。
吳王自此逐漸違忤藩臣所應遵守的禮節,稱病不肯入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京師知其以子故稱病不朝,驗問實不病,諸吳使來,輒系責治之。
京城的人知道他因兒子死了的緣故才稱病不肯入朝的,經查問確實沒有病,此后吳王的使臣一來,就拘禁詰問而治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王恐,為謀滋甚。
吳王害怕了,更積極地策划謀反行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後使人為秋請,上復責問吳使者,使者對曰: 王實不病,漢系治使者數輩,以故遂稱病。
后來吳王派人進京行秋請的禮節,皇帝又詰問這個使者,使者對皇帝說: 吳王確實沒有病,朝廷拘禁懲治好几個使者,因此就稱病不來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夫 察見淵中魚,不祥 。
而且有這樣的話 看到深潭中的魚,這是不吉利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王始詐病,及覺,見責急,愈益閉,恐上誅之,計乃無聊。
現今吳王開始假稱生病,等到被朝廷察覺,遭嚴厲地詰問,就越想隱瞞自己的行為,害怕皇上誅殺他,稱病的計謀出於無可奈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唯上棄之而與更始。
希望皇帝摒棄前嫌給吳王重新開始的機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天子乃赦吳使者歸之,而賜吳王几杖,老,不朝。
於是天子就赦免吳國的使者讓他們回去,并賜給吳王几、杖,認為他老了,可以不入京朝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得釋其罪,謀亦益解。
吳王得以解除他的罪過,謀反的事情也就放松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其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
然而他所在的封國因為有銅鹽的收益,百姓沒有賦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卒踐更,輒與平賈。
士兵服役發給代役金,而且給價公平。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里。
每年在一定時候去慰問有才能的人,給平民賞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佗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訟共禁弗予。
其他郡國法吏要追捕的逃犯,吳王就收容他們而不交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如此者四十余年,以故能使其眾。
這樣做了四十多年,吳王就能支使利用他的百姓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晁錯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數從容言吳過可削。
晁錯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寵幸,多次慫恿太子說吳王有罪應削減他的封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數上書說孝文帝,文帝寬,不忍罰,以此吳日益橫。
也多次上書勸說文帝,文帝寬厚,不忍處罰他,因此吳王更加驕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孝景帝即位,錯為御史大夫,說上曰: 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故王孽子悼惠王王齊七十余城,庶弟元王王楚四十余城,兄子濞王吳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
等到景帝即位,晁錯做御史大夫,又勸皇帝說: 從前高祖剛剛平定天下時,兄弟少,兒子年幼,就廣泛分封同姓的人,所以他的庶子悼惠王封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個縣,異母弟劉交做楚元王統轄四十多個縣,哥哥的兒子劉濞做吳王統轄五十多個縣:分封這三個人,就分去了天下的一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吳王前有太子之郄,詐稱病不朝,於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几杖。
現今吳王因以前有兒子被打死的嫌隙,假稱生病不肯入京朝見,依照古代法令該殺,文帝不忍心,就賞他座几和拐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德至厚,當改過自新。
對他的恩德非常優厚,本當改過自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
卻更加驕橫過度,依據銅礦鑄造錢幣,煮海水制鹽,引誘天下亡命之徒,謀划叛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
現在削減他也是造反,不削減他也是造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
削減他,反得快,災禍小;不削減他,反得晚,災禍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三年冬,楚王朝,晁錯因言楚王戊往年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請誅之。
景帝三年冬天,楚王來朝見,晁錯借這個機會說楚王劉戊去年為薄太后服喪時,在服喪住的房子里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詔赦,罰削東海郡。
景帝下詔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是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因削吳之豫章郡、會稽郡。
隨之削減了吳的豫章郡、會稽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前二年趙王有罪,削其河間郡。
還有兩年前趙王因為有罪,削減了他的河間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膠西王卬以賣爵有奸,削其六縣。
膠西王劉卬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了他的六個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漢廷臣方議削吳。
漢朝的大臣正在討論削減吳王的土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吳王濞恐削地無已,因以此發謀,欲舉事。
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有止境,便想趁機公開自己的圖謀,要起兵發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念諸侯無足與計謀者,聞膠西王勇,好氣,喜兵,諸齊皆憚畏,於是乃使中大夫應高誂膠西王。
又想到諸侯中沒有能共同謀划的人,知道膠西王勇壯,好逞勢斗勝,几個齊地的諸侯王都畏懼他,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去誘惑膠西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無文書,口報曰: 吳王不肖,有宿夕之憂,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不帶書信,只是口頭通報說: 吳王不才,有着很快降臨的憂慮,不敢把自己當作外人,使您明白他的好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