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仆聽君之義,則恐仆貪位貪名也。 | 鄙人要是接受了您的情誼,恐怕那就是鄙人既貪位又貪名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不敢聞命。 | 所以不敢從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商君曰: 子不說吾治秦與? | 商鞅說: 您對我這樣治理秦國感到不高興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趙良曰: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 趙良說: 能夠聽從別人的意見叫做聰,能夠自我省察叫做明,能夠自我克制叫做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虞舜有言曰: 自卑也尚矣。 | 虞舜曾說過: 自我謙虛的人被人尊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不若道虞舜之道,無為問仆矣。 | 您不如遵循虞舜的主張去做,無須問我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商君曰: 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 | 商鞅說: 當初,秦國的習俗和戎狄一樣,父子不分開,男女老少同居一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大筑冀闕,營如魯衛矣。 | 如今我改變了秦國的教化,使他們男女有別,分居而住,大造宮廷城闕,把秦國營建的像魯國、魏國一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觀我治秦也,孰與五羖大夫賢? | 您看我治理秦國,與五羖大夫比,誰更有才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趙良曰: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 趙良說: 一千張羊皮比不上一領狐腋貴重,一千個隨聲附合的人比不上一個人正義直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 | 武王允許大臣們直言諫諍,國家就昌盛,紂王不喜大臣進諫,因而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若不非武王乎,則仆請終日正言而無誅,可乎? | 您如果不反對周武王的做法,那么,請允許鄙人詩中直言而不受責備,可以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商君曰: 語有之矣,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 商君說: 俗話說,外表上動聽的話好比是花朵,真實至誠的話如同果實,苦口相勸、聽來逆耳的話是治病的良藥,獻媚奉承的話是疾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子果肯終日正言,鞅之藥也。 | 您果真肯終日正義直言,那就是我治病的良藥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鞅將事子,子又何辭焉! | 我將拜您為師,您為什么又拒絕與我結交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趙良曰: 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 | 趙良說: 那五羖大夫,是楚國偏僻的鄉下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 | 聽說秦穆公賢明,就想去當面拜見,要去卻沒有路費,就把自己賣給秦國人,穿着粗布短衣給人家喂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 | 整整過了一年,秦穆公知道了這件事,把他從牛嘴下面提拔起來,凌駕於萬人之上,秦國人沒有誰不滿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國之君,一救荊國之禍。 | 他出任秦相六七年,向東討伐過鄭國,三次擁立晉國的國君,一次出兵救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 | 在境內施行德化。巴國前來納貢;施德政於諸侯,四方少數民族前來朝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由余聞之,款關請見。 | 由余聽到這種情形,前來敲門投奔。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 | 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勞累不坐車,酷暑炎熱不打傘,走遍國中,不用隨從的車輛,不帶武裝防衛,他的功名載於史冊,藏於府庫,他的德行施教於后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五羖大夫死,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 五羖夫死時,秦國不論男女都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不唱歌謠,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發出相應的呼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五羖大夫之德也。 | 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君之見秦王也,因嬖人景監以為主,非所以為名也。 | 如今您得以見秦王,靠的是秦王寵臣景監推荐介紹,這就說不上什么名聲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相秦不以百姓為事,而大筑冀闕,非所以為功也。 | 身為秦國國相不為百姓造福而大規模地營建宮闕,這就說不上為國家建立功業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畜禍也。 | 懲治太子的師傅,用嚴刑酷法殘害百姓,這是積累怨恨、聚積禍患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 | 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上邊的行為比命令百姓更為迅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為教也。 | 如今您卻違情背理地建立權威變更法度,這不是對百姓施行教化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又南面而稱寡人,日繩秦之貴公子。 | 您又在商於封地南面稱君,天天用新法來逼迫秦國的貴族子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詩曰: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何不遄死。 | 《經》上說: 相鼠還懂得禮貌,人反而沒有禮儀,人既然失去了禮儀,為什么不快快地死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以詩觀之,非所以為壽也。 | 照這句詩看來,實在是不能恭維您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懽而黥公孫賈。 | 公子虔閉門不出已經八年了,您又殺死祝歡而用墨刑懲處公孫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詩曰: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 《詩經》上說: 得到人心的振興,失掉人心的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數事者,非所以得人也。 | 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之出也,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 | 您一出門,后邊跟着數以十計的車輛,車上都是頂盔貫甲的衛士,身強力壯的人做貼身警衛,持矛操戟的人緊靠您的車子奔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 | 這些防衛缺少一樣,您必定不敢出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書曰: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 《尚書》上說: 憑靠施德的昌盛,憑靠武力的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 | 您的處境就好象早晨的露水,很快就會消亡一樣危險,您還打算要延年益壽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則何不歸十五都,灌園於鄙,勸秦王顯岩穴之士,養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 那為什么不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還秦國,到偏僻荒遠的地方澆園自耕,勸秦王重用那些隱居山林的賢才,贍養老人,撫育孤兒,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這樣才可以稍保平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君尚將貪商於之富,寵秦國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秦國之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 | 您還要貪圖商於的富有,以獨攬秦國的政教為榮寵,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棄賓客而不能當朝,秦國所要拘捕您的人難道能少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亡可翹足而待。 | 您喪身的日子就象抬起足來那樣迅速地到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商君弗從。 | 但商君沒有聽從趙良的勸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 五個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 | 公子虔一幫人告發商君要造反,國君派人去逮捕商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 | 商君逃跑到邊境關口,想住旅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 | 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說: 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沒有證件店主要連帶判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商君喟然嘆曰: 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商君長長地嘆息說: 唉!制定新法的遺害竟然到了這樣的地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去之魏。 | 離開秦國潛逃到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師,弗受。 | 魏國人怨恨他欺騙公子卬而打敗魏軍,拒絕收留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商君欲之他國。 | 商君打算到別的國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魏人曰: 商君,秦之賊。秦彊而賊入魏,弗歸,不可。 | 魏國人說: 商君,是秦國的逃犯,秦國強大,而它的逃犯跑到魏國來,不把他送還,是不行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內秦。 | 於是把商君送回秦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 | 商君再回到秦國后,就潛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屬發動邑中的士兵,向北攻擊鄭國謀求生路,秦國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殺死在鄭國黽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 秦惠王把商君五馬分尸示眾,說: 不要像商鞅那樣謀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滅商君之家。 | 於是就誅滅了商君全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朮,挾持浮說,非其質矣。 | 太史公說:商君,他的天性就是個殘忍少恩的人,考察他當初用帝王之道游說孝公,憑借着虛飾浮說,不是他自身的資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 | 再說憑靠着國君寵臣景監的推荐,等到被任用,就刑罰公子虔,欺騙魏將公子卬,不聽趙良的規勸,足以證明商君殘忍少恩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 | 我曾經讀過商君開塞耕戰的書籍,其內容和他本身的作為相類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 但最終還是在秦國落得個謀反的惡名,這是有緣故的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
大宛之跡,見自張騫。 | 大宛這地方是由張騫發現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騫,漢中人。建元中為郎。 | 張騫是漢中人,漢武帝建元年間當過郎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 | 這時,天子問投降的匈奴人,他們都說匈奴攻打并戰勝月氏王,用他的頭骨當飲酒的器皿。月氏逃跑了,因而常常怨恨匈奴,只是沒有朋友和他們一塊去打匈奴。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 | 這時漢朝正想攻打匈奴,聽到這些說法,因此想派使者去月氏聯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 但是去月氏必須經過匈奴,於是就招募能夠出使的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隴西。經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於。 | 張騫以郎官身份應招,出使月氏,和堂邑氏人原來匈奴奴隸名叫甘父的一同從隴西出境,經過匈奴時,被匈奴抓到,又移送給單於。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單於留之,曰: 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 | 單於留住張騫,說: 月氏在我們北邊,漢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 | 我們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漢朝能允許我們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留騫十余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 扣留張騫十余年,給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但是張騫一直保持着漢朝使者的符節,沒有丟失。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居匈奴中,益寬,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 | 張騫留居匈奴,匈奴對他的看護漸漸寬松,張騫因而得以同他的隨從逃向月氏,向西跑了几十天,到達大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曰: 若欲何之? | 大宛聽說漢朝錢財丰富,本想與漢朝溝通,卻未成功。如今見到張騫,心中高興,便向張騫問道: 你想到哪兒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騫曰: 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 | 張騫說: 我為漢朝出使月氏,卻被匈奴攔住去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 | 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導護送我們去月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 | 若真能到達月氏,我們返回漢朝,漢朝贈送給大王的財物是用言語說不盡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宛以為然,遣騫,為發導繹,抵康居,康居傳致大月氏。 | 大宛認為張騫的話是真實的,就讓張騫出發,并給他派了向導和翻譯,到達康居。康居又把他轉送到大月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太子為王。 | 這時,大月氏的國王已經被匈奴殺死,又立了他的太子當國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 | 這位國王已把大夏徵服,并在這里居住下來。這地方土地肥美富饒,很少有敵人侵犯,心情安適快樂。自己又認為離漢朝很遠,根本沒有向匈奴報仇的心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 張騫從月氏到了大夏,終究沒有得到月氏對聯漢擊匈奴的明確態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留歲余,還,并南山,欲從羌中歸,復為匈奴所得。 | 張騫在月氏住了一年多,回國而來,他沿着南山行進,想從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長安,卻又被匈奴捉到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留歲余,單於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 | 他在匈奴住了一年多,單於死了,匈奴左谷蠡王攻擊太子,自立為單於,國內大亂,張騫乘機與胡人妻子和堂邑父一起逃回漢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漢拜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 | 漢朝封張騫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為奉使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騫為人彊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 | 張騫為人堅強有力量,心胸寬大,誠實可信,蠻夷之人都喜歡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窮急射禽獸給食。 | 堂邑父是匈奴人,善於射箭,每當窮困危急之時,就射殺飛禽走獸當飯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初,騫行時百余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 | 最初,張騫出使時有一百多隨從,離開漢朝十三年,只有他和甘父兩個人回到漢朝。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騫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具為天子言之。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 | 張騫所到的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傳說這些國家的旁邊還有五、六個大國,他都一一向漢天子陳述了情況,說: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朝正西面,離漢朝大約一萬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 | 當地的風俗是定居一處,耕種田地,種稻子和麥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有蒲陶酒。 | 出產葡萄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 | 有很多好馬,馬出汗帶血,它的祖先是天馬的兒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有城郭屋室。其屬邑大小七十余城,眾可數十萬。 | 那里有城郭房屋,歸它管轄的大小城鎮有七十多座,民眾大約有几十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兵弓矛騎射。 | 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們騎馬射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北則康居,西則大月氏,西南則大夏,東北則烏孫,東則扜鰛、於窴。 | 它的北邊是康居,西邊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東北是烏孫,東邊是扜罙、於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窴之西,則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 | 於寘的西邊,河水都西流,注入西海。於寘東邊的河水都向東流,注入鹽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 | 鹽澤的水在地下暗中流淌,它的南邊就是黃河的源頭,黃河水由此流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多玉石,河注中國。 | 那兒盛產玉石,黃河水流入中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 樓蘭和姑師的城鎮都有城郭,近鹽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鹽澤去長安可五千里。 | 鹽澤離長安大約五千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至隴西長城,南接羌,鬲漢道焉。 | 匈奴的右邊正處在鹽澤以東,直到隴西長城,南邊與羌人居住區相接,阻隔了通往漢朝的道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烏孫在大宛東北可二千里,行國,隨畜,與匈奴同俗。 | 烏孫在大宛東北大約二千里,是個百姓不定居一處的國家,人們隨着放牧的需要而遷移,和匈奴的風俗相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控弦者數萬,敢戰。 | 拉弓打仗的兵卒有几萬人,勇敢善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saved queries yet
Save your SQL queries to embed, download, and access them later. Queries will appear here once sa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