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
所以賓客人人都認為孟嘗君與自己親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於齊,以求見孟嘗君。
秦昭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并請求見到孟嘗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將入秦,賓客莫欲其行,諫,不聽。
孟嘗君准備去秦國,而賓客都不贊成他出行,規勸他,他不聽,執意前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蘇代謂曰: 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
這時有個賓客蘇代對他說: 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正在交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木禺人曰: 天雨,子將敗矣。
木偶人說: 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土禺人曰: 我生於土,敗則歸土。
土偶人說: 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要歸回到泥土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
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沖着你跑,可不知把你沖到哪里去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禺人所笑乎?
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乃止。
孟嘗君聽后,悟出了個中道理,才停止了出行的准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
齊湣王二十五年,終於又派孟嘗君到了秦國,秦昭王立即讓孟嘗君擔任秦國宰相。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人或說秦昭王曰: 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
臣僚中有人勸說秦王道: 孟嘗君的確賢能,可他又是齊國宗室,現在擔任了秦國的丞相,謀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齊國打算,然后才考慮秦國的利益,這樣秦國就危險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
於是秦昭王就罷免了孟嘗君的宰相職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
他把孟嘗君囚禁起來,想要殺掉孟嘗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幸姬曰: 妾原得君狐白裘。
孟嘗君知道情況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見昭王的寵妾請求解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
那個寵妾提出條件說: 我希望得到孟嘗君的白色狐皮裘。 孟嘗君來的時候,帶有一件白色狐皮裘,價值千金,天下沒有第二件,到秦國后獻給了昭王,再也沒有別的皮裘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
孟嘗君為這件事發愁,問遍了賓客,誰也想不出辦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 臣能得狐白裘。
有一位能力差但會披狗皮盜東西的人,說: 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
於是當夜化裝成狗,鑽入了秦宮中的倉庫,取出獻給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來獻給了昭王的寵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
寵妾得到后,替孟嘗君向昭王說情,昭王便釋放了孟嘗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
孟嘗君獲釋后,立即乘快車逃離,更換了出關憑證,改了姓名逃出城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夜半至函谷關。
夜半時分到了函谷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
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嘗君,再次派人尋找他,發現他已經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駕車追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
孟嘗君一行到了函谷關,按照關法規定雞叫時才能放來往客人出關,孟嘗君恐怕追兵趕到萬分着急,賓客中有個人級別很低但能模仿雞叫,他一學雞叫,附近的雞也跟着啼叫起來,便立即出示了證件逃出函谷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出關后約摸一頓飯的工夫,秦國追兵果然到了函谷關,但已落在孟嘗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
當初,孟嘗君收留這兩個人做賓客的時候,賓客無不感到羞恥,覺得臉上無光,等孟嘗君在秦國遭到劫難,終於靠着這兩個人脫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是之後,客皆服。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
自此以后,賓客們都佩服孟嘗君廣招賓客不分人等的做法。孟嘗君經過趙國,趙國平原君以貴賓相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 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
趙國人聽說孟嘗君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釆,見了后便都嘲笑說: 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瘦小的男人罷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聞之,怒。
孟嘗君聽了這些揶揄他的話,大為惱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隨他同行的賓客跳下車來,砍殺了几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嘗君。
齊泯王因為派遣孟嘗君去秦國而感到內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至,則以為齊相,任政。
孟嘗君回到齊國后,齊王就讓他做齊國宰相,執掌國政。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怨秦,將以齊為韓、魏攻楚,因與韓、魏攻秦,而借兵食於西周。
孟嘗君怨恨秦國,准備以齊國曾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為理由,來聯合韓國、魏國攻打秦國,為此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蘇代為西周謂曰: 君以齊為韓、魏攻楚九年,取宛、葉以北以彊韓、魏,今復攻秦以益之。
蘇代替西周對孟嘗君說: 您拿齊國的兵力幫助韓國、魏國攻打楚國達九年之久,取得了宛、葉以北的地方,結果使韓、魏兩國強大起來,如今再去攻打秦國就會越加增強了韓、魏的力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韓、魏南無楚憂,西無秦患,則齊危矣。
韓國、魏國南邊沒有來自楚國的擔憂,北邊沒有秦國的禍患,那么齊國就危險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韓、魏必輕齊畏秦,臣為君危之。
韓、魏兩國強盛起來必定輕視齊國而畏懼秦國,我實在替您對這種形勢感到不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君不如令敝邑深合於秦,而君無攻,又無借兵食。
您不如讓西周與秦國深切交好,您不要進攻秦國,也不要借兵器和糧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君臨函谷而無攻,令敝邑以君之情謂秦昭王曰 薛公必不破秦以彊韓、魏。
您把軍隊開臨函谷關但不要進攻,讓西周把您的心情告訴給秦昭王說 薛公一定不會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兩國的勢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東國以與齊,而秦出楚懷王以為和 。
他攻打秦國的目的,不過是想要大王責成楚國把東國割給齊國,并請您把楚懷王釋放出來來達成和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君令敝邑以此惠秦,秦得無破而以東國自免也,秦必欲之。
您讓西周用這種做法給秦國好處,秦國能夠不被攻破又拿楚國的地槃保全了自己,秦國一定想這樣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楚王得出,必德齊。
楚王能夠獲釋,也一定會感激齊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得東國益彊,而薛世世無患矣。
齊國得到東國自然會日益強大,薛邑也可以世代沒有憂患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不大弱,而處三晉之西,三晉必重齊。
秦國不會被過度削弱,而且處在韓國、魏國的西鄰,韓、魏兩國必定依重齊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薛公曰: 善。
孟嘗君聽了后,立即說: 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因令韓、魏賀秦,使三國無攻,而不借兵食於西周矣。
於是讓韓、魏向秦國道賀,避免了一場兵災,使齊、韓、魏三國不再發兵進攻,齊國也不向西周借兵器和軍糧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時,楚懷王入秦,秦留之,故欲必出之。
這個時候,楚懷王已經到了秦國,秦國扣留了他,所以孟嘗君一定要讓秦國釋放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不果出楚懷王。
但是秦國并沒有這么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相齊,其舍人魏子為孟嘗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孟嘗君任齊國宰相時,一次他的侍從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稅,三次往返,結果一次也沒把租稅收回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問之,對曰: 有賢者,竊假與之,以故不致入。
孟嘗君問他這是什么緣故,魏子回答說: 有位賢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義把租稅贈給了他,所以沒有收回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怒而退魏子。
孟嘗君聽后發了火一氣之下辭退了魏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數年,人或毀孟嘗君於齊湣王曰: 孟嘗君將為亂。
几年之后,有人向齊湣王造孟嘗君的謠言說: 孟嘗君將要發動叛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嘗君,孟嘗君乃奔。
等到田君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嘗君策划的,為避免殃禍孟嘗君出逃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子所與粟賢者聞之,乃上書言孟嘗君不作亂,請以身為盟,遂自剄宮門以明孟嘗君。
曾經得到魏子贈糧的那位賢人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書給湣王申明孟嘗君不會作亂,并請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於是在宮殿門口刎頸自殺,以此證明孟嘗君的清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湣王乃驚,而蹤跡驗問,孟嘗君果無反謀,乃復召孟嘗君。
湣王為之震驚,便追查考問實際情況,孟嘗君果然沒有叛亂陰謀,便召回了孟嘗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因謝病,歸老於薛。
孟嘗君因此推托有病,要求辭官回薛邑養老。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湣王許之。
湣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後,秦亡將呂禮相齊,欲困蘇代。
此后,秦國的逃亡將領呂禮到齊國擔任齊國宰相,他想要陷蘇代於困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代乃謂孟嘗君曰: 周最於齊,至厚也,而齊王逐之,而聽親弗相呂禮者,欲取秦也。
蘇代就對孟嘗君說: 周最對於齊王,是極為忠誠的,可是齊王把他驅逐了,并聽信親弗的意見讓呂禮做宰相,其原因就是打算聯合秦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秦合,則親弗與呂禮重矣。
齊國、秦國聯合,那么親弗與呂禮就會受到重用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有用,齊、秦必輕君。
他們受到重用,齊國、秦國必定輕視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君不如急北兵,趨趙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齊王之信,又禁天下之變。
您不如急速向北進軍,攻打趙趙國來促使秦、魏講和,招回周最來顯示您的厚道,還可以挽回齊王的信譽,又能防止天下的時局發生變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無秦,則天下集齊,親弗必走,則齊王孰與為其國也!
齊國不去依傍秦國,那么各諸侯都會歸附齊國,親弗勢必出逃,這樣一來,除了您之外,齊王還能跟誰一起來治理國家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孟嘗君從其計,而呂禮嫉害於孟嘗君。
於是孟嘗君聽從了蘇代的計謀,因而呂禮嫉恨并要謀害孟嘗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懼,乃遺秦相穰侯魏厓書曰: 吾聞秦欲以呂禮收齊,齊,天下之彊國也,子必輕矣。
孟嘗君很害怕,就給秦國丞相穰侯魏冉寫了一封信說: 我聽說秦國打算讓呂禮來聯合齊國,齊國,是天下的強大國家,齊、秦聯合成功呂禮將要得勢,您必會被秦王輕視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秦相取以臨三晉,呂禮必并相矣,是子通齊以重呂禮也。
如果秦、齊相與結盟來對付韓、趙、魏三國,那么呂禮必將為秦、齊兩國宰相了,這是您結交齊國反而使呂禮的地位顯重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齊免於天下之兵,其讎子必深矣。
再說,即使齊國免於諸侯國攻擊的兵禍,齊國還搖靂會深深地仇恨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不如勸秦王伐齊。
您不如勸說秦王攻打齊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破,吾請以所得封子。
齊國被攻破,我會設法請求秦王把所得的齊國土地封給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破,秦畏晉之彊,秦必重子以取晉。
齊國被攻破,秦國會害怕魏國強大起來,秦王必定重用您去結交魏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晉國敝於齊而畏秦,晉必重子以取秦。
魏國敗於齊國又害怕秦國,它搖靂推重您以便結交秦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子破齊以為功,挾晉以為重;是子破齊定封,秦、晉交重子。
這樣,您既能夠憑攻破齊國建立自己的功勞,挾持魏國提高的地位;又可以攻破齊國得到封邑,使秦、魏兩國同時敬重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齊不破,呂禮復用,子必大窮。
如果齊國不被攻破,呂禮再被任用,您搖靂陷於極端的困境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穰侯言於秦昭王伐齊,而呂禮亡。
於是穰侯向秦昭王進言攻打齊國,呂禮便逃離了齊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齊湣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
后來,齊湣王滅掉了宋國,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恐,乃如魏。
孟嘗君很恐懼,就跑到了魏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魏昭王以為相,西合於秦、趙,與燕共伐破齊。
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并打敗了齊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湣王亡在莒,遂死焉。
齊湣王逃到莒縣,最后死在了那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襄王立,而孟嘗君中立於諸侯,無所屬。
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任何一個國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連和,復親薛公。
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與他親近起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文卒,謚為孟嘗君。
田文去世,謚號稱孟嘗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
田文的几個兒子爭着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絕嗣無後也。
孟嘗君斷絕了子嗣,沒有了后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馮驩聞孟嘗君好客,躡蹻而見之。
當初,馮諼聽說孟嘗君樂於招攬賓客,便穿着草鞋遠道而來見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曰; 先生遠辱,何以教文也?
孟嘗君說: 承蒙先生遠道光臨,有什么要指教我的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馮驩曰: 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
馮諼回答說: 聽說您樂於養士,我只是因為貧窮想歸附您。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置傳舍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 客何所為?
孟嘗君沒再說什么便把他安置在下等食客的住所里,十天后孟嘗君詢問住所的負責人說: 客人近來都做了什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答曰: 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
負責人回答說: 馮先生太窮了,只有一把劍,還是草繩纏着劍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彈其劍而歌曰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
他時而敲着那把劍唱道 長劍啊,咱們回家吧!吃飯沒有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遷之幸舍,食有魚矣。
孟嘗君聽后讓馮諼搬到中等食客的住所里,吃飯有魚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 客復彈劍而歌曰 長鋏歸來乎,出無輿 。
過了五天,孟嘗君又向那位負責人詢問馮諼的情況,負責人回答說: 客人又彈着劍唱道 長劍啊,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遷之代舍,出入乘輿車矣。
於是孟嘗君又把馮諼遷到上等食客的住所里,進出都有車子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五日,孟嘗君復問傳舍長。
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再次詢問那位負責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舍長答曰: 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 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 。
負責人回答說: 這位先生又曾彈着劍唱道 長劍啊,咱們回家吧!沒有辦法養活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不悅。
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期年,馮驩無所言。
過了整一年,馮諼沒再說什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時相齊,封萬戶於薛。
孟嘗君當時正任齊國宰相,受封萬戶於薛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錢於薛。
他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食邑的賦稅收入不夠供養這么多食客,就派人到薛邑貸款放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歲余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
由於年景一年到頭都不好,沒有收成,借債的人多數不能付給利息,食客的需用將無法供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憂之,問左右: 何人可使收債於薛者?
對於這種情況,孟嘗君焦慮不安,就問左右侍從: 誰可以派往薛邑去收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傳舍長曰: 代舍客馮公形容狀貌甚辯,長者,無他伎能,宜可令收債。
那個住所負責人說: 上等食客住所里的馮老先生從狀貌長相看,很是精明,又是個長者,一定穩重,派他去收債該是合適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孟嘗君乃進馮驩而請之曰: 賓客不知文不肖,幸臨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賓客,故出息錢於薛。
孟嘗君便迎進馮諼向他請求說: 賓客們不知道我無能,光臨我的門下有三千多人,如今食邑的收入不能夠供養賓客,所以在薛邑放了些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