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季布曰: 樊噲可斬也! | 季布說: 樊噲這個人真該斬首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高帝將兵四十余萬眾,困於平城,今噲柰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 | 當年,高皇帝率領四十萬大軍尚且被圍困在平城,如今樊噲怎么能用十萬人馬就能橫掃匈奴呢?這是當面撒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秦以事於胡,陳勝等起。 | 再說秦王朝正因為對匈奴用兵,才引起陳勝等人起義造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今創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 | 直到現在創傷還沒有治好,而樊噲又當面阿諛逢迎,想要使天下動蕩不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復議擊匈奴事。 | 在這個時候,殿上的將領都感到驚恐,呂后因此退朝,終於不再議論攻打匈奴的事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季布為河東守,孝文時,人有言其賢者,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 | 季布做了河東郡守,漢文帝的時候,有人說他很有才能,漢文帝便召見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復有言其勇,使酒難近。 | 又有人說他很勇敢,但酗酒任性,難以接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至,留邸一月,見罷。 | 季布來到京城長安,在客館居留了一個月,皇帝召見之后就讓他回原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季布因進曰: 臣無功竊寵,待罪河東。 | 季布因此對皇上說: 我沒有什么功勞卻受到了您的恩寵,在河東郡任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以毀臣者。 | 現在陛下無緣無故地召見我,這一定是有人贊譽我拿我來欺騙陛下;現在我來到了京城,沒有接受任何事情,就被遣回原郡,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毀謗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闚陛下也。 | 陛下因為一個人贊譽我就召見,又因為一個人的毀謗而要我回去,我擔心天下有見識的人聽了這件事,就窺探出您為人處事的深淺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上默然慚,良久曰: 河東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 皇上默然不作聲,覺得很難為情,過了很久才說道: 河東對我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特地召見你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布辭之官。楚人曹丘生,辯士,數招權顧金錢。 | 於是季布就辭別了皇上,回到了河東郡守的原任。楚地有個叫曹丘的先生,擅長辭令,能言善辯,多次借重權勢獲取錢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事貴人趙同等,與竇長君善。 | 他曾經侍奉過趙同等貴人,與竇長君也有交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季布聞之,寄書諫竇長君曰: 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 | 季布聽到了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勸竇長君說: 我聽說曹丘先生不是個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來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曹丘生歸,欲得書請季布。竇長君曰: 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 | 等到曹丘先生回鄉,想要竇長君寫封信介紹他去見季布,竇長君說: 季將軍不喜歡您,您不要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固請書,遂行。 | 曹丘堅決要求竇長君寫介紹信,終於得到,便起程去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人先發書,季布果大怒,待曹丘。 | 曹丘先派人把竇長君的介紹信送給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 楚人諺曰 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 ,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間哉? | 曹丘到了,就對季布作了個揖,說道: 楚人有句諺語說: 得到黃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諾言。 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帶獲得這樣的聲譽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 | 再說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仆游揚足下之名於天下,顧不重邪? | 我在天下各地宣揚您的名聲,難道我對您的作用還不重要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 您為什么這樣堅決地拒絕我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季布乃大說,引入,留數月,為上客,厚送之。 | 季布於是非常高興,請曹丘進來,留他住了几個月,把他作為最尊貴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禮物。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 季布的名聲之所以遠近聞名,這都是曹丘替他宣揚的結果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季布弟季心,氣蓋關中,遇人恭謹,為任俠,方數千里,士皆爭為之死。 | 季布的弟弟名叫季心,他的勇氣勝過關中所有的人。待人恭敬謹慎,樂於仗義行俠,周圍几千里的士人都爭着替他效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嘗殺人,亡之吳,從袁絲匿。 | 季心曾經殺過人,逃到吳地,隱藏在袁絲家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長事袁絲,弟畜灌夫、籍福之屬。 | 季心用對待兄長的禮節侍奉袁絲,又像對待弟弟一樣對待灌夫、籍福這些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嘗為中司馬,中尉郅都不敢不加禮。 | 他曾經擔任中尉下屬的司馬,中尉郅都也不敢不以禮相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少年多時時竊籍其名以行。 | 許多青年人常常暗中假冒他的名義到外邊去行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是時,季心以勇,布以諾,著聞關中。 | 在那個時候,季心因勇敢而出名,季布因重諾言而出名,都在關中名聲顯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 | 季布的舅舅丁公擔任楚軍將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 兩賢豈相戹哉! | 丁公曾經在彭城西面替項羽追逐漢高祖,使高祖陷於窘迫的處境。在短兵相接的時候,高祖感到危機,回頭對丁公說: 我們兩個好漢難道要互相為難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 | 於是丁公領兵返回,漢王便脫身解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 | 等到項羽滅亡以后,丁公拜見高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 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 高祖把丁公捉拿放到軍營中示眾,說道: 丁公做項王的臣下不能盡忠,使項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遂斬丁公,曰: 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 於是就斬了丁公,說道: 讓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欒布者,梁人也。 | 欒布是梁地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始梁王彭越為家人時,嘗與布游。 | 當初梁王彭越做平民的時候曾經和欒布交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窮困,賃佣於齊,為酒人保。 | 欒布家里貧困,在齊地被人雇用,替賣酒的人家做佣工。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數歲,彭越去之巨野中為盜,而布為人所略賣,為奴於燕。 | 過了几年,彭越來到巨野做強盜,而欒布卻被人強行劫持出賣,在燕國當奴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為其家主報仇,燕將臧荼舉以為都尉。 | 因為欒布替他的主人家報了仇,燕將臧荼推荐他擔任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臧荼後為燕王,以布為將。 | 后來臧荼做了燕王,就任用欒布做將領。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及臧荼反,漢擊燕,虜布。 | 等到臧荼反叛,漢王朝進攻燕國的時候,俘虜了欒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梁王彭越聞之,乃言上,請贖布以為梁大夫。 | 梁王彭越聽到了這件事,便向皇上進言,請求贖回欒布讓他擔任梁國的大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 后來欒布出使到齊國,還沒返回來,漢王朝召見彭越,以謀反的罪名責罰他,誅滅了彭越的三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已而梟彭越頭於雒陽下,詔曰: 有敢收視者,輒捕之。 | 之后又把彭越的頭懸掛在洛陽城門下示眾,并且下命令說: 有敢來收殮或探視的,就立即逮捕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布從齊還,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 | 這時欒布從齊國返回,便把自己出使的情況,在彭越的腦袋下面匯報,邊祭祀邊哭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吏捕布以聞。 | 官吏逮捕了他,并將此事報告了皇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上召布,罵曰: 若與彭越反邪? | 皇上召見欒布,罵道: 你要和彭越一同謀反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吾禁人勿收,若獨祠而哭之,與越反明矣。 | 我命令任何人不得收尸,你偏偏要祭他哭他,那你同彭越一起造反已經很清楚了。趕快把他烹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趣亨之。 方提趣湯,布顧曰: 原一言而死。 上曰: 何言? | 皇帝左右的人正抬起欒布走向湯鑊的時候,欒布回頭說: 希望能讓我說一句話再死。 皇上說: 說什么?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布曰: 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 | 欒布說: 當皇上你被困彭城,兵敗於滎陽、成皋一帶的時候,項王之所以不能順利西進,就是因為彭王據守着梁地,跟漢軍聯合而給楚為難的緣故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當是之時,彭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而楚破。 | 在那個時候,只要彭王調頭一走,跟楚聯合,漢就失敗;跟漢聯合,楚就失敗。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 | 再說垓下之戰,沒有彭王,項羽不會滅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傳之萬世。 | 現在天下已經安定了,彭王接受符節受了封,也想把這個封爵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見,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 | 現在陛下僅僅為了到梁國徵兵,彭王因病不能前來,陛下就產生懷疑,認為他要謀反,可是謀反的形跡沒有顯露,卻因苛求小節而誅滅了他的家族,我擔心有功之臣人人都會感到自己危險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亨。 | 現在彭王已經死了,我活着倒不如死去的好,就請您烹了我吧。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上乃釋布罪,拜為都尉。 | 於是皇上就赦免了欒布的罪過,任命他做都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孝文時,為燕相,至將軍。 | 漢文帝的時候,欒布擔任燕國國相,官至將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布乃稱曰: 窮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貴不能快意,非賢也。 | 欒布曾揚言說: 在自己窮困潦倒的時候,經不起身心屈辱的,不是好漢;等到了富有顯貴的時候,不能稱心快意的,也不是賢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嘗有德者厚報之,有怨者必以法滅之。 | 於是,欒布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人,便優厚地報答他;對有怨仇的人,一定用法律來除掉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吳反時,以軍功封俞侯,復為燕相。 | 吳、楚七國反叛時,欒布因打仗有功被封為俞侯,又做了燕國的國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燕齊之間皆為欒布立社,號曰欒公社。 | 燕、齊這些地方都替欒布建造祠廟,叫做欒公社。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景帝中五年薨。 | 漢景帝中元五年欒布去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子賁嗣,為太常,犧牲不如令,國除。 | 他的兒子欒賁繼承爵位,擔任太常,因祭祀所用的牲畜不合法令的規定,封國被廢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太史公曰:以項羽之氣,而季布以勇顯於楚,身屨軍搴旗者數矣,可謂壯士。 | 太史公說:以項羽那種氣慨,季布靠勇敢在楚地揚名,他親身消滅敵軍,拔取敵人軍旗多次,可算得上是好漢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然至被刑戮,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 | 然而他遭受刑罰,給人做奴仆不肯死去,顯得多么卑下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彼必自負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終為漢名將。 | 他一定是自負有才能,這才蒙受屈辱而不以為羞恥,以期發揮他未曾施展的才干,所以終於成了漢朝的名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賢者誠重其死。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復之耳。 | 賢能的人真正能夠看重他的死,至於奴婢、姬妾這些低賤的人因為感憤而自殺的,算不得勇敢,那是因為他們認為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 | 欒布痛哭彭越,把赴湯鑊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樣,他真正曉得要死得其所,而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 即使古代重義輕生的人,又怎么能超過他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 屈原,名平,和楚國王族同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為楚懷王左徒。 | 擔任楚懷王的左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博聞強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 屈原見聞廣博,記憶力強,深明國家安定與動亂的道理,擅長辭令。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 屈原在朝內就和楚懷王商議國家大事,以便頒發號召命令;在朝外就接待賓客,應付諸侯。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甚任之。 | 楚懷王十分信任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職位相同,他為了能得到懷王的寵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 | 有一次,懷王命屈原制定國家法令,屈原剛寫完草稿,還沒最后修定完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 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 非我莫能為 也。 | 上官大夫見到之后想奪為己有,但屈原不肯給他。他就和楚懷王說屈原的壞話: 大王您讓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沒有人不知道這件事,每頒布一條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說是 除了我之外,誰也做不出來 。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怒而疏屈平。 | 懷王聽了,非常生氣,因此就對屈原疏遠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 屈原對懷王聽聞失靈而不能分辨是非,視線被讒佞諂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偽,致使邪惡傷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萬分痛心,所以才憂愁苦悶,沉郁深思而寫成《離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離騷者,猶離憂也。 | 所謂 離騷 ,就是遭遇憂患之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 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 人在處境窘迫的時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勞累困苦到極點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無法忍受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 屈原堅持公證,行為耿直,對君王他一片忠心,竭盡才智,但是卻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其處境可以說是極端困窘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 因誠心為國而被君王懷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誹謗,怎能沒有悲憤之情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 屈原寫作《離騷》,正是為了抒發這種悲憤之情。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 《詩經·國風》雖然有許多描寫男女戀情之作,但卻不是亂;《詩經·小雅》雖然表露了百姓對朝政的誹謗憤怨之情,但卻不主張公開反叛。而像屈原的《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以上兩者的優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 屈原在《離騷》中,往上追述到帝嚳的事跡,近世贊揚齊桓的偉業,中間敘述商湯、周武的德政,以此來批評時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 闡明道德內容的廣博深遠,治亂興衰的因果必然,這些都講得非常詳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 其語言簡約精煉,其內容卻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潔,其品行廉正,其文句雖寫的是細小事物,而其意旨卻極其宏大博深,其所舉的雖然都是眼前習見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義卻極其深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志絜,故其稱物芳。 | 其情志高潔,所以喜歡用香草作譬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 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 身處污泥濁水之中而能洗滌干淨,就像蟬能從混濁污穢中解脫出來一樣,在塵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濁所玷污,清白高潔,出污泥而不染。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 推論其高尚情志,就是說與日月爭輝也是恰宜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 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原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 屈原已經被貶,此后秦國打算攻打齊國,齊國跟楚國合縱相親,秦惠王憂慮這件事,就派遣張儀假裝離開秦國,帶了丰厚的禮物去投靠侍奉楚國,說道: 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跟楚國合縱相親,楚國如果確實能跟齊國斷交,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 楚懷王貪心地聽信了張儀的話,就跟齊國斷交,并派遣使者到秦國去接受土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儀詐之曰: 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 | 張儀詐騙楚國的使者說: 我張儀跟楚懷王約定的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楚使怒去,歸告懷王。 | 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國報告楚懷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