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 | 天下諸侯不可能統一是很明顯的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楚與秦為昆弟之國,而韓梁稱為東籓之臣,齊獻魚鹽之地,此斷趙之右臂也。 | 如今,楚國和秦國已結成了兄弟盟國,而韓國和魏國已向秦國臣服,成為東方的屬國,齊國奉獻出盛產魚鹽的地方,這就等於斬斷了趙國的右臂。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斷右臂而與人斗,失其黨而孤居,求欲毋危,豈可得乎? | 斬斷了右臂而和人家爭斗,失去他的同伙而孤立無援,想要國家不危險,怎么可能辦到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秦發三將軍:其一軍塞午道,告齊使興師渡清河,軍於邯鄲之東;一軍軍成皋,驅韓梁軍於河外;一軍軍於澠池。 | 現在,秦國派出三支軍隊:其中一支軍隊堵塞午道,通知齊國調動軍隊渡過清河,駐扎在邯鄲的東面;一支軍隊駐扎在成皋,驅使韓國和魏國的軍隊駐扎在河外;一支軍隊駐扎在澠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約四國為一以攻趙,趙,必四分其地。 | 相約四國軍隊結為一體進攻趙國,攻破趙國,必然由四國瓜分它的土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是故不敢匿意隱情,先以聞於左右。 | 所以我不敢隱瞞真實的情況,先把它告訴大王左右親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竊為大王計,莫如與秦王遇於澠池,面相見而口相結,請案兵無攻。 | 我私下替大王考慮,不如與秦王在澠池會晤,面對面,口頭作個約定,請求按兵不動,不要進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原大王之定計。 | 希望大王拿定主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趙王曰: 先王之時,奉陽君專權擅勢,蔽欺先王,獨擅綰事,寡人居屬師傅,不與國謀計。 | 趙王說: 先王在世的時候,奉陽君獨攬權勢,蒙蔽欺騙先王,獨自控制政事,我還深居宮內,從師學習,不參於國家大事的謀划。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先王棄群臣,寡人年幼,奉祀之日新,心固竊疑焉,以為一從不事秦,非國之長利也。 | 先王拋棄群臣謝世時,我還年輕,繼承君位的時間也不長,我心中確實暗自懷疑這種作法,認為各國聯合一體,不奉事秦國,不是我國長遠的利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且原變心易慮,割地謝前過以事秦。 | 於是,我打算改變心志,去掉疑慮,割讓土地彌補已往的過失,來奉事秦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方將約車趨行,適聞使者之明詔。 | 我正要整備車馬前去請罪,正好趕上聽到您明智的教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趙王許張儀,張儀乃去。 | 趙王答應了張儀的建議,張儀才離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北之燕,說燕昭王曰: 大王之所親莫如趙。 | 向北到了燕國,游說燕昭王說: 大王最親近的國家,莫過於趙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趙襄子嘗以其姊為代王妻,欲并代,約與代王遇於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為金斗,長其尾,令可以擊人。 | 過去趙襄子曾經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代王為妻,想吞并代國,約定在句注要塞和代王會晤,就命令工匠做了一個金斗,加長了斗柄,使它能用來擊殺人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與代王飲,陰告廚人曰: 即酒酣樂,進熱啜,反斗以擊之。 | 趙王與代王喝酒,暗中告訴廚工說: 趁酒喝到酣暢歡樂時,你送上熱羹,趁機把斗柄反轉過來擊殺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王腦塗地。 | 於是當喝酒喝到酣暢歡樂時,送上熱騰騰的羹汁,廚工趁送上金斗的機會,反轉斗柄擊中代王,并且殺死他,代王的腦漿流了一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其姊聞之,因摩笄以自刺,故至今有摩笄之山。 | 趙王的姐姐聽到這件事,磨快了簪子自殺了,所以至今還有一個名叫摩笄的山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代王之亡,天下莫不聞。 | 代王的死,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趙王之很戾無親,大王之所明見,且以趙王為可親乎? | 趙王凶暴乖張,六親不認,大王是有明確見識的,那還能認為趙王可以親近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趙興兵攻燕,再圍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以謝。 | 趙國出動軍隊攻打燕國,兩次圍困燕國首都來劫持大王,大王還要割讓十座城池向他道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趙王已入朝澠池,效河間以事秦。 | 如今,趙王已經到澠池朝拜秦王,獻出河間一帶土地奉事秦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驅趙而攻燕,則易水、長城非大王之有也。 | 如今,假如大王不奉事秦國,秦國將出動武裝部隊直下云中、九原,驅使趙國進攻燕國,那么易水、長城,就不再為大王所擁有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今時趙之於秦猶郡縣也,不敢妄舉師以攻伐。 | 而且,現在的趙國對秦國來說,如同郡和縣的關系,不敢胡亂出動軍隊攻打別的國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王事秦,秦王必喜,趙不敢妄動,是西有彊秦之援,而南無齊趙之患,是故原大王孰計之。 | 如今,假如大王奉事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趙國也不敢輕舉妄動,這就等於西邊有強大秦國的支援,而南邊解除了齊國、趙國的憂慮,所以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燕王曰: 寡人蠻夷僻處,雖大男子裁如嬰兒,言不足以釆正計。 | 燕王說: 我就像蠻夷之徒一樣處在落后荒遠的地方,這里的人即使是男子大漢,都僅僅像個嬰兒,他們的言論不能夠產生正確的決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上客幸教之,請西面而事秦,獻恆山之尾五城。 | 如今,承蒙貴客教誨,我願意向西面奉事秦國,獻出恆山腳下五座城池。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燕王聽儀。 | 燕王聽信了張儀的建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儀歸報,未至咸陽而秦惠王卒,武王立。 | 張儀回報秦王,還沒走到咸陽而秦惠王去世了,武王即位。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武王自為太子時不說張儀,及即位,群臣多讒張儀曰: 無信,左右賣國以取容。 | 武王從作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繼承王位,很多大臣說張儀的壞話: 張儀不講信用,反復無定,出賣國家,以謀圖國君的恩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必復用之,恐為天下笑。 | 秦國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恥笑。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諸侯聞張儀有卻武王,皆畔衡,復合從。 | 諸侯們聽說張儀和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紛紛背叛了連橫政策,又恢復了合縱聯盟。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武王元年,群臣日夜惡張儀未已,而齊讓又至。 | 秦武王元年,大臣們日夜不停地詆毀張儀,而齊國又派人來責備張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儀懼誅,乃因謂秦武王曰: 儀有愚計,原效之。 王曰: 柰何? | 張儀害怕被殺死,就趁機對秦武王說: 我有個不成熟的計策,希望獻給大王。 武王說: 怎么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對曰: 為秦社稷計者,東方有大變,然後王可以多割得地也。 | 回答說: 為秦國國家着想,必須使東方各國發生大的變故,大王才能讓其他國家多割讓土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聞齊王甚憎儀,儀之所在,必興師伐之。 | 如今,聽說齊王特別憎恨我,只要我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出動軍隊討伐它。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儀原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齊必興師而伐梁。 | 所以,我希望讓我這個不成才的人到魏國去,齊國必然要出動軍隊攻打魏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梁齊之兵連於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間伐韓,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毋伐,以臨周,祭器必出。 | 魏國和齊國的軍隊在城下混戰而誰都沒法回師離開的時候,大王利用這個間隙攻打韓國,打進三川,軍隊開出函谷關而不要攻打別的國家,直接挺進,兵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祭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挾天子,按圖籍,此王業也。 | 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圖戶籍,這是成就帝王的功業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王以為然,乃具革車三十乘,入儀之梁。齊果興師伐之。梁哀王恐。 | 秦王認為他說的對,就准備了三十輛兵車,送張儀到魏國,齊王果然出動軍隊攻打魏國,梁哀王很害怕。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儀曰: 王勿患也,請令罷齊兵。 | 張儀說: 大王不要擔憂,我讓齊國罷兵。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使其舍人馮喜之楚,借使之齊,謂齊王曰: 王甚憎張儀;雖然,亦厚矣王之託儀於秦也! | 就派遣他的門客馮喜到楚國,再借用楚國的使臣到齊國,對齊王說: 大王特別憎恨張儀;雖然如此,可是大王讓張儀在秦國有所依托,也做得夠周到了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齊王曰: 寡人憎儀,儀之所在,必興師伐之,何以託儀? | 齊王說: 我憎恨張儀,張儀在什么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么地方,我怎么讓張儀有所依托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對曰: 是乃王之託儀也。 | 回答說: 這就是大王讓張儀有所依托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夫儀之出也,固與秦王約曰: 為王計者,東方有大變,然後王可以多割得地。 | 張儀離開秦國時,本來與秦王約定說: 替大王着想,必須使東方各國發生大的變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齊王甚憎儀,儀之所在,必興師伐之。 | 如今齊國特別憎恨我,我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派出軍隊攻打哪個國家。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儀原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齊必興師伐之。齊梁之兵連於城下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間伐韓,入三川,出兵函谷而無伐,以臨周,祭器必出。 | 所以我希望讓我這個不成才的人到魏國,齊國必然要出動軍隊攻打魏國,魏國和齊國的軍隊在城下混戰而誰都沒法回師離開的時候,大王利用這個間隙攻打韓國,打進三川,軍隊開出函谷關而不要攻打別的國家,直接挺進,兵臨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祭器。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挾天子,案圖籍,此王業也。 | 大王就可以挾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圖戶籍,這是成就帝王的功業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王以為然,故具革車三十乘而入之梁也。 | 秦王認為他說的對,所以准備了兵車三十輛,送張儀去了魏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儀入梁,王果伐之,是王內罷國而外伐與國,廣鄰敵以內自臨,而信儀於秦王也。 | 如今,張儀去了魏國,大王果然攻打它,這是大王使國內疲憊困乏而向外攻打與自己建立邦交的國家,廣泛地樹立敵人,禍患殃及自身,卻讓張儀得到秦國的信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臣之所謂 託儀 也。 齊王曰: 善。 | 這就是我所說的 讓張儀有所依托 呀。 齊王說: 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乃使解兵。 | 就解除了攻打魏國的戰爭。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儀相魏一歲,卒於魏也。 | 張儀出任魏國宰相一年,就死在魏國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軫者,游說之士。 | 陳軫,是游說的策士。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與張儀俱事秦惠王,皆貴重,爭寵。 | 和張儀共同侍奉秦惠王,都被重用而顯貴,互相競爭秦王的寵幸。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張儀惡陳軫於秦王曰: 軫重幣輕使秦楚之間,將為國交也。 | 張儀在秦王面前中傷陳軫說: 陳軫用丰厚的禮物隨便地來往於秦楚之間,應當為國家外交工作。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楚不加善於秦而善軫者,軫自為厚而為王薄也。 | 如今楚國卻不曾對秦國更加友好反而對陳軫親善,足見陳軫為自己打算的多而為大王打算的少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且軫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聽乎? | 而且陳軫想要離開秦國前往楚國,大王為什么沒聽說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謂陳軫曰: 吾聞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 軫曰: 然。 | 秦王對陳軫說: 我聽說先生想要離開秦國到楚國去,有這樣的事嗎? 陳軫說: 有。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曰: 儀之言果信矣。 | 秦王說: 張儀的話果然可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軫曰: 非獨儀知之也,行道之士盡知之矣。 | 陳軫說: 不單是張儀知道這回事,就連過路的人也都知道這回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昔子胥忠於其君而天下爭以為臣,曾參孝於其親而天下原以為子。 | 從前伍子胥忠於他的國君,天下國君都爭着要他作臣子,曾參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他作兒子。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故賣仆妾不出閭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婦嫁於鄉曲者,良婦也。 | 所以被出賣的奴仆侍妾不等走出里巷就賣掉了,因為都是好奴仆;被遺棄的妻子還能在本鄉本土嫁出去,因為都是好女人。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軫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軫為忠乎? | 如今,陳軫如果對自己的國君不忠誠,楚國又憑什么認為陳軫能對他忠誠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 | 忠誠卻被拋棄,陳軫不去楚國,到哪兒去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以其言為然,遂善待之。 | 秦王認為他的話說的對,於是就很好地對待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居秦期年,秦惠王終相張儀,而陳軫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陳軫使於秦。 | 陳軫在秦國過了一整年,秦惠王終於任用張儀做宰相,而陳軫投奔楚國,楚王沒有重用他,卻派他出使秦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過梁,欲見犀首。犀首謝弗見。 | 他路過魏國,想要見一見犀首,犀首謝絕不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軫曰: 吾為事來,公不見軫,軫將行,不得待異日。 | 陳軫說: 我有事才來,您不見我,我要走了,不能等到第二天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犀首見之。 | 犀首便接見了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軫曰: 公何好飲也? | 陳軫說: 您為什么喜歡喝酒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犀首曰: 無事也。 | 犀首說: 沒事可做。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曰: 吾請令公厭事可乎? | 陳軫說: 我讓您有很多事做,可以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曰: 柰何? | 犀首說: 怎么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曰: 田需約諸侯從親,楚王疑之,未信也。 | 陳軫說: 田需約集各國合縱相親,楚王懷疑他,還不相信。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公謂於王曰: 臣與燕、趙之王有故,數使人來,曰: 無事何不相見 ,原謁行於王。 | 您對魏王說: 我和燕國、趙國的國君有舊交情,多次派人來對我說: 閑着沒事為什么不互相見見面。 希望您去晉見我們國君。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雖許公,公請毋多車,以車三十乘,可陳之於庭,明言之燕、趙。 | 魏王即使答應您去,您不必多要車輛,只要把三十輛車擺列在庭院里,公開地說要到燕國、趙國去。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燕、趙客聞之,馳車告其王,使人迎犀首。 | 燕國、趙國的外交人員聽了這個消息,急忙驅車回報他們的國君,派人迎接犀首。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楚王聞之大怒,曰: 田需與寡人約,而犀首之燕、趙,是欺我也。 | 楚王聽了這個消息,很生氣,說: 田需和我相約,而犀首卻去燕、趙,這是欺騙我呀。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怒而不聽其事。 | 楚王很生氣而不再理睬田需合縱的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齊聞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國相事皆斷於犀首。軫遂至秦。 | 齊國聽說犀首前往北方,派人把國家的政事托付給他,犀首就去齊國了,這樣三國宰相的事務,都由犀首決斷,陳軫於是回到秦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韓魏相攻,期年不解。 | 韓國和魏國交戰,整整一年都沒有和解。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秦惠王欲救之,問於左右。 | 秦惠王打算讓他們和解,詢問左右親信的意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為之決。 | 左右親信有的說讓他們和解有利,有的說不和解有利,惠王不能為此事作出決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軫適至秦,惠王曰: 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 | 陳軫正好回到秦國,惠王說: 先生離開我到楚國,也想念我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軫對曰: 王聞夫越人莊舄乎? | 陳軫回答說: 大王聽說過越國人莊舃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王曰: 不聞。 | 惠王說: 沒聽說。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曰: 越人莊舄仕楚執珪,有頃而病。 | 陳軫說: 越人莊舃在楚國官做到執珪的爵位,不久就生病了。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楚王曰: 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執珪,貴富矣,亦思越不? | 楚王說: 莊舃原本是越國一個地位低微的人,如今官做到執珪的爵位,富貴了,不知道還思不思念越國?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中謝對曰: 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 | 中謝回答說: 大凡人們思念自己的故鄉,是在他生病的時候,假如莊舄思念越國,呻吟時就會操越國的腔調,要是不思念越國就要操楚國的腔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 | 楚王派人前去偷聽,莊舃還是操越國的腔調。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臣雖棄逐之楚,豈能無秦聲哉! 惠王曰: 善。 | 如今我即使被遺棄跑到楚國,難道能沒有了秦國的腔調嗎? 惠王說: 說得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韓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謂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決,原子為子主計之余,為寡人計之。 | 現在韓國和魏國交戰,一整年都沒有解除,有的人對我說讓他們和解有利,有的人說不讓他們和解有利,我不能夠作出決斷,希望先生為你的國君出謀划策之余,替我出個主意。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陳軫對曰: 亦嘗有以夫卞莊子刺虎聞於王者乎? | 陳軫回答說: 也曾有人把卞莊子剌虎的事講給大王聽嗎?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 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 莊子正要剌殺猛虎,旅館有個小子阻止他,說: 兩只虎正在吃牛,等它們吃出滋味的時候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一定會打起來,一打起來,那么大的就會受傷,小的就會死亡,追逐着受傷的老虎而刺殺它,這一來必然獲得刺殺雙虎的名聲。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 卞莊認為他說的有道理,站在旁邊等待它們,不久,兩只老虎果然打起來,結果大的受了傷,小的死了,莊子追趕上受傷的老虎而殺死了它,這一來果然獲得了殺死雙虎的功勞。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今韓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國傷,小國亡,從傷而伐之,一舉必有兩實。 | 如今,韓、魏交戰,一年不能解除,這樣勢必大國損傷,小國一定危亡,追逐着受到損傷的國家而討伐它,這一討伐必然會獲得兩個勝利果實。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此猶莊子刺虎之類也。 | 這就如同莊子剌殺猛虎一類的事啊。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臣主與王何異也。 | 我為自己的國君出主意和為大王出主意有什么不同呢?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惠王曰: 善。 | 惠王說: 說的好。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