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病得之數飲酒以見大風氣。
他的病是多次喝酒之后受了風邪引起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所以知成開方病者,診之,其脈法奇咳言曰 藏氣相反者死 。
我所以知道他的病,是因給他切脈時,發現他的脈象符合《奇咳朮》的說法: 臟氣相反的會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切之,得腎反肺,法曰 三歲死 也。
切他的脈,得到腎氣反沖肺氣的脈象,依照這個道理,到了三年會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安陵阪里公乘項處病,臣意診脈,曰: 牡疝。
安陵阪里名叫項處的公乘有病,我為他診脈,然后說: 這是牡疝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牡疝在鬲下,上連肺。
牡疝是發生在胸隔下,上連肺臟的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病得之內。
是因行房事不節制而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謂之: 慎毋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
我對他說: 千萬不能做操勞用力的事,做這樣的事就會吐血死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處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嘔血。
項處后來卻去 蹴踘 ,結果腰部寒冷,汗出很多,吐了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復診之,曰: 當旦日日夕死。
我再次為他診脈后說: 會在第二天黃昏時死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即死。
到時就死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病得之內。所以知項處病者,切其脈得番陽。番陽入虛里,處旦日死。
他的病是因房事而得,我所以能知道他的病,是因為切脈時得到反陽脈,反陽的脈氣進入上虛,第二天就會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一番一絡者,牡疝也。
一方面出現了反陽脈,一方面上連於肺,這就是牡疝。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曰:他所診期決死生及所治已病眾多,久頗忘之,不能盡識,不敢以對。
臣淳於意說: 其他能正確診治決斷生死時間以及治好的病太多了,因為時間一長忘了,不能完全記住,所以不敢用這些來回答。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問臣意: 所診治病,病名多同而診異,或死或不死,何也?
又問: 你所診治的病,許多病名相同,卻診斷結果名異,有的人死了,有的人還活着,這是為什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對曰: 病名多相類,不可知,故古聖人為之脈法,以起度量,立規矩,縣權衡,案繩墨,調陰陽,別人之脈各名之,與天地相應,參合於人,故乃別百病以異之,有數者能異之,無數者同之。
回答說: 從前病名大多是類似的,不能確切辨知,所以古代的聖人創立脈法,使人能用這些確立的標准,訂立的規矩,斟酌權衡,依照規則,測量人的陰陽情形,區別人的脈象后各自命名,注意與自然變化的相應,參照人體情況,才能區別各種疾病使它們病名各異,醫朮高明的人能指出病名不同,醫朮不高看到的病是相同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脈法不可勝驗,診疾人以度異之,乃可別同名,命病主在所居。
然而脈法不能全部應驗,診治病人要用分度脈的方法區別,才能區別相同名稱的疾病,說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臣意所診者,皆有診籍。
現在我診治的病人,都有診治記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所以別之者,臣意所受師方適成,師死,以故表籍所診,期決死生,觀所失所得者合脈法,以故至今知之。
我所以這樣區別疾病,是因我從師學醫剛剛完成,老師就死去了,因此記明診治的情形,預期決斷生死的時間,來驗證自己失誤、正確的結果和脈象的對應關系,因為這個緣故到現在能夠辨知各種的疾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問臣意曰: 所期病決死生,或不應期,何故?
又問: 你決斷病人的死或活的時間,有時也不能應驗,因為什么?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對曰: 此皆飲食喜怒不節,或不當飲藥,或不當針灸,以故不中期死也。
回答說: 這都是因為病人飲食喜怒不加節制,或者因為不恰當地服藥,或者因為不恰當地用針炙治療,所以會與預斷的日期不相應而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問臣意: 意方能知病死生,論藥用所宜,諸侯王大臣有嘗問意者不?
又問: 在你正能夠診治病情的生死,論說藥品的適應症時,各諸侯王朝的大臣有向你請教的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文王病時,不求意診治,何故?
齊文王生病時,不請你去診治,這是什么緣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對曰: 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皆使人來召臣意,臣意不敢往。
回答說: 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都曾派人召請我,我不敢前往。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文王病時,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臣意也,故移名數,左右不脩家生,出行游國中,問善為方數者事之久矣,見事數師,悉受其要事,盡其方書意,及解論之。
齊文王生病時,我家中貧窮,要為人治病謀生,當時實在擔心被官吏委任為侍醫而受到束縛。所以我把戶籍遷到親戚鄰居等人名下;不治理家事,只願到處行醫游學,長期尋訪醫朮精妙的人向他求救,我拜見過几位老師,他們主要的本領我全學到了,也全部得到了他們的醫方醫書,并深入進行分析評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身居陽虛侯國,因事侯。
我住在陽虛侯的封國中,於是侍奉過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侯入朝,臣意從之長安,以故得診安陵項處等病也。
他入朝,我隨他到了長安,因為這個緣故,才能給安陵的項處等人看過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問臣意: 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狀?
問我說: 你知道齊文王生病不起的原因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對曰: 不見文王病,然竊聞文王病喘,頭痛,目不明。
我回答說: 我沒有親眼看到齊文王的病情,不過我聽說齊文王有氣喘、頭疼視力差的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心論之,以為非病也。
我推想,認為這不是病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以為肥而蓄精,身體不得搖,骨肉不相任,故喘,不當醫治。
因為他身體肥胖而聚積了精氣,身體得不到活動,骨胳不能支撐肉軀,所以才氣喘,這用不着醫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脈法曰 年二十脈氣當趨,年三十當疾步,年四十當安坐,年五十當安臥,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 。
依照脈理說: 二十歲時人的脈氣正旺應該做跑步的運動,三十歲時應該快步行走,四十歲時應該安坐,五十歲時應該安臥,六十歲以上時應該使元氣深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文王年未滿二十,方脈氣之趨也而徐之,不應天道四時。
齊文王年令不滿二十歲,脈氣正旺應該多跑動卻懶於活動,這是不順應自然規律的表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後聞醫灸之即篤,此論病之過也。
后來聽說有的醫生用炙法為他治療,馬上病情就重起來,這是分析論斷病情上的錯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論之,以為神氣爭而邪氣入,非年少所能復之也,以故死。
根據我的分析,這是身體內正氣上爭而病邪之氣侵入體內的表現。這種病症不是年青人能夠康復的,因此他死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所謂氣者,當調飲食,擇晏日,車步廣志,以適筋骨肉血脈,以瀉氣。
對這樣的病,應該調和飲食,選擇晴朗天氣,駕車或是步行外出,來開擴心胸,調和筋骨、肌肉、血脈、疏瀉體內的郁積的旺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年二十,是謂 易 。法不當砭灸,砭灸至氣逐。
所以二十歲時,是人們說的 氣血質實 的時期,從醫理看應該用砭炙的治療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就會導致氣血奔逐不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問臣意: 師慶安受之?
又問: 你的老師陽慶是跟誰學習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聞於齊諸侯不?
齊國的諸侯是否知道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對曰: 不知慶所師受。
回答說: 我不知道陽慶的老師是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慶家富,善為醫,不肯為人治病,當以此故不聞。
陽慶家中非常富有,他精通醫朮,卻不肯為人治病,也許因為這樣他才不出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慶又告臣意曰: 慎毋令我子孫知若學我方也。
陽慶又告訴我說: 千萬別使我的子孫后代知道你曾向我學習醫朮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問臣意: 師慶何見於意而愛意,欲悉教意方?
又問: 你的老師陽慶是怎么看中并喜愛你的?怎么想把全部秘方醫朮傳授給你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對曰: 臣意不聞師慶為方善也。
回答說: 我本來不知老師陽慶的醫朮精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意所以知慶者,意少時好諸方事,臣意試其方,皆多驗,精良。
我后來所以知道,是因為我年輕時喜歡各家的醫朮醫方,我曾用他的醫方嘗試,大多有效,而且精妙。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聞菑川唐里公孫光善為古傳方,臣意即往謁之。
我聽說菑川唐里的公孫光擅長使用古代流傳的醫方,就去拜見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得見事之,受方化陰陽及傳語法,臣意悉受書之。
我能做他的學生,從他那里學到調理陰陽的醫方以及口頭流傳的醫理,我全部接受記錄下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欲盡受他精方,公孫光曰: 吾方盡矣,不為愛公所。吾身已衰,無所復事之。
我想要全部學到他精妙的醫朮,公孫光說: 我的秘方醫朮都拿出來了,我對你不會有所吝惜,我已經老了,沒有什么再讓你學習的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與公,毋以教人。
這些都是我年輕時所學到的精妙醫方,全教給你了,不要再教給別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曰: 得見事侍公前,悉得禁方,幸甚。
我說: 我能侍奉學習在您的面前,得到全部秘方,這非常幸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意死不敢妄傳人。
我就是死了也不敢隨便傳給別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有間,公孫光間處,臣意深論方,見言百世為之精也。
過了些日子,公孫光閑着沒事,我就深入分析論說醫方,他認為我對曆代醫方的論說是高明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師光喜曰: 公必為國工。
他高興地說: 你一定會成為國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吾有所善者皆疏,同產處臨菑,善為方,吾不若,其方甚奇,非世之所聞也。
我所擅長的醫朮都荒疏了,我的同胞兄弟住在臨菑,精於醫朮,我不如他,他的醫方非常奇妙,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吾年中時,嘗欲受其方,楊中倩不肯,曰 若非其人也 。
我中年時,曾想向他請教,我的朋友楊中倩不同意,說: 你不是那種能學習醫朮的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胥與公往見之,當知公喜方也。其人亦老矣,其家給富。
必須我和你一起前往拜見他,他就會知道您喜愛醫朮了。他也老了,但家中富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時者未往,會慶子男殷來獻馬,因師光奏馬王所,意以故得與殷善。
當時還沒去,正好陽慶的兒子陽殷來給齊王獻馬,通過我的老師公孫光進獻給齊王,因為這個緣故我和陽殷熟悉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光又屬意於殷曰: 意好數,公必謹遇之,其人聖儒。
公孫光又把我托付給陽殷說: 淳於意喜好醫朮,你一定要好好禮待他,他是傾慕聖人之道的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即為書以意屬陽慶,以故知慶。
於是就寫信把我推荐給陽慶,因此也就認識了陽慶。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事慶謹,以故愛意也。
我侍奉陽慶很恭敬謹慎,所以他才喜愛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問臣意曰: 吏民嘗有事學意方,及畢盡得意方不?何縣里人?
又問: 官吏或百姓曾有人向你學醫朮嗎?有人把你的醫朮全學會了嗎?他們是哪里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對曰: 臨菑人宋邑。邑學,臣意教以五診,歲余。
回答說: 臨菑人宋邑,他向我求教,我教他察看臉色診病,學了一年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濟北王遣太醫高期、王禹學,臣意教以經脈高下及奇絡結,當論俞所居,及氣當上下出入邪逆順,以宜鑱石,定砭灸處,歲余。
濟北王派太醫高明、王禹向我求教,我教給他們經脈上下分布的情形和異常脈絡的連結位置,常常論說腧穴所處的方位,以及經絡之氣運行時的邪正順逆的情況,怎樣選定針對病症需要砭石針炙治療的穴位,學了有一年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菑川王時遣太倉馬長馮信正方,臣意教以案法逆順,論藥法,定五味及和齊湯法。
菑川王時常派遣名叫馮信的太倉署中管理馬匹的長官前來,讓我指教醫朮,我教他按摩的逆順手法,論述用藥的方法,以及判定藥的性味和配伍調制湯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高永侯家丞杜信,喜脈,來學,臣意教以上下經脈五診,二歲余。
高永侯的家丞名叫杜信,喜好診脈,前來求學,我把上下經脈的分布、《五色診》教給了他,學了兩年多的時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臨菑召里唐安來學,臣意教以五診上下經脈,奇咳,四時應陰陽重,未成,除為齊王侍醫。
臨菑召里叫唐安的人來求學,我教給他《五色診》,上下經脈的位置,《奇咳朮》,以及四時和陰陽相應各有偏重的道理,沒有學成,就被任命做了齊王的侍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問臣意: 診病決死生,能全無失乎?
又問: 你給人診治病症斷定人的死生,能完全沒有失誤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意對曰: 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脈,乃治之。
回答說: 我醫治病人時,一定先為他切脈后,才去醫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敗逆者不可治,其順者乃治之。
脈象衰敗與病情違背的不給他醫治,脈象和病情相順應的才給他醫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心不精脈,所期死生視可治,時時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如果不能精心切脈,所斷定的死生時間及能否治愈,也往往會出現差錯,我不能完全沒有失誤。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史公曰: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
太史公說: 女人無論美與丑,住進宮中就會被人嫉妒;士人無論賢與不賢,進入朝廷就會遭人疑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扁鵲以其伎見殃,倉公乃匿跡自隱而當刑。
所以扁鵲因為他的醫朮遭殃,太倉公於是自隱形跡還被判處刑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
緹縈上書皇帝,她的父親才得到后來的平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老子曰 美好者不祥之器 ,豈謂扁鵲等邪?
所以老子說 美好的東西都是不吉祥之物 ,哪里說的是扁鵲這樣的人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若倉公者,可謂近之矣。
象太倉公這樣的人,也和這句話所說的意思接近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興何嘗不以卜筮決於天命哉!
自古以來承受天命的人方能成為國君,而君王的興起又何嘗不是用卜筮來取決於天命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見。
這種情形在周朝尤為盛行,到了秦代還可以看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代王之入,任於卜者。
漢朝代王入京繼承王位,也是聽任於占卜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卜之起,由漢興而有。
至於卜官的出現,從漢朝興起就開始有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司馬季主者,楚人也。
司馬季主是楚國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卜於長安東市。
他在長安東市卜卦。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宋忠為中大夫,賈誼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誦易先王聖人之道朮,究遍人情,相視而嘆。
宋忠此時任中大夫,賈誼任博士,一天二人一起出朝沐浴休假,邊走邊談,討論講習先王聖人的治道方法,廣泛地探究世道人情,兩人相視而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賈誼曰: 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
賈誼說: 我聽說古代的聖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在卜者、醫師行列之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
現在,我已見識過三公九卿及朝中士大夫,他們的才學人品都可以知道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試之卜數中以觀釆。
我們試着去觀察一下卜者的風釆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
二人即同車到市區去,在卜筮的館子里游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間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凶之本。
天剛下過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馬季主正閑坐館中,三四個弟子陪侍着他,正在講解天地間的道理,日月運轉的情形,陰陽吉凶的本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大夫再拜謁。
兩位大夫向司馬季主拜了兩拜。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
司馬季主打量他們的狀貌,好像是有知識的人,就還禮作答,叫弟子引他們就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坐定,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凶之符,語數千言,莫不順理。
坐定之后,司馬季主重新疏解前面講的內容,分析天地的起源與終止,日月星辰的運行法則,區分仁義的差別關系,列舉吉凶禍福的朕兆,講了數千言,無不順理成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曰: 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觀於世,未嘗見也。
宋忠、賈誼驚異而有所領悟,整理冠帶,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說: 我看先生的容貌,聽先生的談吐,晚輩私下觀看當今之世,還未曾見到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汙?
不過先生現在的地位為什么如此卑下,職業為什么如此污穢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 觀大夫類有道朮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辭之野也!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說: 看兩位大夫好像是有道朮的人,現在怎么會說出這般淺薄的話,措辭這樣粗野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夫子所賢者何也?
你們所認為的賢者是什么樣的人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所高者誰也?
所認為高尚的人是誰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何以卑汙長者?
憑什么將我這位長者視為卑下污濁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二君曰: 尊官厚祿,世之所高也,賢才處之。
宋忠、賈誼兩人說: 尊貴的官職,丰厚的俸祿,是世人所看重的,賢能的人享有着它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所處非其地,故謂之卑。
如今先生所處的不是那種地位,所以說是低微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言不信,行不驗,取不當,故謂之汙。
所言不真實,所行不靈驗,所取不恰當,所以說是污濁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賤簡也。
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視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