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0
274
input
stringlengths
0
321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世皆言曰: 夫卜者多言夸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於己。
世人都說: 卜者多用夸大怪誕之辭,來迎合人們的心意;虛假抬高人們的祿命,來取悅人心;編造災禍,以使人悲傷;假借鬼神,以騙盡錢財;貪求酬謝,以利於自身。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吾之所恥,故謂之卑汙也。 司馬季主曰: 公且安坐。
這都是我們認為可恥的行徑,所以說是低微污濁的。 司馬季主說: 二位暫且安坐。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公見夫被發童子乎?
你們見過那些批發的童子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日月照之則行,不照則止,問之日月疵瑕吉凶,則不能理。
日月照着,他們就走路;不照,他們就不走。問他們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就不能解釋說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由是觀之,能知別賢與不肖者寡矣。
由此看來,能識別賢與不肖的人太少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
大凡賢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規勸君王,多次勸諫不被釆納就引身退位;他們稱譽別人并不圖其回報,憎惡別人也不顧忌別人的怨恨,總是以便利國家和百姓為己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官非其任不處也,祿非其功不受也;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污,雖尊不下也;得不為喜,去不為恨;非其罪也,雖累辱而不愧也。
所以,自己不能勝任的即使給他官做也不去做,不是他的功勞即使給他錢財也不接受;看到心朮不正的人,即使顯貴也不恭敬他;看到染有污點的人,即使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榮華富貴也不以為喜,失去富貴榮華不因此遺憾;如果不是自己的過錯,即使牽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公所謂賢者,皆可為羞矣。
現在你們所說的賢者,都是些足以為他們感到羞愧的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卑疵而前,韱趨而言;相引以勢,相導以利;比周賓正,以求尊譽,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獵農民;以官為威,以法為機,求利逆暴:譬無異於操白刃劫人者也。
他們低聲下氣地趨奉,奴顏婢膝地講話;憑權勢相勾引,以利益相誘導;結黨營私,排斥正人君子,以求得尊寵美譽,以享受公家俸祿;謀求個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奪農民的財產;依仗官位逞威風,把法令當作自己的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橫暴:好像與手持利刃威脅他人的人沒什么區別。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初試官時,倍力為巧詐,飾虛功執空文以主上,用居上為右;試官不讓賢陳功,見偽增實,以無為有,以少為多,以求便勢尊位;食飲驅馳,從姬歌兒,不顧於親,犯法害民,虛公家:此夫為盜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弒君未伐者也。
剛做官的時候,竭力耍弄巧詐伎倆,粉飾虛假的功勞,拿着華而不實的文書去欺騙君王,以便爬上高位;被委任官職后,不肯讓賢者陳述功勞,卻自夸其功,把假的說成真的,把沒有的變成有的,把少的改為多的,以求得權勢高位;大吃大喝,到處游樂,犬馬聲色,無所不有,不顧父母親人,專做犯法害民勾當,肆意揮霍,虛耗公家:這其實是做強盜而不拿弓矛,攻擊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殺害國君而未被討伐的一伙人。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何以為高賢才乎?
憑什么認為他們是高明賢能者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盜賊發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攝,奸邪起不能塞,官秏亂不能治,四時不和不能調,歲穀不孰不能適。
盜賊發生而不能禁止,蠻夷不從而不能懾服,邪興起而不能遏止,公家損耗而不能整治,四時不和而不能調節,年景不好而不能調濟。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才賢不為,是不忠也;才不賢而託官位,利上奉,妨賢者處,是竊位也;有人者進,有財者禮,是偽也。
有才學而不去做,這是不忠;沒有才學而寄居官位,享受皇上的俸祿,妨礙賢能者的地位,這是竊居官位。有關系的就進用做官,有錢財的就禮遇尊敬,這叫做虛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子獨不見鴟梟之與鳳皇翔乎?
你們難道沒有見過鴟梟也同鳳凰一起飛翔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蘭芷芎藭棄於廣野,蒿蕭成林,使君子退而不顯眾,公等是也。
蘭芷芎被遺棄在曠野里,而蒿蕭卻長得茂密成林,使正人君子隱退而不能揚名顯眾,即是在位諸公所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述而不作,君子義也。
述而不作,是君子的本意。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時,順於仁義,分策定卦,旋式正釭,然後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敗。
如今卜者占卜,一定效法天地,取象四時的變化,順應仁義的原則,分辨筮策,判定卦象,旋轉栻槃,占卜作卦,然后解說天地間的厲害,人事的吉凶成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昔先王之定國家,必先龜策日月,而後乃敢代;正時日,乃後入家;產子必先占吉凶,後乃有之。
以前先王安定國家,必先用龜策占卜日月,然后才敢代天治理百姓;選准吉日,隨后才能進入國都;家中生子必先占卜吉凶,然后才敢養育。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
從伏羲氏創制八卦,周文王演化成三百八十四爻而后天下得以大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越王句踐放文王八卦以破敵國,霸天下。
越王勾踐仿照文王八卦行事而大破敵國,稱霸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由是言之,卜筮有何負哉!
由此說來,卜筮有什么值得憂慮的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且夫卜筮者,埽除設坐,正其冠帶,然後乃言事,此有禮也。
再說卜筮者,掃除潔淨然后設座,端正冠帶然后談論吉凶之事,這是合禮儀的表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言而鬼神或以饗,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養其親,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
他們的言論,使鬼神或許因而享用祭品,忠臣因而奉事他的國君,孝子因而供養他的雙親,慈父因而撫育他的孩子,這是有道德的表現。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以義置數十百錢,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婦或以養生:此之為德,豈直數十百錢哉!
而問卜者出於道義花費几十、上百個錢,生病的人或許因而痊愈,將死的人或許因而得生,禍患或許因而免除,事情或許因而成功,嫁女娶婦或許因而得以養生:這種功德,難道只值几十、上百個錢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夫老子所謂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這就是老子所說的 具有大德者并不以有德自居,所以他才有德 。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夫卜筮者利大而謝少,老子之云豈異於是乎?
今天的卜筮者待人好處多而受人之謝少,老子所說的難道同卜筮者的所作所為有什么不同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莊子曰: 君子內無飢寒之患,外無劫奪之憂,居上而敬,居下不為害,君子之道也。
莊子說: 君子內無飢寒的憂患,外無被劫奪的顧慮,居上位慎重嚴謹,處下位不妒忌他人,這就是君子之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夫卜筮者之為業也,積之無委聚,藏之不用府庫,徙之不用輜車,負裝之不重,止而用之無盡索之時。
如今,卜筮者所從事的職業,積蓄無須成堆,儲藏不用府庫,遷徙不用輜車,裝備簡單輕便,停留下來就能使用,并且沒有用完之時。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持不盡索之物,游於無窮之世,雖莊氏之行未能增於是也,子何故而云不可卜哉?
拿着使用不盡的東西,游於沒有盡頭的世上,即使莊子的行為也不能比這更好。你們為什么卻說不可以卜筮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東南,以海為池;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天不足西北,星辰移向西北;地不足東南,就用海為池;太陽到了中午必定向西移動,月亮到了滿圓后必定出現虧缺;先王的聖道,忽存忽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公責卜者言必信,不亦惑乎!
而二位大夫要求卜筮者說話必定信實,不也足令人疑惑不解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公見夫談士辯人乎?
你們見過說客辯士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慮事定計,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說人主意,故言必稱先王,語必道上古;慮事定計,飾先王之成功,語其敗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
思考問題,決策謀划,必須靠這種人。然而他們不能用只言片語使人主喜悅,所以講話必托稱先王,論說必引述上古;考慮問題,決策謀划,或夸飾先王事業的成功,或述說其失利敗壞的情形,使人主的心意或有所喜,或有所懼,以實現他們的欲望。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多言夸嚴,莫大於此矣。
多講虛夸之詞,沒有比這更厲害的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然欲彊國成功,盡忠於上,非此不立。
可是要想使國家富強,事業成功,能夠效忠君王,不這樣做又不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夫卜者,導惑教愚也。
現在的卜筮者,是解答人們的疑問,教化百姓的愚昧。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愚惑之人,豈能以一言而知之哉!
那些愚昧迷惑的人,怎么能用一句話就使他們聰明起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言不厭多。
因此,說話不厭其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騏驥不能與罷驢為駟,而鳳皇不與燕雀為群,而賢者亦不與不肖者同列。
所以騏驥不能和疲驢同駕一車,鳳凰不同燕子麻雀為群,而賢者也不跟不肖者同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君子處卑隱以辟眾,自匿以辟倫,微見德順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養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譽。
所以君子常處於卑下不顯眼的地位,以避開大眾,自己隱匿起來以避開人倫的束縛,暗中察明世間道德順應之情狀,以消除種種禍害,以表明上天的本性,幫助上天養育生靈,希求更多的功利,而不求什么尊位與榮譽。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長者之道乎!
你們二位不過是些隨便發發議論的人,怎么會知道長者的道理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宋忠、賈誼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宋忠和賈誼聽得精神恍惚而若有所失,茫然失色,神情惆悵,閉口不能說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於是攝衣而起,再拜而辭。
於是整衣起身,拜了兩拜,辭別司馬季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行洋洋也,出門僅能自上車,伏軾低頭,卒不能出氣。
二人走起路來,不辨東西南北,出門只能自己上車,趴在車欄上,不敢抬頭,始終不能喘過氣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三日,宋忠見賈誼於殿門外,乃相引屏語相謂自嘆曰: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過了三天,宋忠在殿門外見到賈誼,便拉着他避開眾人談論起來,慨嘆地說: 道德越高越安全,權勢越高越危險。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
處在顯赫的地位,喪身將指日可待。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
卜筮即便有不靈驗的時候,也不會被奪去應得的精米;替君王出謀划策如果不周密,就沒有立身之地。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
這二者相差太遠了,就像天冠地覆不可同日而語一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老子之所謂 無名者萬物之始 也。
這正如老子所說的 無名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本源 呵!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地曠曠,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
天地空闊無邊,萬物興盛和樂,有的安全,有的危險,沒有人知道自己該身居何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我與若,何足預彼哉!
我和你,哪里夠資格評論他們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彼久而愈安,雖曾氏之義未有以異也。
他們日子愈久就越安樂,即使莊子的主張也沒有什么與此不同之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還,抵罪。
過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沒有到達那里就返回來了,因而被判了罪行。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而賈誼為梁懷王傅,王墮馬薨,誼不食,毒恨而死。
賈誼做梁懷王的太傅,梁懷王不慎墜馬去世,賈誼引咎絕食,含恨而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此務華絕根者也。
這都是追求浮華而斷絕性命的事例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太史公曰:古者卜人所以不載者,多不見於篇。
太史公說:古時候的卜者,所以不被記載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事跡多不見於文獻。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至司馬季主,余志而著之。
待到司馬季主,我便將其言行記述成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褚先生曰:臣為郎時,游觀長安中,見卜筮之賢大夫,觀其起居行步,坐起自動,誓正其衣冠而當鄉人也,有君子之風。
褚先生說:我做郎官的時候,曾在長安城中游覽,見過從事卜筮職業的賢士大夫。我觀察他們的生活起居、走路坐起都自然得體,常常端正好自己的衣服帽子來接待鄉野之民,有君子的風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見性好解婦來卜,對之顏色嚴振,未嘗見齒而笑也。
遇到性情喜愛解疑、樂於卜筮的婦人來問卜,對待她們態度嚴肅,不曾露齒而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從古以來,賢者避世,有居止舞澤者,有居民間閉口不言,有隱居卜筮間以全身者。
自古以來,賢者逃避世俗社會,有的棲息於荒蕪的窪地,有的生活在民間而閉口不言世事,有的隱居在卜筮者中間以保全自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司馬季主者,楚賢大夫,游學長安,通易經,朮黃帝、老子,博聞遠見。
司馬季主是楚國賢明的大夫,在長安游學,通曉《易經》,能夠陳述黃帝、老子之道,知識廣博,遠見卓識。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觀其對二大夫貴人之談言,稱引古明王聖人道,固非淺聞小數之能。
看他對答二位大夫貴人的話語,引述古代明王聖人的道理,原本不是見識淺薄能力低下之輩。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及卜筮立名聲千里者,各往往而在。
至於以卜筮為業名揚千里之外的,往往到處都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傳曰: 富為上,貴次之;既貴各各學一伎能立其身。
傳記上說: 富為上,貴次之;已經顯貴了,各自還須學會一技之長以立身於社會之中。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黃直,大夫也;陳君夫,婦人也:以相馬立名天下。
黃直是位大夫,陳君夫是位婦人,他們以擅長相馬而立名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齊張仲、曲成侯以善擊刺學用劍,立名天下。
齊國張仲和曲成侯以擅長用劍擊刺而揚名天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留長孺以相彘立名。
留長孺因善於相豬而出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滎陽褚氏以相牛立名。
滎陽褚氏因善於相牛而成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能以伎能立名者甚多,皆有高世絕人之風,何可勝言。
能夠因技能立名的人很多,都有高於世俗和超過常人的風范,哪里能夠說得完呢?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曰: 非其地,樹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
所以說: 不是適當之地,種什么也不會生長;不合他的意向,教什么也難以成就。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夫家之教子孫,當視其所以好,好含苟生活之道,因而成之。
大凡長輩教育子女,應當看看他們喜好什么,愛好如果包容生活之道,就順其愛好因勢利導而造就他。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故曰: 制宅命子,足以觀士;子有處所,可謂賢人。
所以說: 建造什么住宅,為子取用何名,足以看出士大夫的志趣所在;兒子有了安身處世的職業,父親可以稱得上是賢人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為郎時,與太卜待詔為郎者同署,言曰: 孝武帝時,聚會占家問之,某日可取婦乎?
我做郎官的時候,與太卜待詔為郎官的同事在同一衙門辦公,他們說: 孝武帝時,曾召集從事占卜的各類專家來詢問,某日可以娶兒媳嗎?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凶,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
五行家說可以,堪輿家說不可以,建除家說不吉利,叢辰家說是大凶,曆家說是小凶,天人家說是小吉,太一家說是大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辯訟不決,以狀聞。
各家爭議辯論,不能做出決定,只能將有關情況奏明皇上。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制曰: 避諸死忌,以五行為主。
皇上下令說: 避開死凶忌諱,應以五行家的意見為依據。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人取於五行者也。
這就是人們釆用五行家的意見的原因。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
春申君是楚國人,名叫歇,姓黃。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游學博聞,事楚頃襄王。
曾周游各地從師學習,知識淵博,奉事楚頃襄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頃襄王以歇為辯,使於秦。
頃襄王認為黃歇有口才,讓他出使秦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昭王使白起攻韓、魏,敗之於華陽,禽魏將芒卯,韓、魏服而事秦。
當時秦昭王派白起進攻韓國和,在華陽打敗了韓、魏兩國,捕獲了魏國將領芒卯,韓、魏兩國向秦國臣服并事奉秦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秦昭王方令白起與韓、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黃歇適至於秦,聞秦之計。
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韓國、魏國一起進攻楚國,但秦軍還沒有啟程,這時楚王派黃歇恰巧來到秦國,聽說了秦國的這個計划。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當是之時,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東至竟陵,楚頃襄王東徙治於陳縣。
在這個時候,秦國已經占領了楚國大片領土,因為在這以前秦王曾派白起攻打楚國,奪取了巫郡、黔中郡,攻占了鄢城郢都,向東一直打到竟陵,楚頃襄王只好把都城向東遷到陳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黃歇見楚懷王之為秦所誘而入朝,遂見欺,留死於秦。
黃歇見到楚懷王受到秦國引誘而到秦國的朝堂去商談,結果上當受騙,被扣留并且死在秦國。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頃襄王,其子也,秦輕之,恐壹舉兵而滅楚。
頃襄王是楚懷王的兒子,秦國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黃歇擔心一旦發動戰爭楚國就會滅亡。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歇乃上書說秦昭王曰:
於是他上書勸說秦王道: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天下莫彊於秦、楚。
天下的諸侯沒有誰比秦、楚兩國更強大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聞大王欲伐楚,此猶兩虎相與斗。
現在我聽說大王要徵討楚國,這就如同兩個猛虎互相搏斗。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兩虎相與斗而駑犬受其弊,不如善楚。
兩虎相斗而劣狗趁機得到好處,不如與楚國親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臣請言其說:臣聞物至則反,冬夏是也;致至則危,累釭是也。
請允許我陳述自己的看法:我聽說事物發展到頂點就必定走向反面,冬季與夏季的變化就是這樣;事物積累到極高處就會危險,堆疊棋子就是這樣。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大國之地,遍天下有其二垂,此從生民已來,萬乘之地未嘗有也。
現在秦國的土地,占着天下西、北兩方邊地,這是從有人類以來,即使天子的領地也不曾有過的。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先帝文王、莊王之身,三世不妄接地於齊,以絕從親之要。
可是從先帝文王、莊王以及大王自身,三代不忘使秦國土地同齊國連接起來,借以切斷各國合縱結盟的關鍵部位。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
現在大王派盛橋到韓國駐守任職,盛橋把韓國的土地并入秦國,這是不動一兵一卒,不施展武力,而得到百里土地的好辦法。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可謂能矣。
大王可以說是有才能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又舉甲而攻魏,杜大梁之門,舉河內,拔燕、酸棗、虛、桃,入邢,魏之兵云翔而不敢捄。
大王又發兵進攻魏國,堵塞了魏國都城大梁的出入通路,攻取河內,拿下燕、酸棗、虛、桃等地,進而攻入邢地,魏國軍隊如風吹白云四處逃散而不敢彼此相救。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之功亦多矣。
大王的功績也算夠多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休甲息眾,二年而後復之;又并蒲、衍、首、垣,以臨仁、平丘,黃、濟陽嬰城而魏氏服;王又割濮之北,注齊秦之要,絕楚趙之脊,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
大王停止徵戰休整部隊,兩年之后再次發兵;又奪取了蒲、衍、首、垣等地,進而兵臨仁、平丘,黃、濟陽則退縮自守,結果魏國屈服降秦;大王又割取了濮磿以北的土地,打通了齊國、秦國的通道,截斷了楚國、趙國聯系的脊梁,天下經過五次聯合而相集的六國諸侯,不敢互相救援。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之威亦單矣。
大王的威勢也可以說發揮到極點了。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
王若能持功守威,絀攻取之心而肥仁義之地,使無後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
大王如果保持功績,掌握威勢,去掉功伐之心,廣施仁義之道,使得沒有以后的禍患,您的事業可與三王并稱,您的威勢可與五霸并舉。
請把現代漢語翻譯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