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s
stringlengths 2
1.19k
| truth
stringlengths 1
1.93k
| results
stringlengths 1
4.96k
| BLEU
float64 0
1
|
---|---|---|---|
近做敷水桥神,倦于送迎,而窘于衣食。穷困之状,迨不可济。 | 近来派我当敷水桥神,每天送往迎来,十分疲劳,又非常穷困,连衣食都不足,一点帮助也得不到。 | 最近做了敷水桥神,倦于送迎,而窘于衣食。穷困之状,等到不可救。 | 0.110931 |
重胤军中等夷甚多,必不愿重胤独为主帅。 | 乌重胤在军队中的同辈为数众多,他们肯定不希望乌重胤独自出任主帅。 | 重胤的军队中有很多平等的人,他们不愿意让重胤独自担任总帅。 | 0.165574 |
至宾铁,侃以奇兵奄击,大败之,加叶算滩降。 | 至宾铁,侃以奇兵大败敌军,加叶王降。 | 周公旦用奇兵突袭,大败了敌军,增加叶算降服。 | 0.076459 |
上命川、贵四省合剿之。 | 崇祯皇帝命令四川、贵州等四省合兵围剿。 | 皇上命令川、贵四省合攻剿灭。 | 0.102349 |
其殷祠同用今年十月。 | 至于殷祀可同在今年十月举行。 | 他的祭祀和殷祠都同样在今年的十月。 | 0.082917 |
已遣行省率兵东下,惟林衍一身是讨。 | 因此,已派遣行省率兵东下,只讨伐林衍一人。 | 已经派行省率兵向东进发,只有林衍一人去讨伐。 | 0.276356 |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 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 | 闰月,皇帝登城,叔夜在玉津园陈兵,铠甲闪光,向城下拜舞。 | 0.490927 |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 天监九年,因为孙谦年老,朝廷征调他为光禄大夫。 | 九年,因为年纪大了,被征召为光禄大夫。 | 0.378034 |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 | 考取进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 | 考中进士,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 | 0.357502 |
护驾从事桂阳胡腾上言: 天子无外,乘舆所幸,即为京师。 | 护驾从事桂阳人胡腾上书说: 天子本来没有内外之分,凡是皇帝所到之处,就是京城。 | 护驾从事桂阳胡腾上言: 天子没有其他的,只要他乘坐的车辆所到的地方,就是京师。 | 0.297797 |
追复庶人王氏为皇后,瑛、瑶、琚皆复其封号。 | 被废黜为平民的王氏追复为皇后,李瑛、李瑶、李琚均恢复其原封号。 | 追封王氏为皇后,王瑛、王瑶、王琚都恢复他们的封号。 | 0.157345 |
各以初末限乘立差,得数以加平差,再以初末限乘之,得数以减定差,余以初末限乘之,为迟疾积。 | 各根据初、末的限乘立差,得敷再加平差,再乘以初、末的限敷,得数再藏定差,余数再乘以初、末限敷,就是快慢的累积敷。 | 各以初末限乘立差,得数以加平差,再以初末限乘之,得数以减定差,余以初末限乘之,为迟疾积。 | 0.246311 |
三榜之前,犹梯天之难。三榜之后,则反掌之易也。 | 三榜之前,要想中榜难如登天,三榜之后,要想中榜易如反掌。 | 在向上爬梯子的时候,比登天还困难;梯子爬到顶端以后,就很容易了。 | 0.02075 |
帝曰: 光世军粮不足,若骤移,必溃,先犒军而后料简可也。 颐浩至镇江,光世军果告乏,颐浩奏光世军月费二千万缗,乞差官考核。 | 高宗说 :刘光世军粮饷不足,如果突然转移,必然溃散,应先犒赏军队然后精简才成。 吕颐浩到镇江,刘光世军果然报告缺粮,吕颐浩上奏刘光世军每月消耗二千万缗,请求派官查验核实。 | 皇帝说: 光世军粮食不足,如果突然迁移,必然会崩溃,先给军队发赏赐,然后才考虑如何减少军费。颐浩到镇江后,光世军果然报告说粮食不足,颐浩上奏说: 光世军每月需用两千万贯,请求派官员考核。 | 0.3411 |
同长子屈,明元时,典太仓事,盗官粳米数石,欲以养亲。 | 安同的长子安屈,在明元帝时,掌管太仓,偷盗官仓粳米几石,准备奉养父母亲。 | 同长子屈,明元时,典太仓事,盗官粳米数石,想用这些米来养活母亲。 | 0.062706 |
睿婚,自东徐还经鄴,见李彪,甚敬悦之。仍与趣京,以为馆客。 | 陆睿成婚后,从东徐州返回时经过邺,拜访了李彪,很欣赏他,和他一起赴京,留他为馆客。 | 他婚姻很聪明,从东徐回家后经过鄴地,见到李彪,非常敬爱他。后来又去京城,把李彪作为馆客。 | 0.15701 |
为注解。至四十九岁卒,故小字白头。 | 他特别偏爱《周易》、《庄子》,为这两部书作过注释,四十九岁那年去世。 | 这是注解。到四十九岁就死了,所以叫小字白头。 | 0.074527 |
卢杞、关播逾中书垣而出。 | 卢杞、关播从中书省逾墙而出。 | 卢杞、关播超过中书垣出。 | 0.343993 |
四年夏,立耳为赵王。 | 四年夏,漠立张耳为趟王。 | 四年夏天,立耳被立为赵王。 | 0.111998 |
于阗王曜上言: 兄胜让国于臣,今请复立胜子锐。 | 于阗王尉迟曜上奏说: 我哥哥尉迟胜将于阗国让给了我,现在请朝廷再册立尉迟胜的儿子尉迟锐。 | 于和田王上奏说: 哥哥把国家让给我,现在请求再立胜子锐为王。 | 0.189803 |
义既判定,理亦详明。 | 药的功效确定了,道理也就详明。 | 已经判定,道理也很明显。 | 0.189904 |
戊午,振宁夏灾。 | 十九日,赈济宁夏灾害。 | 戊午年,振救宁夏的灾祸。 | 0.045294 |
陆真腊或曰文单,曰婆镂,地七百里,王号 靦屈 。 | 陆真腊,或叫文单、或叫婆缕,地方圆七百里,君王叫 肂屈 。 | 陆真腊,也叫文单,叫婆镂,地方七百里,国王称号叫 靦屈 。 | 0.294915 |
公未言,荣成子曰: 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 | 襄公阅信后还未发话,荣成子就让季冶转告季武子说: 你是鲁国的重臣,国家的事务,实际上是由你裁夺。 | 公还没来得及说话,荣成子说: 你是鲁国的股肱,鲁国的事,是你来主持的。 | 0.256199 |
日光四散如流血。 | 阳光四射光芒如血。 | 日光四散,像血一样流下。 | 0.042836 |
太守女已生一儿,复化为狸,亦杀之。 | 太守的女儿已经生了个儿子,这时也现了原形变成一只狸猫,栾巴也把它杀掉了。 | 太守的女儿生下一个孩子,又变成狸,杀死了它。 | 0.130442 |
及张悌败死,扬州别驾何恽谓周浚曰: 张悌举全吴精兵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 | 张悌战败身死时,扬州别驾何恽对周浚说: 张悌发动的全吴的精兵就在这里灭亡了,这使吴朝野上下没有人不震动恐惧。 | 等到张悌战死,扬州别驾何恽对周浚说: 张悌带全吴的精锐部队在这里被消灭,吴朝野都感到震慑。 | 0.386509 |
周迁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 周代变更了他的乐,所以《易》上没有记载,衹记在行动中了。 | 周朝人把音乐作为乐趣,所以《易经》没有记载,而在行记中记述了。 | 0.278761 |
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 | 诸生想替魏忠贤建造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倡议者,平息了此事。 | 诸生想要为魏忠贤建立祠庙,用喻义来惩罚那些倡导的人,于是就停止了。 | 0.13808 |
牂柯有樟树,今犹存,乃聂友回日所栽,枝叶皆向下生。 | 牂柯那里有一棵樟树,现在还活着,那是聂友当年要回来时栽的。这棵树的枝叶全向下长。 | 柯县有樟树,现在还存在,是聂友回日所种的,枝叶都朝下生长。 | 0.177242 |
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 | 建元元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 建元元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 0.782542 |
是岁也,闰数余十八,正大寒中,在周二月己丑晦。 | 造一年,闰数余十八,正好是大寒的中期,在周朝二月己丑晦。 | 这一年,闰年数多出十八天,正大寒的日期在周朝二月己丑晦。 | 0.465633 |
近日以来,此制遂寝,致使神宰威轻,下情不达。 | 最近以来,这项制度渐渐废止,致使县令威轻,下情不能上达。 | 最近以来,这项制度已经停止实行,使得神宰的权威降低,下级官吏不能了解。 | 0.278502 |
执中围楚州,纵兵大掠,坐不谏正,决杖五十。 | 纥石烈执中包围楚州时,放纵军队大肆掳掠,完颜阿里不孙因没有加以劝谏和纠正而坐罪,被打了五十杖。 | 执中围攻楚州,纵兵大掠,不进谏言,决杖五十。 | 0.01424 |
三子遂徐行而进。 | 三人遂慢慢走上前去。 | 三个孩子就慢慢走,慢慢前进。 | 0.084069 |
帝欲杀楚匡祚,韩昭胤曰: 陛下为天下父,天下之人皆陛下子,用法宜存至公,匡祚受诏检校重吉家财,不得不尔。 | 末帝要杀楚匡祚,韩昭胤说: 陛下是天下人之父,天下之人都是陛下的儿子,施用法律应该按照至公办理。楚匡祚遵受诏命检查李重吉的家财,不得不那样办。 | 皇帝想杀楚匡祚,韩昭胤说: 陛下是天下之父,天下之人都是陛下之子,用法应当公平,匡祚受诏检查重吉家的财产,不得不如此。 | 0.441353 |
夫士大夫有罪下刑曹,辱矣。 | 士大夫有罪就打入刑徒之中,这是羞辱他们。 | 那些士大夫犯了罪,被下到刑罚中,这是辱没他们的身份。 | 0.159805 |
请令李光颜将诸道劲兵约三四万人从东速进,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诸军解深、邢重围,与元翼合势。 | 请求陛下命李光颜率领诸道精兵三四万人从东面急速进兵,打通到弓高的粮道,以便解除敌军对深州的重重包围,和牛元翼的军队会合一起。 | 请命令李光颜率各路精锐部队约三四万人,从东面快速前进,开弓放箭,合围深、邢重,與元翼合拢。 | 0.11167 |
八月庚寅,高丽国王王昭遣使献方物。己亥,广州行营都监朱宪大破獠贼于容州。癸卯,升宿州为保静军节度,罢密州仍为防御。 | 八月庚寅,高丽国王王昭派遣使臣来进贡当地土产。己亥,广州行营都监朱宪在容州大破獠人贼寇。癸卯,把宿州升为保静军节度,废密州安化军节度,仍旧为防御州。 | 八月二十一日,高丽国王王昭派遣使者进贡物品。九月一日,广州行营都监朱宪在容州大败獠贼。九月三日,升宿州为保静军节度,罢密州仍为防御。 | 0.416947 |
必得其人,不拘阶秩,久于其事,责其成功。 | 必得贤人,不拘品级爵禄,让他长久用事,督责他务必成功。 | 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不要拘泥于官阶和地位,长期从事这项工作,要求他取得成功。 | 0.049223 |
纲言: 所尚留京师,益谦何以知其扰? | 李纲说 :张所留在京城,张益谦怎么知道他的侵扰? | 张纲说: 所尚留京师,益谦怎么知道会扰乱? | 0.263381 |
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 | 百姓,总是想生活丰厚,器用富饶,因此就要端正道德,而加以限制,让它不要不够,也不要过分,这叫做限制私利。 | 人生活厚实而追求利益,于是用正德来限制它,使不骄傲自大,叫做正德利。 | 0.01693 |
丁酉,以太子詹事张绪为中书令,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右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 | 丁酉,高帝任命太子詹事张绪为中书令,任命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任命右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 | 丁酉年,任命太子詹事张绪为中书令,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右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 | 0.766511 |
太和七年夏,与其表弟王生南游荆楚,后将入长安。 | 太和七年夏天,董观和他表弟王生向南到荆楚一带旅游,然后将去长安。 | 太和七年夏天,和我表弟王生一起南游到荆楚,后来又进入长安。 | 0.353444 |
冬,地复震。 | 冬天,地又震。 | 冬天,地又发生地震。 | 0.451801 |
群吏日欢呼饮酒,声达于外。 | 衙门中的属吏们成天在衙中欢呼饮酒,喧哗声音传到墙外很远。 | 群吏每日欢呼饮酒,声音传到外面。 | 0.194671 |
是以伯夷、叔齐避周,饿于首阳之下,后世称其仁。 | 所以伯夷、叔齐逃避周武王,饿死在首阳山下,后世称赞他们是仁人。 | 所以伯夷、叔齐避难于周朝,饥饿于首阳之下,后来人们称他们仁爱。 | 0.289167 |
则天朝幸臣张易之,即国忠之舅也。 | 则天朝中的宠臣张易之,即是国忠的舅舅。 | 则天朝的臣子张易之,就是国忠的哥哥。 | 0.332425 |
顺天心有德隆昌,倒戈敛甲齐归降,抚将生还达故乡,自此仁闻愈彰。 | 顺应天意有德之君能盛昌,放下武器、收起甲兵、齐来归降,抚将生还回到故乡,从此仁德美名更昭彰。 | 顺应天意,有德行,国家就繁荣昌盛;倒戈归降,收集军队,把战俘都放回家,安抚将士,让他们回到家乡,这样仁爱之心就更加显露出来。 | 0.084265 |
众宾辩有脯醢。 | 其他众宾亦都要荐脯醢。 | 大家争着说有肉酱。 | 0.019202 |
庸猥粗秽者,悉令罢道,勒还乡里。 | 对那些庸俗猥琐、粗疏丑恶的人,勒令他们全部停止修行,强制他们返回家乡。 | 庸猥粗秽的人,全部罢官,勒令回乡。 | 0.045424 |
高力士、杨思勖忌之颇深,而未尝敢言于帝。 | 高力士、杨思勖非常憎恨他,却没敢向皇帝说。 | 高力士、杨思勖对李隆基十分忌恨,但一直不敢对皇帝说。 | 0.332963 |
春,正月,帝召褒,授以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曰: 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 | 春季,正月,章帝召见曹褒,将叔孙通制定的《汉仪》十二篇交给他,说道: 这套制度松散精略,多与儒家经义不合,现在应当依据正规礼仪一一订正,使它能够颁布实施。 | 春天,正月,皇帝召见褒,把叔孙通的《汉仪》十二篇授给他,说: 这项制度散漫不经,多不合乎经典,现在应当依照礼法条文来正定,使它能够施行。 | 0.331208 |
复邀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同往睢州,定国始郊逆。 | 高杰就邀请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一同前往睢州,许定国这才到郊外来迎接。 | 又邀请巡抚越其杰、巡按陈潜夫一起前往睢州,定国才郊迎。 | 0.502354 |
岩叟言: 中户以上,盖亦艰食。 | 王岩叟说: 中户以上,大概也吃饭艰难。 | 岩叟说: 中户以上的,大概也难以解决食物问题。 | 0.47028 |
乃起兵,一军临荧阳,一军临太行。 | 于是就出动军队,一支军队逼近荥阳,一支军队逼近太行。 | 于是出兵,一军驻扎在荧阳,一军驻扎在太行山。 | 0.065037 |
值西朝政刑失裁,中兴复因而不夺。 | 当时正值西朝政策刑罚失去公正,中兴之举也因此失去希望。 | 西朝的政刑失了度,中兴的时候因而不夺。 | 0.050655 |
夏,五月,帝疾笃,乃立睿为太子。 | 夏季,五月,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 | 夏天,五月,皇帝病重,于是立皇子朱睿为太子。 | 0.393284 |
左右党进者,日有迁拜,守死善道者,滞洇穷路,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 | 左右党进,每天均有人升官,守死善道的人,走向穷途末路,而没有改正弊端,树立正气的方法。 | 左右派的人,每日都有升迁调动,坚守正道的人,困于穷困之中,而没有改变自己品德的方法。 | 0.228564 |
乙亥,毁天下无额寺院。 | 十八日,废毁天下无额寺院。 | 乙亥年,毁坏天下所有无额寺院。 | 0.301304 |
为国制度,略有次序,皆用此数人焉。 | 他建立国家制订的法度,略有次序,都是任用这几个人。 | 治理国家制度,大致次序,都是用这些人。 | 0.235272 |
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 | 秦国收到贿赂日益骄横,山东诸侯必然十分恐慌;假如赵国灭亡就会危及他们自已,他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从而出兵救赵。 | 秦朝送来贿赂来加强自己的实力,山东就必然感到害怕;赵国灭亡后,诸侯国必然感到恐惧。恐惧之后相互救援,那么事业就可以成功。 | 0.084618 |
曹操击破术军,遂围封丘。 | 曹操击败袁术军队,于是包围封丘。 | 曹操打败了术军,于是围攻封丘。 | 0.135457 |
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不知所仿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言至精而不原人之神气,则不知养生之机;原人情而不言大圣之德,则不知五行之差;言帝道而不言君事,则不知小大之衰;言君事而不为称喻,则不知动静之宜;言称喻而不言俗变,则不知合同大指;已言俗变而不言往事,则不知道德之应;知道德而不知世曲,则无以耦万方;知氾论而不知诠言,则无以从容;通书文而不知兵指,则无以应卒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知公道而不知人间,则无以应祸福;知人间而不知修务,则无以使学者劝力。 | 因此谈论人道而不明白事物的始终变化,便不知道学习仿效的对象;谈论事物的始终变化,而不明了天地四时的变化,便不知道回避灾祸和忌讳的事情;谈说天地四时之间的变化,而不去引用譬喻援引类似的例证,便不如道精妙微小的事物;谈论人的最微妙的精气不探索人的神气发生原因,便不知道养生的机变;探索人之常情而不谈论最高的道德,便不知道五种行为之间的差别,谈论天子之道而不说诸侯国君之事,便不知道大小的等次;淡论国君之事而不去陈说譬喻,便不知道掌握动静的适度;谈论陈说譬喻,而不论及习俗的变化,便不知道会合大要;谈论习俗变化而不谈往古之事,就不了解道德的对应变化;了解道德的对应变化而不知道世事的曲折,便不能配合各种变故;知道广博地论说而不知道阐明精微之言,便不能从容不迫;通晓书籍文章而不知道用兵的要旨,便没有办法应付突然变故;知道大要而不知道使用譬喻,就没有办法推论明白事理;了解公正之道而不知道人间曲直,便不能应对祸福;知道人间之事而不了解努力进取,便不能来使学习的人勤奋学业。 | 所以,如果只说道理而不明确始终,就会不知道怎样去仿效;如果只说终始而不明白天地四时的变化,就会不知道怎样去避讳;如果只说天地四时而不引入比喻,就会不知道怎样去把握精微;如果只说精微而不涉及人的精神,就会不知道怎样去养生;如果只说人的精神而不涉及大圣的德行,就会不知道五行的区别;如果只说帝道而不涉及君事,就会不知道小大之变化;如果只说君事而不涉及比喻,就会不知道动静之宜;如果只说比喻而不涉及世变,就会不知道合同大指;如果已经说世变而不涉及往事,就会不知道道德之应对;如果知道道德而不涉及世事,就会无以耦合万方;如果知道泛论而不涉及注释,就会无以从容;如果通书文而不涉及兵法,就会无以应对卒然;如果知道大略而不涉及比喻,就会无以推明事理;如果知道公道而不涉及人间,就会无以应对祸福;如果知道人间而不涉及修务,就会无以使学者劝力。 | 0.120879 |
公曰: 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 | 庾亮问: 为什么不仰慕孔子而仰幕庄周? | 公说: 为什么不去学习孔子的思想而学习庄子的思想呢? | 0.216755 |
撞木与受撞之尖,皆以铁圈裹首,惧披散也。 | 撞木和被撞的尖楔都要用铁圈箍住头部,以免木料开散。 | 木头和受撞击的尖头,都用铁圈裹住首脑,怕它分散。 | 0.065661 |
晋闻齐乱,伐齐,至高唐。 | 晋国闻知齐国内乱,伐齐,到达高唐。 | 晋国听说齐国乱了,就伐齐国,到了高唐。 | 0.095692 |
后数日,辽阳行省以获盗闻,冤始白,人以是服其明。 | 几天后,辽阳行省捕获了真正盗骆驼的人,死者沉冤才得昭雪。因此人们佩服自当之英明。 | 几天后,辽阳行省报告说,有人报告说盗贼被捉获,李成志的冤情才得以昭雪,人们因此更加敬服他的英明。 | 0.224346 |
演赴任,惠琳据城叛,诏发河东、天德兵诛之。 | 李演去上任,杨惠琳凭借州城叛变,诏令派遣河东、天德的部队前去讨伐杨惠琳。 | 李演到任后,惠琳占据城池叛乱,朝廷下诏派河东、天德军队诛杀他。 | 0.145659 |
有司又奏: 大行皇太后当以四月二十五日安厝。 | 主事官员又上奏说: 已故皇太后当在四月二十五日安葬。 | 有关官员又上奏: 皇太后应该于四月二十五日安葬。 | 0.515223 |
庄宗大喜,解衣以赐之。 | 唐庄宗十分高兴,脱下衣服赐给他。 | 庄宗非常高兴,脱下衣服赏给他。 | 0.496158 |
还谓人曰: 子才应死,我骂之极深。 | 回来对人说: 子才应该死了,我很恶毒地辱骂了他。 | 又对人讲: 你的才干应当死亡,我骂你很厉害。 | 0.034553 |
明初,凡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或露告于宫中,或于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社稷、山川,无常仪。 | 明代初年,凡是有水旱灾害以及非常变异,有时亲自祷告,有时在宫中露天之地祭告,有时在奉天殿的台阶上祭告,有时派遣官员祭告郊庙、陵寝以及社稷、山川,没有固定的礼仪。 | 明朝初年,凡遇到水灾、旱灾或其他的灾害和变异,都由皇帝亲自祈祷,或者向宫中报告,或者在奉天殿前报告,或者派遣官员到郊庙、陵寝以及社稷、山川祭告,没有固定的仪式。 | 0.35636 |
辛未,幸晋阳。 | 辛未,武成帝到晋阳。 | 这一年,我到晋阳去。 | 0.118684 |
其坠处皆流土,不可着足,必从石瓣中宛转取道。 | 那些深陷下去的地方都是松动的泥土,不能落脚,必须从片片石瓣之中转来转去地找路走。 | 那地方都是流土,不能立足,必须从石瓣中曲折地走。 | 0.178929 |
锡爵疏辨,与时行并乞罢。 | 王锡爵上疏申辩,与申时行一起乞求离职。 | 上奏封爵,同时请求罢免。 | 0.014876 |
正旦大会行礼歌诗四章,寿酒诗一章,食举东西厢乐十三章,黄门郎张华作。 | 元旦大会行礼的歌诗四章,祝寿酒诗一章,宴会进食东西厢乐歌辞十三章,黄门郎张华创作。 | 正旦,大家在一起喝酒、唱歌,唱了四章歌诗,又喝了一章酒,东西厢的乐章有十三章,是黄门郎张华创作的。 | 0.237724 |
公使祁午为军尉,殁平公,军无秕政。 | 于是悼公便委任祁午为军尉。一直到晋平公死,军队中没有出现过错误的政令。 | 公使祁午做军尉,死在平公的手里,军中没有政事。 | 0.048655 |
遂与广阳破贼主斛律野谷禄等。 | 于是,于谨随广阳王打败了敌军主师斛律野谷禄等。 | 于是和广阳的破贼头目斛律野谷禄等人。 | 0.253687 |
寻出为勋州刺史,镇玉壁。 | 不久郭贤出任动州刺史,镇守玉壁。 | 不久,他升任为勋州刺史,镇守玉壁。 | 0.530849 |
车师后王姑句以当道供给使者,心不便也。 | 车师后王姑句因为车师后王国正当新道,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的旅途供给将由他们负担,心感不便。 | 车师后王姑句把道路上的供给给使者,心里很方便。 | 0.120505 |
孙盛以为人劳之异也。 | 瑟盛认为是人劳苦的异征。 | 孙盛认为这是人劳动的差异。 | 0.143121 |
命车驾送出函谷关,出关已,送吏曰:公命尽此,且去。 | 穆公派人用车把他送出函谷关。出关后,送行的小吏说:穆公让送到这里就回去。 | 命令车驾送他出关,出关后,送吏说:公命已尽,回去吧。 | 0.154493 |
上乃召见方进。 | 皇上于是召见方进。 | 皇上于是召见方进。 | 1 |
然废立者国家大事,处人父子骨肉之间,诚未易谋也。 | 但是太子的废立是国家大事,而我处在你们父子骨肉之间,实在不好谋划。 | 但是废立国家的大事,处在父母和子女的骨肉之间,的确不容易谋划。 | 0.230515 |
壬申,以田令孜为汝、洛、晋、绛、同、华都统,将左、右军东讨。 | 壬申,唐僖宗任命田令孜为汝、洛、晋、绛、同、华等州都统,率领左、右神策军出发东讨黄巢。 | 壬申年,任命田令孜为汝、洛、晋、绛、同、华都统,率左、右军东征。 | 0.478003 |
己酉,全忠密令殷、殷衡害太后于积善宫,敕追废太后为庶人,阿秋、阿虔皆于殿前扑杀。 | 已酉,朱全忠密令王殷、赵殷衡在积善宫害死何太后,敕令追废何太后为平民,阿秋、阿虔都在殿前用刑仗打死。 | 己酉,全忠秘密命令殷、殷衡在积善宫害了太后,命令废黜太后为庶人,阿秋、阿虔在殿前把太后扑死了。 | 0.318857 |
汉隐帝时,李守贞反河中,乞兵于昪,金全为昪润州节度使,与查文徽等出沐阳。 | 汉隐帝时,李守贞在河中反叛,请求李升,出兵,李金全为李升的润州节度使,和查文徽等兵出沭阳。 | 汉隐帝时,李守贞在河中反叛,向金全请求派兵,金全被任命为润州节度使,和查文徽等人出兵沐阳。 | 0.579112 |
丰举杖击地曰: 夫遭此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故失其会,惜哉! | 田丰气得拿手杖敲地说: 得到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却为了一个婴儿而放弃,真是可惜啊! | 丰举杖击地曰: 遇到这样的机会,却因孩子之故失去了机会,真可惜啊! | 0.182134 |
冬十月辛酉,制国用司言: 别怯赤山石绒织为布,火不能然。 | 冬季,十月初八,制国用使司说 :别怯赤山的石绒织成布,火烧不着。 | 冬十月辛酉,制定国家使用的物品: 将怯赤山石绒织成布,火不能烧。 | 0.285823 |
在政清约,务在宽惠,吏民便之。 | 在任清廉节俭,专意宽大施惠,使下属官吏、民众感到便利。 | 当政者要清正简约,只求宽政厚民,官吏百姓便利。 | 0.051511 |
壬辰,诏: 知涪州赵,聚粮不运饷兵士,遂为北有,已削一秩,罚轻,再削两秩。 | 二十四日,下诏: 涪州知州趣或,聚粮不运晌士兵,于是为元军所有,已经削夺一秩,但处罚仍轻,再削夺二级。 | 壬辰年,下诏: 知涪州赵,聚粮不运饷兵士,于是北有,已削一秩,罚轻,再削两秩。 | 0.259586 |
庚寅,以左仆射唐邕为尚书令,侍中祖珽为左仆射。 | 十八日,任命左仆射唐邕为尚书令,侍中祖王廷为左仆射。 | 庚寅年,任命左仆射唐邕为尚书令,侍中祖 Ping 为左仆射。 | 0.627145 |
蜀人未即降,棠乃应募,先使谕之。 | 蜀人未立即投降,李棠应募,前往晓谕。 | 蜀人没有立即投降,张棠就应征招募,先派使者去通知他们。 | 0.178957 |
制书褒述,有诏太医致药,太宫赐羊酒。 | 制书褒述,有诏令太医致药看病,令太官赏赐羊酒。 | 下诏太医送来药物,太宫送来酒。 | 0.027578 |
乙未,次下邽丙申,驻跸华州,以衙城为行宫。 | 七月十六日,皇帝在下圭阝停留。七月十七日,皇上驻跸在华州,以署衙作为行宫。 | 乙未年,次下邽,丙申年,驻扎华州,以衙城为行宫。 | 0.129392 |
寻充《世宗实录》总裁,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去学士五品仅岁余。 | 不久担任《世宗实录》的总裁,晋升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距做五品学士时仅仅一年多。 | 不久,充任《世宗实录》的总裁,升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少保兼太子太保,从学士升到五品官仅一年多。 | 0.702993 |
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遣还家,候期来决,囚拜请曰: 闻公名久矣,若不早决,恐终不可保。 | 桐庐有一囚犯,瘦弱得快死了,思济放他回家,到期来听候判决。囚犯向他拜谢道: 久闻公之名,若不早日判决,恐我性命难保。 | 桐庐有个人被囚禁,身体瘦弱将要死掉,放他回家,等待他的主人来决定,囚犯拜谢说: 听说您的大名很久了,如果不马上决定,恐怕最终不能保住。 | 0.115414 |
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 | 李兴业就到鲜于灵馥的学校,和其他学生一样。 | 业兴去灵馥学校,像接受教育的人一样。 | 0.093645 |
伯颜命文炳入城,罢宋官府,散其诸军,封库藏,收礼乐器及诸图籍。文炳取宋主诸玺符上于伯颜。伯颜以宋主入觐,有诏留事一委文炳。禁戢豪猾,抚慰士女,宋民不知易主。时翰林学士李槃奉诏招宋士至临安,文炳谓之曰:“国可灭,史不可没。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乃得宋史及诸注记五千余册,归之国史院。宋宗室福王与芮赴京师,遍以重宝致诸贵人,文炳独却不受。及官录与芮家,具籍受宝者,惟文炳无名。伯颜入朝奏曰:“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已平,怀徕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帝曰:“文炳吾旧臣,忠勤朕所素知。”乃拜资德大夫、中书左丞。 | 伯颜命令文炳入城,撤去宋朝官府,解散其军队,封存仓库,收缴礼器乐器及各种图籍。文炳取走宋朝皇帝的各种印鉴献给伯颜。伯颜因带宋朝天子到大都觐见世祖,有诏书让文炳处理一切未尽事宜。文炳禁止和收缴豪强士绅拥有的兵器,抚恤安慰士子妇女,宋朝百姓不知道自己已经更换了主子。当时翰林学士李槃奉天子之命到临安招纳宋朝的读书人,文炳对他说:“国家可以灭亡,但历史不可埋没,宋朝一共有十六个帝王,享受天下三百余年,他们太史所记载的史实都在史馆,应该全部收藏起来作为典籍。”得到宋朝历史及诸朝起居注、记录等五千余册,归入元朝国史院。宋朝宗室福王与芮到京城大都,用重金分别送给朝中显贵的人,只有文炳退还不接受。等到后来官府登记与芮家的财产时,所有接受金银财宝者都册上有名,就是没有文炳的名字。伯颜入朝上奏说:“臣等奉上天的威力平定宋朝,如今宋朝已经平定,招徕流亡,安集百姓,董文炳功劳最多。”世祖说:“文炳是我的旧时臣子,忠贞勤勉,朕平常就知道。”便封他为资德大夫、中书左丞。 | 伯颜命令文炳入城,罢免宋官府,分散各路军队,封存库藏,收缴礼乐器和各种图籍。文炳把宋主各玺符交给了伯颜。伯颜把宋主进京朝见,有诏令文炳留任。禁止豪强,安抚士人百姓,宋民不知道换朝换代。当时翰林学士李盤奉命招引宋士到临安,文炳对他说:“国家可以消灭,历史是不可磨灭的。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多年的历史,太史所记的都在史馆,应当全部收集,作为举行典礼的参考。”于是得到宋史及各种注记五千余册,交回给国家史院。宋宗室福王和芮赴京师,普遍用珍宝向各路贵人送礼,文炳却一个也不接受。等到官府登记造册,只有文炳的名字没有。伯颜入朝上奏说:“臣等奉天命平定宋国,宋国已经平定,怀徕安集之功,董文炳功最高。”于是任命他为资德大夫、中书左丞。 | 0.281934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