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 | 是说人勤可以不受贫,谨慎可以避免灾祸。 | Please translate! |
庸人之性,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耳。 | 平凡人的性格,在官府的监督下,尚可努力工作,一旦放任不管,便会变得懒惰,作风败坏。 | Please translate! |
稼穑不修,桑果不茂,畜产不肥,鞭之可也;柂落不完,垣墙不牢,扫除不净,笞之可也。此督课之方也。 | 所以说,凡是庄稼种得不好,桑树、果树生长不茂盛,牲畜喂养不肥壮的人,便应该用鞭子抽。凡是柂落残破不全、墙垣不牢固、庭院扫除不洁净的人,便可以用板子打;这就是督导农夫好好生产的有效方法。 | Please translate! |
且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而怀窳情引乎? | 皇帝尚且需要 亲耕 ,皇后尚且需要 亲蚕 ,像那些身为农夫,而心怀窳惰之情不努力务农的人,难道是可以的吗? | Please translate! |
《孟子》: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 《孟子》: 后稷教民农作、种植五谷;五谷丰收,人民得到养育。 | Please translate! |
《氾胜之书》: 汤有旱灾,伊尹作为 区田 ,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 《汜胜之书》: 商汤的时候,发生过旱灾,伊尹创造区田种植法,教导百姓用粪水给区田施肥,背着水浇灌庄稼。 | Please translate! |
氾,扶岩反,水名。又姓,出敦煌、济北二望,本姓凡氏,避地于汜水,因改焉。 | 氾,扶岩反,水名。 氾 字作为姓氏,起源于敦煌、济北地方的两个名门望族,他们本来姓 凡 ,因为避秦乱,逃到氾水,便改姓 氾 。 | Please translate! |
《史记》: 管仲相齐,与俗同好恶。 | 《史记》: 管仲在齐国做宰相时,他的喜好和憎恶与世俗百姓相同。 | Please translate! |
其称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他曾说: 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 Please translate! |
猗顿,鲁穷士,闻陶朱公富,问术焉。告之曰: 欲速富,养五牸。 | 猗顿是鲁国的穷困的读书人,听说陶朱公非常富有,便前去请教致富的方法,陶朱公告诉他说: 要想很快致富,就养五畜中雌性的牲畜。 | Please translate! |
乃畜牛、羊,子息万计,赀拟王公。 | 他就开始畜养牛羊,繁殖的幼畜要以万来计量,他的资产能与王公比拟。 | Please translate! |
《庄子》: 长梧封人曰: 昔予为禾稼,而卤莽种之,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 《庄子》: 长梧封人说: 往年我种庄稼,随随便便地将种子种下,庄稼也随便地回报我;锄草时马虎了事,庄稼也马虎了事地回报我。 | Please translate! |
来年深其耕而熟耨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飱。 | 第二年,我深耕田地,并且勤加耘锄,庄稼生长得繁茂旺盛,我全年饱食不受饥饿。 | Please translate! |
《前汉·食货志》: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 | 《汉书·食货志》: 魏文侯时,李悝倡行充分利用地力的教化。 | Please translate! |
师古曰: 李悝,文侯臣也;悝音恢。 | 师古说: 李悝是魏文侯的臣;悝,音 恢 。 | Please translate! |
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 | 他说:方圆百里的土地,提封九万顷,除山陵、沼泽、城市、村居,占地三分之一,剩余的耕地还有六百万亩。 | Please translate! |
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服虔曰: 与之三升也。 | 种田勤勉,每亩可增收三升;服虔说: 是给农民三升。 | Please translate! |
臣瓉曰: 当言三斗。谓治田勤,则亩加三斗也。 | 臣瓒说: 三升应作三斗,是说农事勤勉的时候,每亩可增产三斗。 | Please translate! |
师古曰: 计数而言,字当为斗。 | 师古说: 根据实地计算,三升应作三斗。 | Please translate! |
瓒说是也。 | 臣瓒的说法是对的。 | Please translate! |
不勤,则损亦如之。 | 种田不勤勉时,每亩减收的数量也是三升。 | Please translate! |
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 | 所以说方百里的土地,增收和减收的数字,都会达到一百八十万石。 | Please translate! |
又曰: 籴甚贵,伤民;韦昭曰: 此 民 ,谓士、工、商也。 | 又说: 粮食的价钱太高就会损害百姓的利益,韦昭说: 这里说的百姓,是指士、工、商。 | Please translate! |
甚贱,伤农。 | 粮价过低会伤害农民的利益。 | Please translate! |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 | 士工商受到伤害,便会离开这里去往其他的地方;农民受到伤害,国家就会贫穷;所以粮价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危害。 | Please translate! |
汉文帝时,贾谊说上曰: 管子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 | 汉文帝时,贾谊劝说皇上说: 管子说: 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 | Please translate! |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 百姓的粮食不充足,而能将国家治理好的例子,从古到今还未曾听说过。 | Please translate! |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 汉朝建国至今,历时已近四十年,国家和百姓的储粮,仍使人感到非常痛心。 | Please translate! |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引。 | 人世间有丰穰和饥馑,是天时运行的常事,虽禹、汤在位,仍不免有天灾。 | Please translate! |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 假如不幸发生宽广二三千里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救济百姓? | Please translate! |
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 再如边境突然遭受敌人入侵,常须调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国家用什么去供给军粮? | Please translate! |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 贮积一事,实为关系天下安危的大事。 | Please translate! |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 只要国家粮多和财力充足,还有什么办不成功的事情? | Please translate! |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 用以攻城必取,用以守土必固,用以兴兵作战必胜。 | Please translate! |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 怀柔敌人,哪怕是遥远的番邦也一定会归顺朝廷;那时还会有什么人,不听从朝廷命令! | Please translate! |
今驱民而归之农,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人,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 现在应当驱使众人回到农业中去,让天下的人都能自己生产自己吃;让从事末技游食的人,都能从事农业生产,必会使蓄积充足,人民安居乐业。 | Please translate! |
前汉,宣曲任氏。 | 西汉时,宣曲任氏,善储粟谷。 | Please translate! |
楚汉相距于荥阳,米石至万。 | 当时楚汉两军正在荥阳交战,米价上涨到每石一万钱。 | Please translate! |
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以此起富。 | 大户人家不得不用金玉交换粮食,金玉全都进入于任氏手中,任氏由此大富。 | Please translate! |
折节为俭,力田畜。 | 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努力从事种田和畜牧。 | Please translate! |
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 | 别人买东西,都抢着要便宜的,唯独任氏乐意出高价买好的。 | Please translate! |
富者数世。 | 他家的富足,保持了好几代人。 | Please translate! |
然任公家约: 非田畜所生,不衣食。 | 任公所立的 家约 规定: 非自家田地出产,非自养畜禽所生,一概不准穿不准吃。 | Please translate! |
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 | 国家的钱粮没有缴纳完毕,就不准饮酒吃肉。 | Please translate! |
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 并能身体力行成为乡里众人的表率。为此,他既极为富有,又受到人主的敬重。 | Please translate! |
赵过,为搜粟都尉,能为代田,以故田多垦辟;用力少而得谷多。 | 赵过,任搜粟都尉,创行代田法,田地大多得到开垦。代田法花费的劳力少,但得到的谷物更多。 | Please translate! |
黄霸为颍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 黄霸,任颍川郡太守,让邮亭、乡官都饲养鸡猪,用来赡养鳏、寡和贫穷的人。 | Please translate! |
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浮淫之费,治为天下第一。 | 又让耕种,事蚕桑,节省用度,增值资财,种植树木和蓄养牲畜,去除百姓的铺张浪费,他的政绩为天下第一。 | Please translate! |
龚遂为渤海,劝民务农桑,今口种一株榆,百本睻,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 | 龚遂,任渤海郡太守,劝导百姓勤务农耕,从事蚕桑;要求每人栽种榆树一株、睻一百本、葱五十本、韭菜一畦,每家养母猪两头、鸡五只。 | Please translate! |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 何为带牛佩犊? | 百姓有佩带刀剑的,便让他卖掉剑买牛,卖掉刀买牛犊,说: 为什么把牛和犊佩带在身上? | Please translate! |
春夏不得不趣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 春天和夏天,农人必须到田间劳动;秋天和冬天,督促百姓收刈入仓,增储果实、菱芡。 | Please translate! |
吏民皆富实。 | 全境吏民都过上富足殷实的生活。 | Please translate! |
何武为刺史,行部必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 | 何武任刺吏,巡行所属部域一定要询问州郡垦田若干顷亩,五谷生长好坏。 | Please translate! |
召信臣为南阳,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 召信臣任南阳郡,重视为人民兴办有利的事业,一心一意地要让百姓快些富裕。 | Please translate! |
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 | 他深入农村,出没在路边田畔,亲自劝说农民重视农耕。他住宿过的地方,遍及全郡各地的乡亭,极少有休息的时间。 | Please translate! |
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 | 他视察郡中的水源,挖通沟渠,修建水门提阏共数十处,用来扩大灌溉面积。灌田数年年增加,多达三万顷。 | Please translate! |
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 人民蒙受到灌溉的利益,家有储积。 | Please translate! |
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 | 他为百姓制定《均平用水公约》,刻于碑石,立在田首地畔,以防发生争水的纠纷。 | Please translate! |
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 | 嫁娶、丧葬务求节约,禁止奢侈浪费。郡中百姓无不努力务农,勤勉耕耘。 | Please translate! |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吏民亲爱信臣,号曰 召父 。 | 全郡官民无不对信臣怀有敬爱的感情,尊称他为 召父 。 | Please translate! |
后汉王丹,家累千金,好施与,周人之急。 | 后汉王丹,家中资产累积了千金,为人好施舍,常常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 Please translate! |
每岁时农收后,察其强力收多者,辄历载酒肴,从而劳之;便于田头树下,饮食劝勉之;因留其余肴而去。 | 每到年终收获大忙过后,察访劳动好、收谷多的农人,便携带着酒肉,一一前去犒劳。常在田头树下,席地饮食,劝勉慰问他人。临走时把剩余的酒菜留下,随即辞去。 | Please translate! |
其隋懒者,独不见劳,各自耻不能致丹,其后无不力田者。 | 那些懒惰的人,得不到王丹的犒劳,他们都以王丹不来慰劳自己为耻,此后没有不努力种田的。 | Please translate! |
聚落以致殷富。 | 由此全村百姓,无不富裕。 | Please translate! |
杜为南阳,省爱民役,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 杜诗任南阳太守,省简劳役,爱护百姓,垦田数量大大增加,全郡百姓家家殷实富足。 | Please translate! |
为之语曰: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人民歌颂他说: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Please translate! |
任延为九真太守。 | 任延官为九真太守。 | Please translate! |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每致困乏。 | 九真地方的百姓,向来以射猎鸟兽为生,尚不知晓牛耕的方法,故时常陷于贫困。 | Please translate! |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 任延便叫百姓铸造各种农具,教给他们使用的方法,开垦土地。从此新开辟的耕地年年增加,百姓生活充足。 | Please translate! |
茨充为桂阳令,俗不种桑,无蚕织、丝麻之利,类皆以麻枲头贮衣。 | 茨充任桂阳县令,当地百姓不知种桑,人民享受不到养蚕和纺织丝麻的利益,多用麻枲头填充冬衣。 | Please translate! |
民惰窳,少粗履,足多剖裂血出,盛冬皆然火燎灸。 | 百姓习于懒惰,生活简陋,连脚上穿的粗履都极少见到;许多人的脚冻裂开口出血,严冬时都点火烘烤。 | Please translate! |
充教民益种桑柘,养蚕、织履;复令种苎麻。 | 茨充让百姓多栽桑树和柘树,养蚕缫丝织履;并让多种苎麻。 | Please translate! |
数年之间,大赖其利,衣履温暖。 | 经过数年的时间,便享受到丝麻的利益,穿上了温暖的衣服和鞋子。 | Please translate! |
今江南知桑蚕、织履,皆充之教也。 | 今日江南知道种桑、养蚕、织作丝履,都是茨充的教导。 | Please translate! |
张堪拜渔阳太守,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 | 张堪官拜渔阳太守,开辟稻田八千多顷,劝百姓种稻,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 Please translate! |
百姓歌曰: 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 百姓歌颂他说: 桑树无附枝,麦穗分两歧;张君施仁政,其乐不可支。 | Please translate! |
樊重,字君云,谥寿张敬侯。世善农稼,好货殖。 | 樊重,字君云,追封寿张敬侯,世世代代擅长农事种植和喜好经营商业。 | Please translate! |
重性温厚,有法度。 | 樊重为人性情温和敦厚,治家有法度。 | Please translate! |
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 三世同堂共居,子孙早晚向他请安问候,俨如身在公家。 | Please translate! |
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 他经管家产,向来没有被抛弃掉的东西;督促使用童仆,都很得当。 | Please translate! |
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 | 所以能上下齐心协力,家庭收入年年成倍增加,开垦的田地多至三百多顷。 | Please translate! |
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 | 他建造的房舍,都有好几进厅堂和高阁,引陂渠水灌注庭院间。 | Please translate! |
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 | 他家又养鱼、饲牲畜,家中所有需用之物都能自给。 | Please translate! |
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 他曾为了想做家具,先着手栽种梓、漆,受到别人的讥笑;但若干年后,梓、漆皆得到应用,过去讥笑他的人也前来向他请求借用。 | Please translate! |
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 他的财产多达好多万,便用来周济抚恤本宗族的人,本乡本土的人也得到他的惠赐。 | Please translate! |
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 | 有外孙何姓,兄弟之间为争家产闹纠纷,樊重认为这事很不光彩,便用他自己的田地二百亩,平息了他们的争讼,受到县人的称赞和好评。 | Please translate! |
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 | 他平时借贷出去的钱款,累计不下数百万,临终留下遗言,把文契全部焚削掉。 | Please translate! |
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 | 借债的人听说以后,皆感到非常惭愧,争先恐后地前来还债。 | Please translate! |
常戒其子曰: 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 | 樊重时常告诫儿子们说: 大富大贵的人家,没有能保持始终不败的。 | Please translate! |
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 | 我并非不喜欢荣华富贵,怎奈天道厌恶骄满,喜好谦恭,前朝权贵外戚的结局,都可作为明戒。 | Please translate! |
保身全己,岂不乐哉! | 但求保全父母,保全自己,岂不是很快乐吗! | Please translate! |
王景为庐江太守,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 王景为庐江郡太守,百姓不知晓使用牛耕,故土地虽然有潜力,但粮食却常不够吃。 | Please translate! |
景乃教民用犁耕,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 王景就教百姓用牛和犁耕田,所开垦的土地,成倍增加,使本郡百姓丰衣足食。 | Please translate! |
又训令蚕织,为作法制,著于乡亭。 | 他又教百姓养蚕和纺织,并编写出蚕织方法规程,张贴在各地乡亭。 | Please translate! |
王符曰: 一夫不耕,天下受其饥;一妇不织,天下受其寒。 | 王符说: 一个农夫不耕田,天下便会受到饥饿;一个妇女不织布,天下便会受到冻寒。 | Please translate! |
今举俗舍本农,趋商贾,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 | 如今世俗都舍弃农耕本业,转而趋向商贾,这无疑是:一个人种田,供一百人吃食;一个妇女种桑养蚕,供一百人穿衣。 | Please translate! |
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 用一个人的力量,供养一百人,怎么能供应够呢! | Please translate! |
崔寔为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 | 崔寔任五原郡太守,那里的土地本来适合种麻,但当地百姓却不知晓纺绩织布。 | Please translate! |
民冬月无衣,积细草卧其中。 | 百姓冬天没有衣穿,便将细草堆积起来,人卧在草堆里避寒。 | Please translate! |
见吏,则衣草而出。 | 会见官吏,便身披细草当衣。 | Please translate! |